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设计腕儿 × 万华集团:城市的纬度!
-
原创 2021-07-17
当下,理想城市的构型不断出现,从摩尔的乌托邦到傅立叶的法朗吉,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柯布西耶《雅典宪章》,城市成为储藏梦想的容器,而设计与艺术的介入拓展着城市纬度,奠定了理想空间的基础。
我们曾采访了万华投资集团总裁罗立平先生,今天设计腕儿又以全新的视角挖掘万华背后的精神及设计逻辑,在他们的脚踪之中察观地产新趋势!

丹尼尔·里伯斯金

秦文

宋真

冯未墨

杜文彪
精神层次,不是空话
Daniel Libeskind
设计腕儿对话丹尼尔·里伯斯金
丹尼尔·里伯斯金,75岁,美国犹太裔建筑大师。工作室自1989创立至今,作品遍布全球,从博物馆、音乐厅到会议中心、大学、酒店、购物中心和住宅楼,跨越各种空间属性。

2001 | 十八圈
Q:您享誉世界的作品大多是历史文化类公共建筑,比如纽约世贸中心重建规划、柏林犹太博物馆等,当时您是抱着怎样一种使命感?
A:我认为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体现在文化上,同样也在精神上。探索人的精神、本质、人之所向,这是一栋建筑或是一座城市设计的目的和终极使命。所以,精神层次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去真正创造出代表人们精神的建筑,向社会发问,开辟新视野。它虽占据超越现实的层面,但也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柏林犹太博物馆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湖博物馆


米兰/CITY LIFE社区
A:我们希望建造的这座塔,能够为住在这里的人们以及到访者带来幸福,感受其它建筑完全不同的所在。
创新,就是初心
“我们希望十年后,再看麓悦江城,它依然有一个超前的理念。”
Q:请您解读一下万华住宅产品定位和产品体系。
我们想做的是一个生态人居的典范,一直坚持努力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让家、居住的社区变得有“温度”,带来持久的活力。
万华的住宅产品聚焦改善型人群,这类人群对产品本身、生活环境等都有着更高品质的要求,也逐渐形成了万华产品的独特调性。

Q:万华的产品体系背后,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极致追求,敦促我们坚持创新,这是万华核心价值观与内驱力。它让我们在他人鲜于尝试的领域付出更长时间,更专注研究产品。
Q:在您看来,从建筑、景观到室内,创新对万华的产品力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坚持创新又为地产企业带来了哪些挑战?
如果说这三个方面是万华的三驾马车,那么设计创新就是驱动马车的发动机,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Q:我们看到了较多针对特定人群的设计,比如儿童和老人,请您介绍一下万华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考量。
艺术,成为一种思维
“艺术是对自然环境的谦卑与敬畏,是思想观念的创造性,是精神的延续。”
山即是城,城即是山。重庆比其它城市多了一份褶皱感、立体感、凹陷感,山水凝结了它的风貌与精神,正在走向历史文化深处,世界正探索它的人文内涵。
《潮鸣》
Q:「麓悦江城」公园会客厅的整体装饰设计给了大家一个未来魔幻的空间体验,设计之初它的构想起点是什么?
A:公园会客厅是麓悦江城的门户。设计之初,我们给了它一个基调“开山”。某种意义上,万华是在这片山体上开山。公园会客厅需要成为一个具备网红属性的标志物,带着万华探索前沿感知未来的精神诉求,走向成都以外的世界。
不仅要凝炼传达我们的企业精神,产品价值观,还要让新老朋友都来看看万华正在关注什么,要带给重庆什么。它要联系着万华和麓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Q:您作为设计管理者,已经服务万华十年之久,承袭着万华基因,您是如何在公园会客厅的设计中回应万华精神的?
A:万华的设计理念中,首先重视对地域属性的研究以及对于人情感的关照。既然来到重庆,公园会客厅需要和重庆的人居生活体验发生关系。会客厅36级的“思享长阶”,就是对山城特色的回应。它源于我儿时在祖母家生活的记忆,重庆陕西路六巷巷口一泻而下的青石板阶梯。会客厅用了内建筑的思路构建一个建筑内部的立体交互空间。通过各功能空间穿插交叠形成有趣的空间感知,同时保证交通流线丰富便捷。万华的未来城市理想是成为所有麓客的第二故乡。如何为麓客社群活动提供可能也是空间规划上重点关注的。思享长阶,弧光厅,麓客学社都是为此而构建。

在设计手段上,会客厅大胆地运用了一些在地产界首秀的材料工艺,比如波浪铝板曲面墙,交互程控电器系统墙面等等。出新对于地产企业意味着具有很大的落地挑战和试错风险。
Q:您选择设计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万华的共创基因。
但有别于建筑师,室内设计和人的行为关系更紧密,需要设计师对体验的控制力细致到一米以内的考量尺度。所以对行为的研究,以及装饰的丰富性,新技术的敏锐度,都需要具备。
《我》系列雕塑,散布在会客厅的各个空间里,是贯穿在空间和时间主题之中的点题之作
共创基因源于罗立平先生创建的“万华十规”思想体系。可以说它是基因的哲学性凝练,“共享共创”具体落地到设计管理上,是万华设计团队一直与设计师形成的概念共创,方案比武,深化补位,落地强控的策略。
Q:公园会客厅项目的艺术陈设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而富有哲学内涵的脉络,贯穿了时间空间和人,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艺术策划和创作的逻辑?
A:在有了“开山”的基调后,我想起一个诗句,“大地撕开一条裂缝,我坐在这里看时间。”我很喜欢这句诗,在深邃的哲理语境下,“大地”“我”“时间”,通过“撕开”“坐看”相互勾连。寥寥几个字却叙述着一种空间、时间、人三者之间的存在关系,更带着不破不立的动势。在具备视觉和功能以外,会客厅应以空间为基础,以艺术品为叙述载体,具备更深远的场所精神。以“空间”“时间”和“人”为三个主题来规划会客厅的艺术品逻辑,呈现了20组,56件艺术品。

《我》系列雕塑散布在会客厅的各个空间,是贯穿在空间和时间主题之中的点题之作。沉寂的大地因为有人的参与而灵动。而以《千人千面》《龙鳞》为代表的交互体验作品,正是将静态人体的相转化为鲜活个体的行为表达。
《千人千面》
在时间主题,用多媒体综合装置《慢生长的动物》作为会客厅的灵魂表达。沉浸式影像构建了无数幻变的光路,配合装置艺术家师进滇的代表作“数字哈雷”,表达在抽空物质载体后,不灭的是思想的永动。
慢,被业界戏称为万华关键词。我们并不生气,对时间的理解,万华有自己的逻辑。时间对于资本是生命线,在中国地产普遍竞技规模速度的大环境下,万华走着比别人都慢的步子。

Q:空间中有很多您与其他艺术家亲自创作的作品,可否聊聊创作过程中的故事?
A:当看到师进滇老师的展览,他用染色细钢丝编织了一个素描状的哈雷,我有了创作一件“踪迹学”作品的念头。随后形成以哈雷为基础,做一个影像综合装置的构思。《我》系列则是一个好玩的创作过程,我做了各种动作,表达各种精神状态,从中选出我们想要的情绪传达。
敬畏,山水自然
设计腕儿对话冯未墨
山城隽刻,自然和艺术在建筑的虚拟实境中穿插游走,形成雾都山城的浓缩景观,城市意境的文化升华。

A:在设计中对创新和跨界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的空间尺度非常大,8000多平米,它承载了更多功能,我们串联给人们完整的体验,它并不是割裂的。
本身它是以艺展为核心,我们和万华的设计团队一起策展并研发的艺术装置被安置在各个空间内。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够对重庆的城市人文产生回应。


A:我们一直强调在地性,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尊重地域文化以及人的生活习惯。这里有一个好的自然环境,在设计中一直克制自己,希望它不是侵略性,不张扬的,运用镜面材质把“自然”传递到室内。

A:来源于重庆城市独有的“山城雾都”地貌和气候特征。梯田状、有着巨大空间反差的入口空间,以及通过人工和自然的对撞,建立了钢铁丛林的健身房通过参数化的设计,加上人工模拟的阳光效果,又建立了热带雨林的游泳池和水质餐厅。

A:万华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作品就是麓湖生态城。通过十多年的时间,人为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是非常让人钦佩的伟大项目。

色彩,唤醒感官
色彩是一种能够无限唤醒感官的媒介,当它与建筑结合,延展自身的内涵,激起人们显著而有直接的心理反应,是自然界和人类所共有的象征性语言。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
For More Reading

2020年度8大豪宅样板间设计!

2020年度十大售楼处会所设计!
地产开发商传播合作 | 地产设计顾问咨询 | 国际品牌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designwire设计腕儿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