- 0
- 0
- 1
分享
- 假如文物会说话 黄石市博物馆藏铜斧自述
-
原创 2021-08-09
我是一柄来自近三千年前春秋时期的大铜斧(图1),出生在如今已举世瞩目的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别看我身形硕大,显得有些笨重,在我被创造出来的那个没有任何动力和其他金属机械的年代,我可是铜矿开采掘进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
图1 大铜斧
公元前887年(周夷王七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扬粤至鄂(今湖北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因此,我的原籍当时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时属楚、秦,叫鄂县。那时诸侯割据、战火纷飞,作为冷兵器时代的战略物资——铜的使用和消耗随之增大,加之各方诸侯贵族礼乐之需,铜材便成了各方争夺之物,甚至成为战争之源。
这时的我闪耀着智慧和力量的光芒应运而生,在铜绿山长达千余年的开采过程中,始终都有我们家族成员铜斧(铜矿采掘工具)的身影(图2)。说到这里,让我讲讲“斧”家族的历史吧:我们最早的祖先是石器时代人们普遍使用的石斧。青铜器出现时,我们家族也已变身为铜质,但身形还很小,这是由于当时铜矿巷道窄,大型铜斧等采掘工具无法运作。随着采矿技术和井巷支护技术的发展进步,春秋初期,铜矿井巷开采毛断面逐渐增大到1平方米以上,仅用中小型青铜采掘工具已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快掘进速度,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工匠将我们的尺寸加大,刃部加宽,制造出了十几公斤重的大型铜斧,当时铜绿山的矿山采掘进入高峰期。我的一个兄弟就重达16.5千克,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图2 青铜采掘工具家族
人们会问:这么大体量的家伙怎么操作使用呢?
像我们这种古代重型采掘工具,由于柄粗体重,人手无法把控操作。从几件大斧的一侧刃尖磨损得特别厉害的痕迹分析,一字型刃的铜斧应为竖直使用,只有在斧作弧形轨迹运动时,才会使用下侧刃尖撞击岩面。所以像我这样的铜斧,可能为悬吊式操作(图3)。很像传统的食用油加工技艺中的打榨工艺,即两人同持斧柄,同时向后拉起,利用斧下落的惯性,用力撞击岩面。这种方法爆发力强,冲击力大,是一种威力很大的采掘技术。
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在铜绿山凿井开矿,铸炉冶炼,经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西汉,连续开发了千余年。根据铜绿山矿品位及地表遗留的炼渣推算,那段时间在这里至少提取8至10万吨铜,用这些铜可制作4万套曾侯乙编钟,可见古代黄石地区是当时主要的产铜地之一。可想而知,我们家族对当时手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图3 铜斧的安柄方式和使用方法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