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深度展评:网红“梵高沉浸展”是后疫情时代的解药,但跟梵高关系不大?

原创 2021-06-28


展览“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入口处的巨型梵高头像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后 疫情时代,一切逐渐回到线下的物理空间,梵高如何成为了当下最火热的艺术家?

 

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大家都熟知的艺术家文森特·梵高本人,而是他的作品与投影、动画和音乐所进行的结合——“Immersive Van Gogh”(沉浸式梵高)这种曾在全球多个城市进行的项目,可谓史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协同现象之一。

 

Netflix热播剧集《艾米丽在巴黎》(Emily in Paris)中就曾出现主人公观赏梵高沉浸展的剧情,无疑有助于在公众在隔离期间更理解这种形式。事实上,这些能让人身临其境的“梵高式整体艺术”(Van Gogh Gesamtkunstwerks)与梵高这位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就像《艾米丽在巴黎》与巴黎这座城市本身的关系一样——几乎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艾米丽在巴黎》主演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在“Immersive Van Gogh”礼品店的视频中向观众致意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有些讽刺的是,在经历了一年多只能在线上欣赏艺术作品的时期后,数码增强和模拟技术成为了艺术展中的热门手段。

 

身在纽约的人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Pier 36进行的“Immersive Van Gogh”;另一个展览名字极其相似,叫做“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梵高:沉浸式体验),它的对面就是爱尔兰大饥荒纪念馆(Irish Hunger Memorial)。两个展览的卖点也相似——在展览空间里,你可以伴随着音乐沉浸在以投影形式呈现的梵高画作中——每个场景中还有一些附加陈设,试图让你觉得这比真正的梵高绘画还要好。

 

“Immersive Van Gogh”中的AR体验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Immersive Van Gogh”里面有一家“梵高咖啡馆”;还设置了一系列灯箱,通过一些(可信度存疑的)科学手段,你可以体验梵高是如何“听到”颜色的;另有浮夸的AR设备,你可以借助自己的智能手机,将梵高最著名的绘画铺陈到墙上;以及一套AI组件,人们可以在手机上给“梵高”写信,马上就能收到回复,然后可以在礼品店的复古纸张上打印出来。

 

哦对了,你还可以在“Immersive Van Gogh”里购买梵高主题的按摩精油(我猜大概是葵花籽油)。礼品店规模巨大,里面出售《向日葵》图案的保温杯和《星夜》图案的渔夫帽。

 

“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中的3D版《阿尔勒的卧室》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的体验内容倒是有些不一样:有一部关于“梵高与色彩”的视频影片;一个巨大的花瓶状雕塑,上面投射了梵高静物作品的动画版本;名作《阿尔勒的卧室》(Bedroom in Arles)也被制成3D版本;还有一个空间,孩子们可以在那里给梵高的作品上色,并把它们进行扫描和投影。

 

“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中的VR体验区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最“高光”的部分是一个VR体验区,你可以在这里充分体验想象中的田园风景:带上设备,梵高的绘画就会出现在你所看到的虚拟环境中,还配有和作品相关的实景风光,以说明这些实景地是如何激发了梵高的创作灵感(不过有些地方看起来不那么真实,倒有点像模拟梵高作品世界的电子游戏)。这边的礼品店规模也不小,但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接下来就要回答问题了,哪一个展览更好?——我认为“Immersive Van Gogh”要好过“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前者的动画更清晰、环境更宽敞,图像的编排不那么俗气,音乐的选择也更有趣。

 

“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展览内景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更倾向于信息传达。梵高的一些引言被放进了配乐、投射到了墙面上;还有些看起来挺乏味的标题,如“向日葵系列”等等。观众要经过一条走廊才可以去到中间的光影空间,展览里一些华而不实的词藻在现在的主流艺术机构中都很难看到了——例如,对于《麦田与乌鸦》(Wheatfield with Crows),展览是这样解释的:“这件作品象征着一种微笑面对死亡到来的态度,逐渐走入终结的情绪被金色和纯净的光线烘托,显得平静,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是否正是这种疯狂造就了梵高的艺术天才?”

 

动画版本的《吃土豆的人》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Immersive Van Gogh”里也有不协调的地方,比如《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中的人物形象、梵高笔下贫穷的农村劳动力以及邮递员在这里都变成了“巨型版本”,以夸张的比例高耸在观众面前,睥睨着人们。

 

“Immersive Van Gogh”展览内景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中有一些“将绘画赋予生命和动态”的瞬间,很让人痴迷:它将《头骨与燃烧的香烟》(Skull of a Skeleton with Burning Cigarette)呈现得似乎是真的在吸烟,《永恒之门》(Sorrowing Old Man)中悲伤的老人好像真的在哭泣,《夜晚露天咖啡座》(Café Terrace at Night)的图像好像成为了随风飘动的窗帘,画面还被分隔了开来。

 

动画版本的《夜晚露天咖啡座》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那么让我们回到起点:火起来的为什么是梵高?又为什么是现在?

 

我觉得或许没那么复杂。梵高的作品好看又受人喜爱,而“逃离现实”和“美”这两件事正是后疫情时代艺术爱好者们最看重的东西。

 

展览“Immersive Van Gogh”中,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擦拭展厅里的大型镜面雕塑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梵高曾在后世的各种作品中多次“现身”,既有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的《梵高传》(Lust for Life)和威廉·达福(Willem Dafoe)的《永恒之门》(At Eternity’s Gate),也有《黑泽明之梦》(Akira Kirosawa’s Dreams)中由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扮演的梵高,甚至在《神秘博士》(Dr. Who)的一集里,梵高也出场了。

 

梵高的传记电影中常凸显他“遗世”的气质,正如他身后被形容为“因社会而自杀的天才”。戏剧理论家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曾说过,这份“遗世感”是公众对艺术家形象认知的三个重要特征之一(另外两个是习惯打破规则和自由精神)

 

“Immersive Van Gogh”展览内景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然而,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这些沉浸式梵高展览中,几乎找不到那个最有名的梵高轶闻——断耳的故事。

 

两个在纽约的体验展都惊人地写实。二者都关注了梵高的日本情缘(“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是将一些浮世绘进行了动画处理),到专题部分投影了一些梵高自画像,观众看着这些影像,影像似乎也在反过来凝视观众。以及,两个展览对于《星夜》的动画处理都为这件传世名作增添了些创造性的活力。

 

“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展览内景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此外,二者也都有一些表现悲情的部分。如同《麦田与乌鸦》所暗示的,如果你了解这件作品在梵高所有创作中所处的阶段,就会知道这个天才那时正在走向末路。两个展览中都有梵高精神疾病方面的隐喻,这位艺术家真实的生平就像是这些视觉效果背后的注脚,它挥之不去,也为原本飘渺而虚无的体验模式增添了几分庄重感和叙事性

 

“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展览内景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如果你了解梵高,可能也只会稍微增加一些经验和熟悉感。事实上,我认为“Immersive Van Gogh”的效果比“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稍好一点的原因,正是前者更彻底地放弃了教育观众的企图,让人感觉更自在。

 

你只需要坐在那里,任由后印象派的火花在身边绽放,你可以说“我认识那个”“我认识那个”,也可以说“那是什么”。

 

“Immersive Van Gogh”展览内景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有一个事实值得关注:了解梵高和他生平故事的人几乎比其他任何艺术家都要多。在传统博物馆的世界中,艺术家生平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这些对于判断艺术家作品是否有价值十分关键。但在这种当下流行的新型艺术空间中,生平却没能发挥如此显性的作用。

 

我想得越多,就越意识到“Immersive Van Gogh”和“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这样的展览或许不适合梵高的粉丝(此处指的是喜欢这位艺术家的人),而更适合那些觉得他作品好看的人。作为一种艺术体验形式,展览中选取的这些点是梵高与大众文化结合的产物,因此,这些影像所依附的原始语境并不是博物馆。

 

“《星夜》是我的最爱之一!”《艾米丽在巴黎》中,主角艾米丽如此说道,她参观了在巴黎展出的“Immersive Van Gogh”。与艾米丽一起参观的朋友Camille问她:“你知道这件作品是梵高是在精神崩溃时画的吗?”她回答说:“呃……我不知道。”——当然,她当下对这件作品的热情和必将快速忘却的结果都是注定的。

 

展览“Immersive Van Gogh”中呈现的巨型梵高自画像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艾米丽这个角色的职业设定是一位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在“人人皆是摄影师”的时代,与名作互动最正常、最能吸引注意的方式就是拍一张自己站在旁边的照片。从这个角度来看,把梵高作品变成一种沉浸式艺术打卡背景好像确实没有什么不对——毕竟这种思维已成为不少人的首选。

 

或许是为了迎合这种趋势,在“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中,出入口都有陈列梵高绘画作品放大复制版的空间,大概是为了传达一种灯光打在原作上的感觉。但这些可怕的复制品在墙面上打印输出成了完全平面化的效果,让我怀疑它所使用的“原作”也根本不是绘画,而是不知从哪里寻来的平面图像——看不到厚涂笔触的所谓“梵高作品”,就像是在弗里达·卡罗的脸上强行加上了莉莉·柯林斯的眉毛。

  

“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中也呈现了多件梵高自画像的复制品投影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梵高一直都以绘画的肌理感而闻名,仿佛在传达一种强烈的原始意味。文化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将梵高的绘画奉为现代主义的典范,他作品中的物质性和情感深度恰与安迪·沃霍尔的《Diamond Dust Shoes》相反——后者的创作凸显一种“明知故犯”的肤浅,将绘画对象处理成光鲜且平面的丝网印刷品。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类“梵高体验展”象征的是极与极之间的妥协:在现代主义领域中谈深度,这件事本身就十分诡谲。

 

主流商业文化中,风头最盛的趋势是对旧事物的重启和复活,在感性层面进行置换和重新混合,并加以当代改造(比如,迪士尼就将旗下一些备受喜爱的动画形象进行了真人化改编)当下这股“梵高数字化”风潮主要出现在正统博物馆体系之外,以营利为目的,可以说是同一种时代精神在艺术领域的体现。它背后蕴含的是一个焦虑情绪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对安全感的索求。

 

“Immersive Van Gogh”咖啡店中售卖的梵高棒棒糖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我在这里虽然用的是一种浅显且有点说教意味的语言,但我想说的是,我倾向于把这些事情看作是一种结果,而非原因。即,它们都是视觉文化运作方式的产物。

 

正是博物馆系统把梵高推广成了随处可见的商业符号,因为它们倾向于做“现代主义巨匠”这样的爆款展览。艺术方面的公共教育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各式礼品店还是让梵高成为了公众眼中的“伟大海报艺术家”。我想,对某些人来说,沉浸式的梵高体验展倒是有一种让人愉快的诚实态度,至少没有仿佛人格分裂一般的博物馆式介绍。

 

“Immersive Van Gogh”展览内景
图片:Photo by Ben Davis

 

 

了解一些绘画背后的东西,肯定会促进艺术层面的理解,不过这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体验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有意忽略这些,以服务更大量的普通观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这些展览中得到了一些享受——我虽然更认同Camille而非艾米莉,不过,艾米莉确实撬走了她的男朋友。

 

文丨Ben Davis

译丨Yutong Yu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梵高沉浸展 梵高主题 艺术体验 梵高绘画 作品展览

2459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