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城市艺术季推荐 | 情感不是人类的专利,李蓝迪爱的家园
-
原创 2021-05-27
李 蓝 迪
华人雕塑艺术家
Randy Li
加拿大籍华人雕塑家,其艺术作品糅合了加拿大艺术风格,在触及动物灵魂的表达之时,更独创性地塑造出人与自然世界的微妙情感关系,同时引发人们对于当下“人类中心主义”的进一步反思。
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崇,他以动物为创作表达原型,从自然动物中提炼艺术之美。
随着创作的深入,他又逐步发现动物作为”生命共同体“之间的爱与关怀,于是,他将“雕塑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
而今面临全球变暖问题,极地物种所赖以生存的寒冷环境正在逐渐消失,气候变化影响着地球上每一个栖息的动物,而南北极的变化尤为显著。此时,他又赋予了作品新的责任和使命——用艺术品警示世界关注自然问题。
李蓝迪 Randy Li 接受媒体采访
URBAN ART SEASON
野生的力量:从自然提炼艺术之美
NO·1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李蓝迪从广州移居到加拿大进行西洋画派艺术的的研究与融合创作。
随后,他成为了加拿大著名雕刻艺术家David Wong王宏的关门弟子,深入学习卑斯玉石、宝石等北美风格的动物雕刻艺术。加拿大艺术风格,注重的是三维空间的立体视觉效果,强调从任何角度观赏作品,都能获得合乎比例且又各不相同的艺术享受。
在加拿大艺术风格的影响下,李蓝迪在雕塑创作中,一方面通过概括性与简约化的艺术手法,勾勒出极为轻快、流畅的轮廓线条;另一方面则采用大块面、中线贯穿的整体构造,让雕塑作品看起来既饱含生命力的动态与力量感,又带有纯朴、稚拙、野生的自然美感。
《大雁》
为了继承恩师的遗愿,李蓝迪将北美洲的雕刻风格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于是,他回到家乡广州,创办了蓝迪工作室,延续这份对于雕塑的执着与追求。
野生动物,逐渐成为了李蓝迪在雕塑创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对象。在李蓝迪的雕塑作品中,北极熊、阿拉斯加棕熊、企鹅、海象、海豚、大鲸鲨等野生珍稀动物,多以家庭或群体的组合形式呈现,除了展现力与美之外,更流露出令人动容的情感世界。
《海韵》
为了不断丰富对于动物形象的认知、理解与再创造,李蓝迪在近三十年来不断游历世界,考察了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
在北极,他得以近距离观察北极熊动态美与生命力;在南极,他看到了看似笨拙却会主动亲近人类的小企鹅……在极地里,动物们因纯净而自在的生活环境,而不害怕人类,也不会对人类有敌意。
它们的优美线条与细微情感,被李蓝迪画在速写本上、定格在相机里,最终形成了一批充满“爱”的艺术作品。
《极地之灵之三》
李蓝迪在极地观察动物生态
URBAN ART SEASON
动物人格化:情感不是人类的专利
NO·2
多年来,李蓝迪从对于野生动物的观察、理解与思考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与思想内核,把“雕塑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野生动物的“非野生”的另一面。无论是表现北极熊的《聚首》,还是塑造企鹅的《极地之灵》,亦或是刻画海豚的《逐浪》……它们都拥有家庭或同伴,举手投足之间,蕴含一种深厚的爱与关怀,一种紧密的情感连接,这似乎与人类的情感世界并无大异。
《聚首》公共雕塑作品,玻璃钢树脂喷漆,260*160*230cm
李蓝迪的雕塑作品,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沿袭了北美风格,在审美内涵上也带有“北美神话”所传达出来的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命体验。
所谓的“北美神话”主要是北美原住民的神话与故事,又被称为北美印第安神话。它认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有自己的灵魂,而不把人类视为高于万物的特殊物种。
在北美神话中,自然界是生机勃勃的,有无数关于动物是落入凡间的神灵传说。比如在“巨熊之灵”的传说中,熊不仅被视为力量的源泉,还被认为能听懂人类的语言,与人类互通,成为氏族的英雄。
《长空掠影》
以往,人们在传统的艺术再现作品中,往往只能看出动物的本能情欲。它们没能像人类一样拥有丰厚而强烈的情感,仿佛感情只是人类的“专利”。
而在李蓝迪的雕塑作品中,动物不仅拥有壮硕厚实、曲线优美的身材,还在动作形态与情感传递中,体现出一种“人格化”的情感魅力。
在《聚首》和《嬉雪》这两个作品中,李蓝迪分别塑造了两种不同神态的双脚直立的北极熊,面对伴侣重逢聚首时,一熊张开坚实的前掌拥抱另一熊,而另一熊则把头靠在其肩膀上,动作温柔胜似水;面对与同伴嬉戏之时,一熊笔挺直立,仿佛在用眼神与肢体动作,召唤另一熊来互相嬉闹,表现松弛却有力。
正如恩斯特·卡西儿在《人论》中所表达的:“自然就是一个生命的社会,人和自然万物一样是社会的一部分,有不可磨灭的生命一体化,沟通了形形色色的生命形式。他们都具有同样的感情和生命尊严……”
《启蒙》公共雕塑作品,铸铜、黑花岗岩,55*40*57cm
URBAN ART SEASON
价值重塑:人类与非人类的亲缘关系
NO·3
在北美神话中,人类和动物和平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彼此朝夕相处,共同进步和存亡。今天,我们再提神话故事,并非推崇一种进入历史语境的动物图腾崇拜;而是希望从古老的传说中,重新审视人类与动物、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不一样的艺术思维视角,也让李蓝迪对于雕塑的灵魂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与思考。李蓝迪认为,雕塑是一种三维立体空间的理解,它超越普通人对于平面绘画的欣赏角度,能够培养一个人沉静下来、多角度看事物的心态,“无论是看雕塑也好,看动物也好,哪怕是看人生也好,都应该多角度了解。这就是我的原动力。”
《惊喜》,铸铜、松香玉,80*69*166cm
“我在多个国家的旅行中深深体会到,动物的栖息地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急剧缩减,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海岸线侵蚀等全球变暖的现象,都促使我通过艺术作品,向人们警示自然界脆弱的生态及失去平衡的现实危机。”李蓝迪如此道。
全球变暖的现象,让李蓝迪开始关注海洋动物的生存现状,并在自己的雕塑创作中,寄予自己对野生动物的爱与忧思。
《夏至》,铸铜、松香玉、黑色花岗岩,55*40*25cm
比如在《夏至》这一野生动物群像雕塑中,李蓝迪用栩栩如生的塑造手法,表现出动物生存空间急剧缩小的情境。
作品中,海象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似要准备跳水,那一个个略微哀伤又颇为无助的神情与姿态,给观者留下感统深受的印象,亦让人反思环境保护的问题——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冰川在整体上不断地消融,甚至已经容纳不下一群集体栖息的海象了。
《痕迹》,铸铜、不锈钢,48*22*59cm
通过李蓝迪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李蓝迪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及创作理念,更能深入地体悟到关于人类、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获取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思考。
在他的个人采访视频中,讲述了他以动物为雕塑原型的缘由。李蓝迪说:“其实,在动物世界里,同样充满温情,它们具有众多与人相通的天性,例如亲情。我尽力去展现这些真实的美好,让人们看到它们的情感和需求,并且给予它们更多的关爱。同时,我希望通过动物作品,来传达这种简单而纯洁的爱与亲情,传达这种温度、温暖与和谐。”
往期回顾/Previous Articles
《城市艺术季 | 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交合点》
《全国首个专业公共艺术博览会——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11月广州启幕》
《城市艺术季 | 公共艺术身兼数职》
···
以上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侵权联删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城市艺术季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