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观展 | 关于自然世界的真实与想象——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神奇动物在哪里:自然界的奇迹”展

2021-08-02


观看,是展览与受众之间最为传统和主流的沟通形式。无论知识背景和价值倾向,有所“看”之后必有所“感”。当我们想要去反思和推介一场展览之时,这种“感”都是不可忽视的。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希望有一千个观展者,便有一千篇宣扬着自我独立视角的观展文章。


观展62期丨评论


展览地点

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展览时间

2021.5.17-2022.1.3

展览单元

第一单元:“灵感源于自然(Inspired by nature)”

第二单元:“寻找神奇动物(In search of fantastic beasts)”

第三单元:“保护濒危动物(Protecting beasts under threat)”


主编推荐语:博物馆是一处严肃的知识殿堂,诸如此类的论述在大多数观众心中早已扎根。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博物馆便需要拒绝娱乐,拒绝流行文化的作品?本期观展所关注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便以展览为视角对此问题给出了一份自己的答案。同时,自然也并不是一个容易被展示的话题,我们太熟悉了以人类作为主位,而常忽略了自然当中更为自在的逻辑。


《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一书由英国著名小说家J.K.罗琳于2001年创作。故事假托一名魔法动物学家(Magizoologist)纽特·斯卡曼德(Newt Scamander)之口,详述了魔法动物学的历史以及他多年来跨越五大洲观察研究的85种魔法动物的习性。本书亦是《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必备课本。2016年由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出品的同名改编电影上映,并火速风靡全球。


图 | 《神奇动物在哪里》小说封面(左)及同名电影海报(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在本次“神奇动物在哪里:自然界的奇迹(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TheWonder of Nature)”特别展览中,将英国国民级IP作品里玄奇瑰丽的魔法世界,与严谨的自然科学研究完美结合(“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本文中的“IP作品”是指英国作家J.K.罗琳所著小说《神奇动物在哪里》及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出品的同名电影)。展览于2021年5月17日起持续至2022年1月3日。


图 | 展览海报,来源于博物馆官网。


展览通过展示动物化石、标本、艺术作品、小说经典桥段和电影道具,以魔法世界中的神奇动物为线索,引领观众探索自然界的神奇奥秘。同时,展览营造出身临其境般的魔法学校氛围,提供了多感官、全方位的互动体验,传播着探索自然、保护动物的理念,实现了自然历史类展览中学术研究与趣味体验之间的平衡。


图 | 展览入口处电影中的纽特服装。展览由此邀请观众跟随纽特一起探索自然界的神奇魅力。(图片来源于谷歌艺术与文化)


 “纵观中世纪的麻瓜艺术和文学就会发现,许多麻瓜们(不懂魔法的普通人)当下认为是虚构的生物,彼时却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

——纽特·斯卡曼德”


展览第一部分“灵感源于自然(Inspired by nature)”,逐一呈现了龙(Dragons)、海怪(Sea monsters)、美人鱼(Merpeople),和独角兽(Unicorns)这些神话动物的自然界灵感来源。从喷火巨龙到神秘独角兽,古人用神话来解释自然的奥秘,并在世界各地代代相传。自然界中长鳞的爬行动物,有可怕触手或长长鱼尾的海洋生物,有螺旋长角的神秘野兽,这些动物在神话故事中就变成了龙、海怪、美人鱼和独角兽。


图 | 中国扬子鳄标本,展览推测中国“龙”的灵感可能来源于自然界的扬子鳄,因为文字记载中国龙栖息在池塘中,会在冬天挖洞,能够呼风唤雨。同样,扬子鳄也在地下冬眠,春天当它们用吼叫求偶时,鼻孔会冒出蒸汽。北京紫禁城的九龙壁描绘了中国龙的一些典型特征:长有鳞片,没有翅膀,与水联系紧密。


图 |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电影中的金蛋道具。电影中哈利被迫参加“三强争霸赛”,第一关需要从龙巢中取得金蛋,里面隐藏着通往下一关的线索——来自美人鱼的密语。如果直接打开金蛋只能听到美人鱼响亮刺耳的哀号,只有将金蛋浸入水中才能听懂它歌声的奥秘。


图 | 身长4米的巨型皇带鱼骨骼。因皇带鱼生活在深海导致人们对它知之甚少,也使它成为了许多传说中海怪的灵感来源。《神奇动物在哪里》中描述魔法动物“海蛇”为“身长100英尺(约30米),头像马,身体像蛇,麻瓜们(不懂魔法的普通人)会歇斯底里地描绘它们的凶猛行为”。现实中水手看到体型巨大、一闪而过的不明海洋生物后,便开始想象可怕的海怪故事。


图 | 理查德·欧文的海怪简报。19世纪开始关于海怪的新闻被大肆报道,但欧文从不相信海怪的存在,因为并没有发现海怪存在的实物证据。他怀疑水手们只是错认了海豹、鲸鱼等海洋生物,也因此有了“海怪杀手”的绰号。


图 | 中世纪动物百科全书中的独角兽形象(非最早版本),本书最早出版于17世纪50年代,马、驴和斑马的图片里也包含了不同形态的独角兽,有短角、盘尾,甚至有蹼足。(图片来源于展览图册)


图 | 已经灭绝的西伯利亚独角兽化石,研究人员认为它头骨上的大肿块支撑着一只巨大的角,并在展柜背景板的相应位置上为这枚头骨“复原”了大角可能的样貌。(图片来源于展览图册)


“《神奇动物在哪里》一书代表了我多年旅行和研究的成果。”

———纽特·斯卡曼德


展览第二部分“寻找神奇动物(In search of fantastic beasts)”是本次展览的重头戏,展示了像纽特一样的博物学家为观察和研究奇异动物而周游世界的探险历程,进而呈现出自然界动物的神奇能力。


图 | 电影中纽特使用的魔法箱道具,纽特的魔法箱可以通过魔咒让大量生物在其中和平共处却不增加重量。(图片来源于展览图册)


图 | 19世纪探险家野外收集昆虫的装备。现实中大多数探险家没有纽特的魔法,他们必须随身携带在偏远野外生活工作所需的一切,包括衣服、工具、标本袋、容器、燃料和食物等。(图片来源于展览图册)


展览接下来讲述了魔法世界神奇动物的奇特行为,都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魔法世界中的隐形兽(Demiguise)经常神出鬼没,时隐时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也进化出了同样非凡的“隐身术”作为立身之本。从完美适配环境的变色龙和墨鱼,到身披花衣的美洲豹;从长满绿藻的树懒,到不露痕迹的枯叶蝶,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的隐形大师。


图 | “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中神出鬼没的隐形兽与自然界中用绿藻伪装“隐形”的树懒。(图片来源于展览图册)


图 | 展厅中的“伪装大师”枯叶蝶、竹节虫(左)、树懒(右)。(图片来源于谷歌艺术与文化)


展览也将魔法神奇动物的独特行为与相关真实动物的标本、文献等对应陈列。例如,魔法世界中巨大的毒角兽(Erumpent)会跳着蠢萌的舞蹈以吸引配偶;而澳大利亚的雄性孔雀蜘蛛则会用一种独特的舞蹈来吸引雌性交配,当它撅起屁股来回跳动时,腹部的金属色图案便会闪闪发光。魔法世界中体型巨大的鸟蛇(Occamy)会为了它的美食而缩进小小茶壶之中,自然界中的海鬣蜥也会在食物不足时为减少食量和身体消耗将身体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这些都是自然界动物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中进化出的生存智慧。


图 | 电影中的神奇动物护树罗锅、毒角兽、嗅嗅、鸟蛇。(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 | 澳大利亚孔雀蜘蛛求偶时发光的腹部。(图片来源于展览图册)


“我最诚挚的期许是新一代魔法师……能够在书中找到新的理由去热爱和保护那些与我们共享魔法的神奇动物。”

——纽特·斯卡曼德


展览第三部分“保护濒危动物(Protecting beasts under threat)”是展览的高潮,呼吁观众重视、尊重和保护那些与我们共享地球的生物。纽特致力于保护和照顾那些受到其他巫师威胁、虐待或误解的神奇动物。展览由此引出现实中动物科学家们保护和繁育濒危动物的科技手段,也涉及了动物保护过程中政府和当地社区(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有效途径。展览还指出,人类活动是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魔法世界中的毒角兽(Erumpent)因角可入药而数量大减,而现实中的野生穿山甲也遭受同样的威胁;魔法世界中鸟蛇(Occamy)珍贵的银蛋长期被猎人觊觎,在现实中价值连城的犀鸟头骨雕刻品也导致了近年来狩猎的激增。


图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电影中的毒角兽大角道具与穿山甲标本(左);“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中的鸟蛇银蛋与犀鸟头骨雕刻品(右)。(图片来源于谷歌艺术与文化)


展览最后呼吁生活在城市中的观众,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拯救我们与动物共同生活的星球,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多吃当地种植的食物、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减少浪费、尽量多使用公共交通等。在现实的神奇动物永远消失、变为传说之前,一切都还来得及。


图 | 展览对“从我做起,保护地球”的倡议。(图片来源于谷歌艺术与文化)


本次展览以享誉全球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小说及同名电影为出发点,增加自然历史类展览的公众吸引力。虽以IP为线索,又不受制于IP内容。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世界领先的收藏和研究水平。展览从神话传说中神兽的灵感来源,到魔法动物与自然界动物相呼应的神奇生存能力,再到两个不同世界中对动物同样的负面伤害和正面保护,线索清晰明了。其中对原著作品的把控、神话动物的来源研究、自然界动物的生活习性、可用展品的选择与调配等等,都需要强大的学术研究支持。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IP作品的趣味性相得益彰:IP作品提升了展览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而展览深化了IP作品背后所蕴含的自然知识。


从趣味体验上,这座维多利亚时期的博物馆以其哥特复兴式的建筑风格闻名,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取景地英国中世纪城堡风格如出一辙。展览通过灯光和背景音乐的配合,渲染出独特的观展氛围。展柜中还穿插有自动开合的抽屉,拱形屋顶上有不断变幻的恐龙投影。观众步入展厅,仿佛置身于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中。


图 |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图片来源于博物馆官网)


图 | 灯光、投影配合下的展厅环境


图 | 展厅房顶的恐龙投影营造出身临其境般的魔法学校氛围


展览在形式上还设置了许多有趣的互动,大大缓解了观展的疲劳感。例如,美人鱼板块除了展示艺术家笔下的美人鱼和早年间臆造出的美人鱼“木乃伊”,还基于美人鱼惯用歌声引诱水手走向死亡的传说,辅之以声音的展示。观众拉开展柜下方的四个抽屉,便能依次听到不同海洋生物的奇异鸣叫,这也许就是美人鱼故事的灵感来源。还有深受儿童喜爱的“嗅嗅互动屏”。观众可以用电子互动屏中的金条、项链等物品把痴迷收藏闪耀宝藏的嗅嗅吸引过来,再抖一抖看它的身上还藏了哪些宝物。



展览最后,观众可以制作海报来表达对保护动物的支持。博物馆提供基础的模板,例如“保护……(Protectthe …)”“不要让……(Don’t let …)”等。还有一些神奇动物与真实动物的名称作为参考,例如“龙(Dragons)”“鸟蛇(Occamies)”“穿山甲(Pangolins)”等。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句子填写完整,将海报带回家中,保护自然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尽管展览树立了学术研究与趣味体验相结合的典范,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神奇动物在哪里》IP作为展览的背景线索,描绘了作者以自然界动物为灵感创作出的魔法神奇动物,探讨了人与动物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类认知大自然的一种映射。展览开篇讲述了4种虚构神话动物的自然界灵感来源,也包括几百年来人们对同一神话动物的不同想象和描绘。在此基础上,展览能否彰显更多的人文关怀,探讨现象背后的成因?例如,古人通常用何种方式探索自然?他们以自然为灵感书写神话故事的目的为何?人们如何一步一步加深对大自然的科学探索与认知?人们对自然界的不同认知与想象体现了怎样的观念碰撞和传承?也许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重心不在这类美学或观念史问题上,或者思想观念的内容较难通过展览实物呈现,这些内容在这次展览中也遗憾缺席了。




作者 | 马丽嘉

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院在读博士


未标注来源图片,均为作者所摄

- END -



工作组希望这一栏目能吸纳各类独具自我视角的展览评介,故而不限于专业和权威,只要您热爱看展、热爱思考,只要有那么一个展览深深地刺激过您,请告诉我们!


观展投稿信箱:yuanliuguanzhan@163.com




百人评审|2021中国展览艺术与展示技术创意大赛专业评委(初选)征选

关于2021中国展览艺术与展示技术创意大赛参赛作品征集及相关工作的通知

示例:jingxiaozi.518bwg.com

声明: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展联盟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4161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