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专家讲文创 | 蔡琴:创意设计情怀 博物馆衍生品的爆款开发
-
原创 2021-06-22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从河南省博物院考古盲盒大热购买现象引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结合“博物馆记忆”一词思考如何做出博物馆衍生品中的“爆款”。围绕这一主题阐述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分类、占比及价格,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宏观策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微观策略。她认为,优秀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所包括的三要素是创意、设计、情怀。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普通的纪念品是不同的,要有情怀,能够引出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讲好博物馆的故事。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分类、占比及价格
蔡琴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例,将博物馆文创产品分为十大类:珠宝首饰、手表、立体雕塑类、图书音像、墙面艺术品、家居装饰品、文具日历、服饰类、手包配饰、儿童用品等。
她对大都会博物馆每一类别的文创产品的价格区间、种类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合大都会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情况对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价格区间和文创种类进行了一定的反思:“爆款”的基础是做市场调研分析,在开发任何一件文创产品之前,文创设计人员需要掌握相关数据,基于大数据,把握市场需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出发进行设计创作,并且需要与博物馆科研部门等进行沟通交流,共同研发出让消费者喜欢、愿意去购买的产品。
博物馆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博物馆要面对当下社会中不同的群体,满足不同观众对文创产品的偏好,让怀旧的人们在博物馆中找到能够唤醒记忆的物体,在多元的文化生态下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除了精美的设计之外,还要考虑材质、品质,对实用性、耐用性有一定的要求。她特别强调了对儿童文创产品的开发,大都会博物馆通过有趣的商品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对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艺术独特的感知力。这一点值得我国博物馆借鉴学习,我国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我国教辅、教材设计适用于我国儿童的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宏观策略
在了解市场需求后,需要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探索。蔡琴总结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宏观策略,如藏品研究、观众需求、文化创意、产品质量、营销环境、临展契机和创新机制等。
文创产品是以藏品研究成果为基础,文创产品研发需要深入梳理和解读文物藏品内涵,选取特色最为鲜明,兼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文物元素,为文化创意研发寻找正确方向;还需要把创意研发放在核心位置,注重统一产品整体格调,一方面力求把握传统文化脉络,另一方面注重探索现代表达方式,以求博物馆文化创意的多元呈现。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参与国内外各项文化创意交流论坛、展览及博览会,挖掘与优质设计机构和品牌供应商的合作机会。通过这些文化创意交流活动,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获得推广与传播,也为博物馆文化创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借鉴机会。
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既要有创新精神,又要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博物馆的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纪念品,它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价值,是文化性、实用性、商业性相互交融的产物,是可以带回家日常使用和珍藏的博物馆“文化记忆”。目前产生了“博物馆IP”+互联网新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博物馆资源的共享,将博物馆资源价值放大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微观策略
除了宏观策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微观策略还包括:明星产品、ACG界周边、系列化、图案运用、颜色选择和“双IP”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实施思路。以大英博物馆罗塞塔石碑为例,引入ACG周边的概念,从产品属性上分为“CoreHobby”(硬周边产品)和“Light Hobby”(软周边产品),硬周边产品指的是高仿复制品,这种属于衍生品。而软周边产品指的是借用一个藏品形象生产的具有实用性的商品,如服装、家庭生活用品等,这种属于文创产品。
以大英博物馆为例,“系列化文创产品”会选取文化认同度高的或是有异国风情的一些重点文物,对明星藏品进行一条龙的系统开发,让游客在选择时增加对不同品种、风格文创产品的收集欲望,提高购买数量。如大英博物馆以罗塞塔石碑为原型,开发了60多种不同的衍生产品,其中除了较传统的资料书、复制品摆件,还包括各种服装、文具、首饰、杯子、布偶玩具等。
“双IP设计”是博物馆根据地域文化形成的设计主题,以自然环境、城市景观、风俗人情为标志。这种地域文化彰显着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大英博物馆和V&A都推出了伦敦系列,突显出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地域性与纪念性的特征,如伦敦塔桥、大本钟、红色巴士等标志。而浙博的清代西湖十景和艺术西湖十景文创产品也是如此。
文创产品不能只站在给观众讲述的角度来设计,要让观众参与其中。观众对藏品和展览也有解释权和发言权,文创产品可以成为博物馆记忆的重要载体,体现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的认识。文创产品要有创意、设计、情怀,这背后与设计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创意的投入密切相关。(整理:刘爽)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