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泛00后”客群的异军突起,文旅演艺必将迎来一次“大换血”,将会从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变为引导年轻人的消费。
据统计2018年中国“泛00后”人口已达2.6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9%。泛00后指的是2000年前5年至后10年间出生的一代人。拥有如此强大的消费潜力的“泛00后”,势必成为未来市场的强力引擎对文旅。对演艺而言抓住“泛00后”客群就是抓住了消费的增量市场,能否精准捕捉“泛00后”的消费偏好,是旅游演艺未来的制胜关键。
对于大部分选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说,现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作为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也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从“关门”到“继续停演”,背后的种种决策与应对再到国内剧院的“开”还是“不开”,于整个演艺行业来看值得我们一同来探讨。
提到“泛00后”热衷的演艺产品,脑海中立刻会蹦出“剧本杀”“密室逃脱”“沉浸式演艺”等名词。在年轻化的市场潮流面前,我们常陷入一个误区,总以演艺的形式来界定他们的喜好范畴其实则不然,例如:有些所谓的“沉浸式演艺”仅仅通过缩短空间距离,增强观众参与度等形式来建立起观、演、空间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却因为忽视了观众的主观能动性而适得其反看起来“很尬”也有很大一部分。
探讨“泛00后”喜欢的演艺究竟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找到“泛00后”的内在特质,在这些内在特质的驱动下,他们对演艺会有什么样的诉求考虑清楚这些再做演艺才能真正做出“泛00后”喜欢的演艺。
希望能自主“探索”剧情,而不是被“填鸭式”的灌输。你可以是舞女、公子、或是酒保,你可以打破表演的约束在剧场里去偶遇各式各样的故事,体验丰富多样的人生。希望作品“懂自己”,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通过作品唤醒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
无论你被生活压力熬秃了多少头顶、被职场规则磨平了多少棱角、亦或被骨感现实压抑了多少理想,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回自己童年时那份最纯真的“梦”。
希望能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被赋予独一无二的角色,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剧情的推进,游戏的输赢,故事的结局都离不开你身为“戏精”的演绎。你需要机关算尽才能实现被赋予的角色使命。当代“泛00后”小年轻们的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的小圈子。这些独生子的“亲人”们,很可能是萌着同一CP的同好、来自同一粉籍的追星族、有着同款衣柜的三坑少女、玩着同款游戏的电竞少年...他们愿意为商品贴上立意鲜明的“标签”,如果恰好与自己的“圈层文化”吻合,便会慷慨解囊以表支持。
希望看到美的“统一性”:从灯光、舞美、服装到周边建筑、观演环境、音效、演员妆容...都要与剧情高度契合。
时髦的戏楼、气派的老爷车、人头攒动的卖货铺子、街头巷尾的老式海报、吱扭作响的人力黄包车...与你一起身临其境。
追求有强烈冲击的美感:那些超出预设的感官刺激有着不可言表的感染力,使年轻人们“磕得上头”。
泛00后的小年轻们比我们想象中要“好学”得多。他们希望演艺作品能尊重文化母版、体现文化底蕴,对历史、二次元、民族艺术、市井文化、红色故事等要高度还原。
云锦、剪纸、梅花篆字、竹刻、空竹、金陵小吃、灯彩jianghui、武术等18种南京非遗,描摹出南京特有的风情。随着“泛00后”客群的异军突起,文旅演艺必将迎来一次“大换血”,从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到引导年轻人的消费,文旅演艺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内容(图文)转自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旅游演艺立场,文章和图片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