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匠心极致,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承载厚重文化与朴素民间智慧的宝贵财富。艺巧工精,气韵雅绝,苏州手工艺则声誉传世百年,自古就是苏州特色鲜明的城市符号,当今更是苏州市打响“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知名度,建立都市型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旅游生态的根本依托。资源得天独厚辅以政策倾力扶持,苏州全面推进传统工艺传承振兴工程,着力打造与推广非遗传统手工艺“江南文化”品牌,旨在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苏州创博会发起“新手工艺运动”,2015年发展至今成果斐然,或可提供宝贵经验借鉴。
提及苏州,人们的印象是人间天堂,物阜民丰,是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情致,也是奇巧胜天工的手工艺术品。这座城市的文脉艺脉自古绵延,明清以来,更是市肆繁盛,商旅熙攘,巧匠汇聚,经济的空前繁荣推动了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论及治玉,就说“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明朝文人张岱的《陶庵梦忆》中也称苏州手工为“吴中绝技”,对苏州手工艺人的顶尖技艺不吝赞美:“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赵良璧之治梳,朱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到清代,苏州手工艺已经名扬天下,隐有形成知名品牌之势,以雅、精、细、巧为其鲜明特征,得到皇室的高度青睐。在故宫博物院浩瀚的馆藏文物中,明清两代的苏州手工艺术品多达31万件。纳兰常安在其《受宜堂宦游笔记》中记载:“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凡金银、琉璃,绮、铭、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苏作。” “苏工”“苏作”“苏式”其名,传达着苏州手工技艺独有的精神风貌,是手工艺品品质与审美的保障。今日的苏州手工业仍然是城市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传统手工业门类极其丰富,从业者众多,全国11个工艺美术大类中,苏州涵盖了10个大类中的3000多个工艺品种。种类繁复之外,苏州传统手工技艺还精品云集。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苏州市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6项,国家级项目33项,省级项目124项,市级项目172项,其中半数以上为传统技艺项目;有国家级传承人50名,省级传承人143名,市级传承人464名。出现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传统手工技艺,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苏绣,缂丝,宋锦,制扇,制茶,苏派盆景,御窑金砖,书画装裱修复,桃花坞木版年画,明式家具制作,传统建筑营造等等。2014年,苏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这方传统手工技艺生长繁荣千年的土壤,仍在努力给予传统手工业滋养。苏工技艺,面临挑战,经历过阵痛与低迷,如今乘借新时代机遇之好风,未来可期。△苏州本色东西桥市集。图片来自微博@fenfeneasy工业化时代的来临曾对传统手工业造成的巨大冲击,机器流水线高效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取代了大量耗费人力时间的手工制品,后者因为生产效率低,价格昂贵,质量参差不齐而迅速丧失竞争优势。市场萎缩,产品需求锐减之下,从业者也面临失业和分流,剩余的人勉力坚持,传承却难以为继,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和消亡。传统手工艺发展传承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政府重视。2017年,原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旨在促进对蕴含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的传统手工工艺的保护和扶持。作为传统手工业重镇的苏州,更是早在2013年就由江苏省人大批准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成为国内第一个公布非遗保护条例的地级市,为苏州市的非遗项目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立法基础。为响应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部署,苏州市提出《“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下文简称《计划》),从2021年到2023年,全面推动“江南文化”品牌建设,通过打造苏州具有江南特色、江南标识、江南内涵的文化品牌项目,服务于苏州文化产业布局,使苏州成为“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计划》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对苏州传统手工业的全面振兴。苏州市不仅强调推动工艺美术产品表现手法、工艺载体、创作题材创新,以及工艺美术与新兴技术的有机融合,更全方位提供资源保障,支持工艺美术数字化资源库和鉴定评估体系建设,鼓励版权转化和产业延伸发展。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搭建非遗手工艺展示交易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了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下称创博会)和苏州国际设计周等具有影响力的年度展会,并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会场设立“苏作馆”,展出12个苏作门类,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200余件艺术精品。
政策的扶持之外,社会的广泛关注,大众的喜爱,市场的需求,是支撑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振兴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国风热潮兴起,传统手工技艺得以以多样化的方式走进大众视线,成为讨论热点和新的消费增长点。《我在故宫修文物》记录片,以平淡却有温度的讲述方式首次将文物修复技艺展现在大众面前,无数人被其技巧高超所震撼,更被传统技艺背后的信仰、坚守与专注所感动,工匠精神一时成为热议话题。
同样助力的还有自媒体平台的兴旺,极大地便利了手工艺人以视频的形式,将手工艺术品漫长而复杂的制作过程清晰地向观众呈现。李子柒的视频中,一幅尺寸不大的蜀绣作品绣制周期长达数月;“糖王”周毅制作的翻糖古风人物蛋糕上,人物的五官服饰,甚至发髻上的每一颗彩色珠花,都是由手工熬制的糖果历经多道工序制成。
观众一遍遍惊呼成品太美了的同时,手工艺术品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也逐渐为人所知,传统技艺赋予手工艺品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随之被重视和讨论。大众兴趣刺激了对手工艺品的消费欲望,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认知重塑又使得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美买单,为技艺背后手工艺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买单。根据《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以下称手工艺消费报告)公布的调研数据,基于满足自我审美与精神需求的自用需求超越了传统的礼物馈赠需求,成为传统手工艺品的第一购买动力,“传承”“文化”“设计”“手工”“创新”成为手工艺品最能打动消费者的概念。△数据及结果分析摘自《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苏州非遗手工门类苏罗或称吴罗,便是近年来受益于汉服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罗的织法独特,透气性与亲肤感上乘,是丝织品“绫罗绸缎”中最为名贵的品类。受限于技法特殊和低产量,苏罗的价格一直昂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市场低迷,许多工厂仅靠海外订单勉强支撑。近年来汉服爱好者和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满怀热情地向传统工艺中寻根溯源,探索和发展传统服饰在当代更多元化的表现力。汉服爱好者兴趣不仅停留于成衣,更涉及与汉服相关联的布料纺织和染色工艺,缂丝、刺绣、销金银等传统服饰装饰工艺,以及手工绒花、缠花、金银錾刻、花丝等周边配饰工艺,不吝为其认可的技艺支付不菲的价格。汉服的现阶段发展中,罗衫、罗裙、罗扇得到推崇,苏罗成为高品质衣料代表,迅速晋升为丝织业市场高端产品新贵,之前的颓势得到彻底扭转,国内的散户订单已逐渐成为其销量的主要支撑。△知名汉服博主李哥哥要当红军咕唧的草木染素罗和手绘花纹尝试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工艺与审美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亦要不断创新,精进技艺,让传统手工业映射时代风貌,让江南文化展现出时代价值。2015年起,苏州创博会发起“新手工艺运动”,将展会,评奖,论坛,研学交流会等形式相结合,邀约新锐设计师,广征参会设计作品,旨在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发现,再思考,再设计,也帮助传统手工业者拓展资源渠道,提升市场份额,提高苏州传统手工艺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苏州文化产业的倍增发展。
手工艺品的价值以精湛技艺为依托,而设计是灵魂。“新手工艺运动”强调设计创新,让传统工艺演绎而来的新产品符合当下消费者品味,融入现代人生活,更根据手工艺消费报告分析结果,强调传统手工艺品的精品化路线与轻奢定位。围绕重设计,重创新,重精品的原则,举办“新手工艺运动大奖”,组建专家智库对参赛作品进行奖项评定。
对于评选出的精品设计项目和脱颖而出的设计师,“新手工艺运动”不仅组织作品的全国巡展,为设计师搭建成果交流与推广宣传的重要平台,还积极为其对接业界资源,促成零售及创意服务类交易,以特色产品或招商项目等形式,通过授权、共建等模式,推进与各地文博会和设计周、博物馆、特色景区等各类新兴文旅特色服务空间的合作,推动包括设计研发、制作生产、销售推广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条。
即将于8月底开幕的第十届创博会,将亮相“2021新手工艺运动”最新设计作品与品牌,将继续以创博会平台为依托,挖掘苏州在传统手工技艺上的优势,整合国内外创意设计及工艺制作领域的优质要素资源。项目通过“库、奖、会、展”等一系列协作方式和工作模式,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将项目策划、产品规划、设计服务、生产制作、品牌推广、渠道销售、产业对接、人才培训的各类项目平台聚集至苏州,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以期优化苏州创新创业土壤,将苏州打造为创意设计人才投资发展的首选城市,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天工苏作,时代匠心,非遗手工技艺,必将持续成为苏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苏州市政府统筹资源大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江南文化”品牌重点项目与重大工程,以及大众消费兴趣的增长、市场的繁荣,必将全面助力非遗手工艺的振兴,为苏州提升在“江南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首位度和辐射力,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做出卓越贡献。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