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雷电所 | NFT专题(上) , 与钱无关

2021-07-09




与钱无关

〖IT'S NOT ABOUT MONEY〗


如同一场共谋,在地球上几乎每一块大陆,包括亚洲、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在内,都发现了自然贝币的存在。然而,对于如何理解这场持续两千余年的贝币体系,运用我们现有对于文字部首,亦或考古学的知识,都显得十分有限。至今,是将其作为“以物易物”的中介,还是流通货币来看待,都尚且存在争论。此外,我们在贝币中看到,通过增加单体的生产力难度,譬如打眼、嵌入金属等,来实现总量的控制,也许只是为了建立具有共识性的计数方式。无论怎样,幸存的物质大大压缩了历史的复杂性,更何况,它与钱有关。

去年离世的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其《债:第一个5000年》一书中,将我们带到了货币的“信用”尺度,这是对将货币简单理解为交易媒介的一次颠覆。他追溯了“货币”建立之初的情境,并认为虚拟货币其实一直存在,且正是“钱”的原始形态——先有借贷需求,才出现作为媒介的实物。

⊙《债:第一个5000年》 卫·格雷伯


如此看来,将“币”视为信息存储的中介,便为我们理解今日的加密数字货币及NFT(非同质代币)背后的运行逻辑提供了切口。“人们已经经历过好几个虚拟货币时代”,某种程度上,这位曾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提出“我们是99%”的格雷伯,早已预示了非同质代币的出现。然而,他为虚拟货币提供的激进姿态,放眼于当下的状况时,却相当无序而纷杂,毕竟,它与钱有关。

自 2014 年以来,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图像进行认证,并以此方式生产独特的虚拟物成为可能。而直到今年,在一系列经过数字认证的图像以天价售出后,大众和艺术行业才开始注意到这一发展。

⊙图片来自ZKM


如果说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借助传统版画的“版数+签名”解决了作品的稀缺性与真伪问题,那区块链技术,便为数字复制时代的艺术提供了可行的确权方案——这是从手写到加密上传的一次技术迭代同时,嵌入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可以明晰任何一次流转记录,并自动将一定比例的销售价格转入到艺术家的加密货币账户。且这些规则通过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确保了其安全性。


然而,如此优良的方案,依然伴生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刚刚过去的 5 月,NFT市场成交量达到最高点之后,迎来了“崩溃”。据DuneAnalytics 数据显示,5 月 4 日,OpenSea 成交量达到顶峰,24 小时成交额高达 2313 万美元。而在刚过去的 6 月 15 日,成交额仅剩 493 万美元,与市场最巅峰时跌去了 78.7%。SuperRare 成交也已大不如前,5 月成交额 93.6 万 ETH(以太坊),较 3 月 338.2 万 ETH 的高点跌去 58.3%。


⊙图片来自coindesk


离开了传统画廊的保护,艺术家与市场的距离更近的同时,艺术品价值与钱也更近了。此外,将传统二级市场的拍卖形式引入到一级市场,势必对于艺术品价格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新的自由市场中,作为“信用中介”的艺术品,时常被提前套现,沦为无差别的金融产品。


如今,市场的冷静,更有助于我们将NFT视作一种媒介看待,去剥除他的代币属性,使它与钱无关。于是,为了深入了解NFT的价值及潜能,「雷电所」对国内各类NFT平台进行了采访与交流,希望寻找到区块链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共同欲望。






 PART 1 

with BCA孙博涵


Q:BCA对于自身在NFT行业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SUN:BCA一直是以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基调去做NFT这件事情的。我们也有很强的区块链基因,将区块链的核心赋能艺术,而不是考虑去做一些短期的投机。所以从18年创立至今我们不断的在挖掘NFT在科技艺术领域的可能性。在UCCA Lab举办的虚拟生境大型加密艺术展,就在探索物理空间和NFT的多种诠释方法;我们与清华xlab央美设计学院等联合举办的马拉松计划,也是通过科技和艺术的加持,让青年艺术家创作更多NFT灵感;现在我们也在集结艺术家们共同探索元宇宙与NFT的关系,期待能有更多NFT玩法可以被挖掘。


⊙“虚拟生境——镜中迷因可曾见”展览海报


Q怎么看待NFT作品的售卖形式?拍卖对艺术家有哪些影响?


SUN:过早的拍卖或超出价值本身的拍卖是带有投机属性的,因为这很容易引发泡沫。从之前的经验来说,艺术家没有经过画廊就直接上拍,这就像公司还未上市就让股份流通到二级市场。所以我觉得过早拍卖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QNFT拉近了市场与作品价值的距离,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吗?


SUN:在艺术市场里,价格是无法决定一切的,它一定是需要作品内容本身、时间和工作量的支撑。所以说NFT这个行业还需要走一段时间,没办法像区块链走得这么快。而且NFT是和区块链和艺术共同绑定的,因此需要两个圈子,多条标准共同认可,所以它不会迅速生长起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需要做好一个长跑的准备。


Q怎么看待传统艺术品和NFT之间的流通性差异?


SUN:流通性是衡量艺术家或者作品、IP的一个标准,也就是“共识”够不够。流通性加大了一定是好事,但是流通性又有很多决定性因素——艺术家作品数量、“共识”等等都会影响流通性。而且现在大家对艺术的认识逐渐回归作品本身,做真正有价值事情的人和付出更多工作量的人会收获认可,那种短期忽悠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下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有时候现在的很多事情,或者是行业内的一些现象,它并不能说明什么,泡沫是会快速破灭的。

Q如何形成NFT的价值体系?它与传统艺术生态的关系是?

SUN:有区别,但是这个价值体系还是有过渡期,也没有那么绝对。当你谈论加密艺术,最终的落点还是艺术,所以它一定是要按照艺术发展史的轨迹脉络去走的,脱离不了艺术这个概念。如果我们不说艺术,只说NFT,那就要用NFT这套标准。但如果我们要说加密艺术,还是要回到艺术,这个是绝对割离不了的。传统的评论会促进NFT的价值系统,但是也没有那么绝对。传统不会有决定性,新兴藏家也没有,这两拨人要做到真正的有机结合。




 PART 2 

with CryptoArt.Ai秦建新


QCryptoArt.Ai对于自身在NFT行业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QIN:CryptoArt.Ai的自身定位是一个依托于中国艺术圈的资源优势,对亚洲加密艺术市场进行布局,促使全球优秀的加密艺术家在同一个领域内进行交流、输出和流通的数字艺术平台。我们平台对艺术家入驻审核比较严格,首先要确认入驻艺术家的作品为原创,其次会对艺术家作品的艺术水准有一个基本的评估,包括文化高度、审美标准等,评估合格方可入驻。我们平台的艺术家作品,在售出之后所有流转过程中,每一次销售,艺术家均可以自动收取流转价格的10%版权费,这是传统艺术交易模式无法实现的。


Q怎么看待拍卖的方式对于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QIN:传统世界中的艺术家拿作品直接上拍卖,是因为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里经历了早期艺术寡头的扶植,已经到了相应的段位,才敢这么做。而在加密艺术世界里,每一位艺术家都是从很低的价格开始销售,直到他的作品共识程度越来越高,作品价格才随着市场行情的攀升而起来。传统市场里的拍卖,或多或少会对艺术家的创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加密艺术领域,艺术家可能会更为自由,因为作品上架销售完全是艺术家的主观意愿,当然,也许艺术家也会发现自己某些题材、风格在市场销售中会比较突出,可能会影响到他继续往这个方向去探索。


QNFT加大了作品的流通性,但这个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品价值的稳定性?


QIN:流通性一直是传统艺术品的痛点,NFT加快了艺术品的流通性,这对艺术家来讲无疑是个超级利好的趋势,像我们平台的世界排名第二的艺术家Pak,他早期作品在其他平台几百美金一幅到百万美金一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而传统世界的艺术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或更久。当然,NFT再怎么火爆,其艺术形态还处于极早期,还没有产生真正的大师和大师级作品,而现在天价的加密艺术作品能否经得起艺术史的洗礼,这要留给时间去校验。


QNFT是否是在将判断艺术品价值的权利进行转交?


QIN:你或许听到很多人在说,NFT加密艺术会对传统艺术领域造成冲击,正如我们5月底在西岸油罐举办的展览《确实中的冲击》一样,传统当代艺术一直是处在西方百年来的艺术体系框架中,权利集中在头部画廊、评论家、拍卖行手里,NFT横空出世,确实对传统艺术权利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目前还谈不上艺术品的价值体系的权利转交,因为传统艺术体系,受到冲击的同时,必然会促进它自身价值体系的迭代和机制的升级,同时,NFT加密艺术的价值观,也会对传统艺术形成一定的逆转效应。


⊙《确实中的冲击》展览现场照片

片来自是艺


Q如何看待NFT艺术的未来?


QIN:加密只是从技术上赋予数字艺术稀缺性价值和确权的功能,艺术行业中的大部分学者可能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的,因此他们认为加密艺术和拍卖艺术一样是不存在。从艺术史发展的历程上来看,加密艺术虽然目前还处于极早期,但可以看到,这些艺术家的艺术形态和创作形式非常具有生机,目前已经在初步萌发出一些新的艺术语言环境,例如基于区块链、基于Ai&VR、数据可视化、互动等技术的体系,逐渐形成了一种新语言体系,一旦这样的新的艺术语言体系成熟,出现了这个语境下的大师和经典作品,那就是必将成为一次艺术史的革命,那加密艺术也必将开启艺术史上重要的新时代。




 PART 3 

with CrytpoC 唐晗


Q:CryptoC对于自身在NFT行业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TANG:CryptoC首先是一个社区。它诞生于2020年10月份,那时NFT还没有完全爆发,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在那个时候,我们很有幸能够通过一场加密艺术展,把中国所有的NFT的相关从业者都囊括其中,包括各个公链的项目负责人,各个大型交易所的人,优质的加密艺术家和策展人等。基于这个社区,我们孵化了加密艺术画廊风潮,它的定位是立足于东方,扎根于虚拟。从当前整个加密艺术领域来看,中国的话语权还是很小的。中国有自己很独特的文化,我们需要有一个场域能够去展示和交易中国的艺术作品,在虚拟世界推广来自东方的艺术。


Q:目前「风潮」的机制是如何筛选艺术家的?


TANG:我们既不像OpenSea那样,基本上不审核,之后却因没有流量推广而石沉大海;同时也不像SuperRare完全由团队去做挖掘和邀请,我们的方式更像是一种来自于社区的自然生长。


⊙图片来自EGORITHMS 


Q:NFT的流通性对艺术家会产生负面影响吗?


TANG:我看到有一些艺术家朋友自从接触到这个概念之后非常焦虑,他不做会觉得被时代淘汰了,做了又好像卖不出去。同时我也看到一批艺术家,他们都很佛系,然后是一种随缘的心态,反而能卖出很惊喜的价格。我的建议是,如果你非常看重价格的话,每一次mint(上链)的过程都要很谨慎。重要的不是拍卖的过程,不是拍卖的那一瞬间,而是在拍卖之前你做了哪些事情、你的工作量,你有没有在社区里面形成一定的声誉积累?你是否能做一个自我人设的建设?面向社区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做自我营销的过程。这可能很难适应,但是我认为每一个技术手段出现之后,它都会成就能够及时适应它的人。


Q:如何看待NFT市场波动对于艺术家创作心态的影响?


TANG:从3月份到现在,SuperRare的活跃买家数量下滑的非常厉害,从几千人下滑到只有几百人。许多艺术家开始对这个领域感到悲观,认为这样快进快出,缺乏流动性的艺术品市场是不成立的。当前买盘稀缺,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却又不得不经历泡沫破灭的阵痛。我认为,在这个阵痛期过后,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套加密艺术的评价和估值体系,才有利于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Q:有一种说法是"NFT艺术不存在,就像不存在一种艺术叫拍卖艺术",它仅作为支付形式而存在。


TANG:当前大家对于加密艺术的定义太混乱了。把作品上链拍卖就可以称为加密艺术,这既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看法,也是大多数人的疑惑所在。因为这样的”加密“只是提供了拍卖工具,并没有提出新的艺术主张,或者对艺术创作的手法进行历史革新。加密只是为数字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存储与交易工具,就像我们现在喝茶用的茶具,放置手机的桌椅一样。如果这个工具普及化程度非常高,可能所有人都是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它就很难作为一种类别来存在了,因为你感受不到它了。从这个角度看,加密艺术一词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呢?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阐述,请看我之前写过的两篇文章:《区块链:通往开放艺术之路》及《加密艺术初探:社区实践与定义简史》。




 PART 4 

with Treasureland 黑鳯李


Q:Treasureland对于自身在NFT行业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HEI:Treasureland的定位主要是做聚合,就是有点像农夫山泉一样,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我们不生产NFT,但我们可以聚合其他人的NFT,并且是跨链的聚合交易。目前来说我们是唯一一个能够跨以太坊、BSC等公链的NFT资产平台,可以理解为,把安卓和苹果的资产聚合在一起。这在过去的中心化互联网世界是无法达成的,因为互联网的账户都是中心化的,数据也是中心化的。


Q:如何看待拍卖的方式对于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HEI:其实在我看来,拍卖是拍卖,不管你拍卖的是一套房子,还是NFT,还是一件艺术作品,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拍卖行为,不会因为你的艺术呈现方式不同,拍卖本身就有所变化。所以我认为拍卖的方式不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反而对于藏家来讲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吧。


Q:NFT加大了作品的流通性,这个对艺术家有没有好处呢?


HEI:其实NFT的流动性非常差,我们看到的OpenSea上面绝大多数的NFT都是长尾资产,所以NFT并没有解决流动性的问题。相反可能NFT本身没有太多流动性,这意味着没有交易量,那它的估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反而觉得NFT降低了艺术圈的准入门槛,这个事情我觉得才是意义更大的,对于那些草根艺术家来说,我认为这是他们区别于过往传统艺术圈的机会。


⊙Banksy被烧毁的作品Morons



*以上言论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




 - 特别鸣谢 - 

孙博涵、秦建新、唐晗、熊瑜、黑鳯李








△ 关于“青年科技艺术扶持计划”


“青年科技艺术扶持计划”致力于发掘和扶持具有跨学科实践能力的青年艺术家个人及团体。当艺术和边界被数字媒介、科技、游戏等种种新经验所敲开,艺术家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可能性。

“青年科技艺术扶持计划”秉承公开公正的评审原则,注重作品的实验性和可持续性。伴随一系列持续性时间的开展,切实地为即将或刚刚离开校园的青年创意工作者留出实验的天地。


 关于「雷电所」

「雷电所」(Raiden INST)成⽴于2020年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探索艺术、科技、⾃然的边界,以及技术与⼈类认识和感官的内在联系;同时,致⼒于实践⽩盒⼦之外的展示可能性,以策展⼈、艺术家等身份存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合作性。
 
本次活动也是「雷电所」的⾸次对外亮相,负责驻地、策展等活动。

欢迎点击上方链接 

留言给「雷电所」后台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风语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648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