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贝缀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背后的感人故事
-
原创 2021-06-09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的主题展览“颂歌献给党——广东民间工艺中的红色经典”于5月16日隆重开幕。在开幕前一天的预展中,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观众——85岁的广东惠来老党员高燕锦老人。老人家从家人处得知博物馆展出了一件惠来贝缀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连夜从惠来赶到广州,第二天一开馆就来到陈家祠,直奔展厅,看到了这件让她魂牵梦萦六十余载、已故丈夫方炎盛的心血之作《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
广东惠来老党员 高燕锦
高燕锦告诉笔者,丈夫方炎盛(1935-2004)年少时师从当地画家学习国画,高中毕业后到陆丰县甲子镇学习传统贝缀工艺,创办惠城艺工社,后来又扩大为惠城艺工厂并担任厂长。高燕锦回忆,丈夫总是拿着一本 1955 年的《连环画报》,看着封面的宣传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若有所思。1959年的一天,丈夫突然告诉她,打算创作一件作品,作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纪念品送往北京参展。方炎盛决定制作贝缀画参展,创作的蓝本就是《连环画报》的宣传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在创作过程中,方炎盛多次与妻子商量细节,决定保留基本的构图“国徽”,增加火车、水库大坝、电塔、工厂以及通天大道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内容,另外辅以百花、麦穗等纷繁热闹的图案作为边饰进行烘托,增添“百花齐放”、农业丰收等寓意。高燕锦说,作为共产党员,她建议丈夫将宣传画上的五角星改为党徽,丈夫欣然接受。
岁月荏苒,方炎盛一家在送展后再没有见过这幅作品,也不知道作品的下落。现在高燕锦终于在陈家祠又见到丈夫的作品,她犹如找到失散多年的孩子,激动不已、泣不成声!她反复跟笔者说,制作这幅贝缀画耗时几个月,历尽艰辛!为了挑选到种类繁多、大小合适的各类贝壳,方炎盛多次辗转于陆丰、惠来两地,在靖海、神泉、甲子等多个海滩搜集。为赶工期,方炎盛负责做主画面,增加了两名助手和高燕锦一道制作边饰。贝缀画完成后需要配画框,由于物资匮乏,方炎盛把家里房子的木横梁锯下来拿去加工成画框。作品完工后,方炎盛只身带着作品,经葵潭坐长途汽车到广州,又从广州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赶往北京。考虑到路途遥远,作品难免有损,方炎盛随身携带工具和贝壳材料,在北京进行修补,最终让作品完美呈现在展览中。
笔者查阅历史资料得知,方炎盛携贝缀画参加的展览是轻工业部和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联合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于1959年10月3日在北京故宫午门开幕。当时,这个展览会是建国后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的工艺美术展览,展品有3500多件,分陶瓷、刺绣、花边、织锦、染织、地毯、雕塑、金属工艺、漆器、玩具、编织工艺及其他工艺品等十一类,集中了全国工艺美术的精华。展览会结束后,来自广东的部分展品入藏刚成立的广东民间工艺馆(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其中就包括方炎盛创作的贝缀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
方炎盛的女儿告诉笔者,贝缀画是父母亲的心血结晶,几十年都惦记着它的去向;母亲时时向儿女们提起,成为儿女们对父亲记忆的一部分。高燕锦向笔者表示,能再见到这件丈夫的心血之作,要十分感谢博物馆多年来收藏和保护这幅作品,让它“像新的一样”;其女儿也说:“作品被博物馆收藏,并可以时时与广大观众见面,是它最好的归宿!”
作为奋战在博物馆基层的一名老兵,笔者何尝不是感慨万千。一方面,这件流转经年的红色文物让我们了解到一段建国初期工艺师为歌颂祖国、歌颂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工艺创作、表达爱国爱党之情的动人故事;另一方面,我们博物馆人能够将藏品保护好,能够追本溯源,能够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既践行了博物馆的职责,也是对广大观众的真诚回馈。
编辑:杨亚鹏 刘爽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