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风语筑特别支持 | 大咖云集 森林望楼 · 上海设计成果展开幕
-
2021-06-28
昨日下午,溧阳“森林望楼”·上海设计成果展开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此次成果展是“自然服务综合体”模式与建构研讨会暨溧阳“森林望楼”设计成果展的收官之举,展览将持续至7月4日。
此次活动由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政府、上海交大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主办,溧阳市城市管理局承办,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与溧阳市融媒体中心协办,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有方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鼎牛文化传媒(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支持。
活动以“自然服务综合体”空间体系建构模式探讨为重点,对集约型、垂直型、生态型“资源集聚点”的功能、价值和设计要求进行研究,希望能以本次征集活动及研讨会为契机、以本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推动更多类似空间类型生成模式的持续性研究与实践,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的建构。
大咖云集 共飨设计盛宴
郑时龄、王建国院士致辞
溧阳“森林望楼”设计本次成果展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王云教授策展,凝聚了业界的众多大咖参与,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建筑学报》执行主编黄居正,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光启讲席教授阮昕,江苏省住建厅总工程师施嘉泓,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刘永刚,溧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叶明华等组成了学术委员会,同时邀请了知名建筑师葛明、李兴钢、刘晓都、柳亦春、刘宇扬、吴建+董锋、张利、庄慎等知名设计师(按姓名拼音排序)等领衔的设计团队参加。
建筑师葛明分享
建筑师李兴刚分享
建筑师刘晓都分享
建筑师柳亦春分享
建筑师刘宇扬分享
建筑师吴建+董锋分享
建筑师张利分享
建筑师庄慎分享
成果展开幕式上,建筑设计师们以模型、展板、影片等多种方式对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并分别介绍了方案的构思与创意。各自介绍了自己团队的设计方案,在成果展期间,这些设计方案的模型和展板将在钱学森图书馆陈列展览。
跨界合作 整合优质资源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光启讲席教授 阮昕致辞
本次活动采取高校、政府与行业精英多方合作的模式,打破了原来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 促成了跨领域的创新合作。高校以知识传承与创新为宗旨,行业精英则精于实践应用;二者结合大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象牙塔地方,其天职在于知识的传承和知识的创新。而行业是将知识用于运用到实践的地方,能对知识的运用做到极致。大学和行业进行合作,可以将知识的创新和行业的创新做到巧妙的结合。
濮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严俊致辞
同时,这样的结合又有了政府的支持和介入,提供了合作的这样的机会机会、资源和实施的可能,这是一次非常难能可贵的机会。从研究到实践是产生原创性作品的一条必由之路,这次的合作搭建了这样一个优质平台,整合更多优质资源,形成高品质的设计学术团体,将多学科交流付诸实践,能够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和社会。
创新之举 助力生态保护建设
溧阳“森林望楼”的建设理念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提升交通绿廊复合利用和构建森林走廊生态体验方面,是全国范围内的创新之举。森林望楼以自然环境为基底,以生态游憩为体验,形成了森林长廊内的综合性的交通绿廊。
葛明《晴雨楼》
溧阳森林长廊的规划以科学认知“公铁并行交通绿廊”为基础,探索“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高铁并行交通绿廊复合利用新模式”。在生态保育方面,旨在构建健康、完善的森林生态走廊。在森林体验方面,森林望楼将结合森林绿道网络,导入森林游憩活动与设施,形成“一条惠民共享的森林体验绿带”。
李兴钢《二水楼》
李兴钢《双分塔》
十二望楼的建设能此次有效规划整合沿线自然人文资源,适度拓展生态走廊的休闲功能,立足多维视角,打造12座森林望楼,成为溧阳生态文化地标,形成“一条多维视角的森林旅行纽带”。
柳亦春《云游》
溧阳森林望楼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从城市绿地性规划走向了空间规划,包括一百米一个间隔的对生物栖息地的调查,调整绿地比例,增加水系、湿地和林地的比例,聚焦林地保育、湿地修复、耕地再生等。
刘晓都《静止的转换点》
规划以生态修复为核心,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土地利用、森林生态质量、生态敏感性的分析,对生物栖息地的调查,尤其是构建了18条动物迁徙廊道;同时强调弹性规划,今年和明年重点建设绿道贯通和12望楼,之后再慢慢将节点资源联系起来,进而逐步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结合起来森林望楼在生态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刘宇扬《四重十二韵/浮岛》
在韧性景观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语境下,进行多维分析,全线研究、整体规划,探索绿廊空间规划与复合利用的创新策略。在全国各地高速发展,高铁、高速公路快速建设的背景下,使原本的消极空间变成生态长廊,具有深远的意义。森林望楼不是一栋栋孤立的建筑,而是采用集群设计的方式,将节点资源联系起来,也进而逐步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结合起来,利用城市触媒的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和地方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吴建+董锋《溧阳盒子 在水一方》
吴建+董锋《垂直田园》
森林望楼不仅仅只是一项设计,其对溧阳市的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在全国各地高速发展,高铁、高速公路快速建设的背景下,使原本的消极空间变成生态长廊,具有深远的意义。森林望楼在生态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生态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项规划立意新颖,采用集群设计的方式具有事件性和生活性,利用城市触媒方式来推动生态文明建和地方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建筑师葛明分享
自然之“楼” 遥“望”人类生境
葛明《晴雨楼》
李兴钢《二水楼》《双分塔》
望者,回望远望也。人类从农耕时代发展而来,在迅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农耕用地缩减,人们的活动方式也随之改变,但对田园的怀恋仍在。森林望楼以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唤起人们对于乡野生活的记忆,让人们重回被绿色簇拥、被自然环抱的环境之中。
柳亦春《云游》
刘晓都《静止的转换点》
森林望楼是溧阳森林长廊与其双侧并行的公铁线路之间“望”与“被望”关系的表达,是文旅、休闲、生活的景观基础设施,生态、自然、人文的一组“触点”。森林望楼立于高铁与高速公路之间的森林长廊中,立于空旷的山野之间,遥望着自然万物,俯瞰着普世生灵,见证自然的发展与变迁。
望者,守望也。森林望楼立于高铁与高速公路之间的森林长廊中,立于空旷的山野之间,俯瞰自然万物,遥望人类穿行其间,见证着自然的发展与变迁。它也是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互为“望”与“被望”关系的表达。
刘宇扬《四重十二韵/浮岛》
吴建+董锋《溧阳盒子 在水一方》、《垂直田园》
望者,亦期望也。森林望楼的意义,已经不仅是一处物理地标,更是一个可穿越时空限制的精神地标。森林望楼是当代新的城市发展、人类生存条件下的对传统的一种延续。在迅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农耕用地缩减,人们的活动方式也随之改变,但对田园的怀恋仍在。如果望楼能以某种建构方式唤起人们的乡野生活记忆,则是对传统田园的延续和森林绿廊历史的回望。而放眼未来,森林望楼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更是人类对未来一种生活方式、自然生态的美好想象,体现了是人类对未来生境的遥望之美。
张利《A Renewable Escape》
庄慎《观音之塔》
<<>>
未来,当我们快速穿行在高铁、高速公路之上,侧目一望,便能感知到一座座森林望楼与山岭田园相融共生之美;当我们漫步在森林长廊之中,登高远望,便能感受到身处绿意之中的融合之美。这一刻,值得我们期待!
森林望楼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风语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