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潘剑走过的十年“渐变”之路

原创 2021-06-20


与 艺术家潘剑的采访过程有点与众不同,在紧锣密鼓布展的叮叮当当声中进行,还有一位神秘嘉宾友情出席——潘剑的女儿潘以琳。海报上透着些许稚气、独具一格的“渐变”二字,便是她的书法作品。而她那一句对于“渐变”的解释,一语道破了展览的主题和策展线索:“‘渐变’就是慢慢变成其他颜色”。正是如此,有时看似复杂的概念,往往背后是一条简单的哲思。而看似简单的呈现,往往存储着大量的思考与尝试。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海报,其中的“渐变”二字由潘剑女儿潘以琳所书


潘剑的个展“渐变”于6月5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集中梳理了艺术家在2011到2021十年间的创作轨迹。“渐变”一词,一语双关地描述了艺术家作品的变化,也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展览的各个角落。


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沈其斌(左二);展览策展人、喜玛拉雅美术馆学术副馆长刘珍(左三);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何军(右二);艺术家潘剑(右一)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现场,喜玛拉雅美术馆,2021.06.05-07.04



从第一个展厅向最后一个展厅的移步过程,是色彩的过渡轨迹。从如同蒙着一层清晨湿雾的灰白色出发,到炫目的“闪电边缘”系列,再渐变至类似于克莱因蓝的神秘色彩,最后抵达暗黑色;从苍茫到灿烂,逐渐趋于深沉和肃穆,墙面颜色的变化也如出一辙,迎合着色彩线索,沿着灰色调加深再加深,直到最后需要驻足凝神,才能分辨出画面里树木和小路的黑色作品,展厅灯光暗下来,观众回归内心中的一片寂静之地。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现场,喜拉雅美术馆,2021.06.05-07.04


 

事实上,这套暗黑色系列作品才是潘剑较为早期的创作。浓黑色盛着满满的树林景色,描绘更为细致。潘剑在西安教学的时候,发现了周边公园里的一片人造树林,在这片树林中,他发现了创作缪斯。他常在这里呆到天黑,作品中颜色的变化,也与这片树林有关。树林完美符合了潘剑对绘画的理解,在这里他可以找到想要表达的一切元素—树枝是线,树叶是点,大片树叶即是面,树林的神秘感和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是他最为其倾心的特质。从潘剑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一直着迷于对光影的探索。他曾说过,“光是影的缘由,也是破除影的利器,光也代表希望和改变。” 也正是一道光,照亮了他作品的转折点。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现场,喜拉雅美术馆,2021.06.05-07.04


 

2015年的一天傍晚,公园中开进了一辆维修车,车头大灯的光从树林间透过来,好似曝光一般,黑转化成了白。就这样,他在黑暗中找到了白色, 在创作中实现了黑到白的跳跃。第一展厅中的灰白系列作品,便是他对于白色的极致探讨。

 

没有变的是,潘剑还在画树林,但此时的树林,是树影,更确切地说,是他对树林的印象。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现场,喜拉雅美术馆,2021.06.05-07.04


 

的确,潘剑在图像和颜色上,一直在做减法。他不再选择那么多景物,画面元素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抽象。他总是有意识地提醒自己,稔熟的绘画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到了炫技的地步,那就“过”了,创作更重要的是关注绘画语言本身。在创作手法上,潘剑则是将毛笔、综合媒介等方式,减少到了几乎不再用笔绘画。在创作黑色作品系列时,为了把树枝画的足够细,潘剑受宋画的启发,放下了油画笔,提起毛笔,钻研参透了其笔法。画灰白系列时,他开始借助一些综合材料实验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用丙烯颜料和矿物质粉染色,混合阿拉伯树胶,撒上金属粉或云母粉,也采用了类似印拓的方法,创作出的画面在虚与实之间游走。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现场,喜拉雅美术馆,2021.06.05-07.04


 

做减法的过程,也是潘剑从外在走进内心的过程。潘剑意识到黑与白无法满足他对于绘画语言的进一步探索。他喜欢的艺术家,比如将内心的创作意念和情感通过大块色彩来吸引观众思考的罗斯科,以及创造出神秘纯净蓝的克莱因,都通过各自的绘画语言,传达出对深层精神世界的探求。潘剑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也希望可以用色彩传递心理感受,同时延续对光影关系的研究。至此他的创作手法迎来了新突破:他学习了蓝晒法。利用这种摄影成像概念,潘剑巧妙地将光换成颜料。他把自己捡到的树枝和树叶放到画布上,喷上颜料再拿掉,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物体的影子,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创作,就诞生了蓝色系列。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现场,喜拉雅美术馆,2021.06.05-07.04

 


潘剑并没有在颜色和创作手法的探索道路上停下,尤其在去年疫情爆发时,他继续思考发问,在可以让世界停摆的病毒面前,艺术家可以做什么?因为疫情暂停工作期间,潘剑在带着女儿去公园玩时,留意到了日常生活里身边的颜色:被雨洗过的树叶的绿,夜晚回家途中桥上的霓虹灯,他向自己发起挑战,是否能用自然界和现实中原有的色彩进行创作?基于自己对色彩的敏感,潘剑将这些颜色都记录在了脑中,回到工作室,便将他们复原在了画布上。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现场,喜拉雅美术馆,2021.06.05-07.04


 

从前,潘剑是从现实中提取图像,加入自己的色彩将其变成一个新的图像,而现在,他开始从身边提取颜色来制造自己虚拟的图像世界。画面中,已经不再出现树叶的具体形状了,所谓“具象”和“非具象”的界限,已经被颜色所带来的联想而冲破。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下,他的创作手法,也几乎完全脱离了画笔。你可能不曾想到,炫目的画面下,是如此复杂的综合方法,画面边缘如同闪电般的电磁波,创作时是秉着电光火石一般的决心和一气呵成的力道。甚至还有84消毒液的加入,腐蚀和刮擦不同的色层,产生交错的空间感,效果也更能触及他一直追求的“绝对精神世界”。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开幕现场,观众正在观展


 

对媒介一如既往的实验,是潘剑创作的常态。虽然结果是自己预设到的,但过程中的偶然因素,他愿意看到她们生长到自己的画面中,就像他所说的,自己的作品是“一个偶然效果的必然结果”。也因为这些不可控制的偶然,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不可复制。哪怕是三联作品,以同样的方式创作,也没有办法让每一联看起来一模一样。

 

接下来潘剑的创作,会继续挑战三联。


潘剑个展“渐变”展览开幕现场,观众正在观展


 

在这一系列渐变的挑战中,可以看到他对作品艺术语言的执着和严苛。在工作中,他是一位高度自律的完美主义者。他笑说,自己的作品报废率挺高,每一次的实验都有可能以失败告终,但这不能阻止他继续挑战自己的脚步。潘剑也有自己感性的一面,他热爱文学,喜欢李商隐和保罗·策兰,夜晚不工作的时光基本都交给了阅读。他在采访中说道,纯粹的感性缺少依靠,纯粹的理性缺少自由。工作外的他,把柔软的一面留给了家人,留给了诗歌。


文丨Yi Zhang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艺术家作品 美术展览

2093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