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专访项偞婧Cici:“艺术是我自然的痴迷”

原创 2021-05-23


2013 年,只有18岁的项偞婧正式作为模特出道,初登国际时装周的她就一举拿下了23场秀。有人称她为“模特界的黑马”,也有人赞其为“国模之光”,但在秀场外,她其实也是一个爱看展、爱读书、爱艺术,浑身散发着干练气质与轻松感的94年生杭州女孩——许多人更喜欢亲切地叫她“Cici”。


项偞婧Cici为Marc Jacobs走秀


项偞婧Cici为Emporio Armani走秀


项偞婧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应该是她科班出身的艺术史背景以及“艺术推广者”的双重身份。她与艺术和美的不解之缘要追溯至小时候——当还在上小学时,项偞婧就对时尚行业很感兴趣,高中在外留学期间,选修艺术的她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艺术,尤其是墨西哥现代主义女性艺术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弗里达·卡罗,《两个弗里达》(The Two Fridas),1939

 

后来,已小有名气的她选择在事业上升期前往伦敦大学学院就读艺术史专业。恰逢导师的研究课题为女权主义和心理学方向,她的毕业论文选择了以心理学角度分析战后超现实主义女性艺术,在有限的文献参考基础上,探讨几位女性艺术家在父权艺术形态主导的超现实主义时期重建其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和地位的尝试。2018年,浙江美术馆公开征集中,项偞婧成为了意大利著名木雕艺术家布鲁诺·瓦尔波特(Bruno Walpoth)的首位中国女性模特,艺术家以她为原型创作的木雕《CiciX》展出于浙江美术馆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后成为浙江美术馆馆藏。


项偞婧Cici与以她为原型的木雕《CiciX》


2019年毕业回国后,项偞婧继续活跃在时尚圈,与各大杂志和品牌保持着密切合作,并且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坐拥百万级流量,分享时尚生活的同时,也不落下艺术文化的日常。在时尚和文化艺术之余,项偞婧也热心于公益事业,在国内疫情爆发时,她以实际行动帮助同胞:2020年1月30日,项偞婧在微博发起公益活动,为驰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亲自飞往伦敦筹措医疗物资。最终以“Cici项偞婧和她的小伙伴们”的名义向医护人员捐赠三千四百余件医用防护服和若干医疗物资以及一台呼吸机。


以“Cici项偞婧和她的小伙伴们”的名义向医护人员捐赠各类防护物资及呼吸机

 

在如今“流量至上”的线上空间,“明明可以靠美貌,却偏要靠才华”的项偞婧却以“艺术推广者”的身份出现在各大展览的台前幕后。她会亲自制作短视频介绍艺术家生平和作品,在微信公众号分享艺术相关的写作,还会带着大家去艺博会、美术馆、画廊等现场看展……今年春夏,项偞婧马不停蹄地造访了许多艺术机构:4月16日,项偞婧与艺术家曹斐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就艺术家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为全面的回顾展“曹斐:时代舞台”进行了一场对谈;最近的5月5日,刚刚参与了顺德和美术馆为建筑师安藤忠雄个展举行的分享会。随着时尚和艺术两个领域的边界愈发模糊,Cici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不断尝试将艺术相关的内容融入粉丝们热衷追随的日常。

“艺术你我C”第二期:画廊周北京


至今已推出12期的“艺术你我C”的项目,初衷是要打破壁垒,引领大众走进艺术的世界。无论是线上分享还是线下与美术馆策展人及艺术家对谈,项偞婧都跳脱出了自己所谓模特的“老本行”,认真而全力地以艺术从业者的姿态,投身于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艺术你我C”第四期:在松美术馆与策展人尼古拉斯及艺术家西尔维·夫拉里


近期,“艺术你我C”即将携手artnet新闻中文网推出一系列短片,在其中,项偞婧将以“艺术推广者”的视角参与其中,从美术馆走到艺术家工作室,从绘画到摄影再到建筑,这一系列短片将通过对话、亲历和参与等各种形式来讲述艺术家故事,展示多样化的当代艺术圈生态。


项偞婧Cici在LV展览


趁此机会,我们与Cici进行了一场对话,聊了聊有关艺术、时尚,以及她在推广艺术进程中的的感悟与成长。

 

artnet新闻

×

项偞婧

 

Q:对艺术的喜爱始于怎样的机缘?是否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A:家里倒是没有艺术家,幼儿园的时候被爸妈送去上书法、国画和漫画等艺术课。我小时候其实先是对时尚产生了兴趣,小学时让妈妈花240块钱定了《Vogue》年刊,杂志中常出现艺术家或绘画作品,加上自己本能地喜欢看一些入门的艺术纪录片,就觉得艺术很有趣。


把艺术严肃化是在高中留学的时候,Art是我选择的其中一门学科,照理来说我没有任何基础会比较胆怯,但就觉得痴迷,尤其是在知道了弗里达·卡罗之后,觉得艺术原来能如此联结人的情感。我那时候比较内向,有些诉说和表达就转移到绘画中去了。


弗里达·卡罗,《蒂亚戈和我》(Diego and I),1949



Q:许多人或许不知道,你是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专业毕业的“科班出身”——在事业上升期去伦敦求学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当时是怎样做出这个决定的?在伦敦读大学期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A:很多人会把这个问题严肃化,我倒全然没觉得这个决定很重大。可能那时候年轻,不懂什么是事业,加上从小爸妈就对学习要求高,拿到录取通知书,gap year结束了,自然就要去读了。不过我那时与他人持有相反的观点:模特这个职业读完了也能做,但读书,过了年纪也许就不好了。当然这话现在看来,没有一句话是百分百对的。

 

现在回头看看,我的大学生活简直枯燥无比!一方面挺后悔,另一方面也许这就是我吧——我租的房子离学校特别近,7分钟就能走到教室。生活基本就是家到学校到图书馆到家,周末倒是有“小红书般”的生活,有空去美术馆画廊或集市或餐厅或花市。平淡无奇但令人怀念。


项偞婧Cici自画像


Q:在之前的一个美术馆对谈中,你也提到了曾经的毕业论文。当时论文是什么主题?

 

A:当时对超现实主义着迷,也许是因为自己觉得(希望)自己的绘画就是超现实派的。我的导师Mignon Nixon授课主题是女权主义和心理学, 所以希望以心理学角度分析战后的超现实主义。在讨论后她认定大部分男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已经被“饱和诠释”,所以我重新寻找了三位女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进行研究:Leonora Carrington、Kay Sage和Meret Oppenheim。


我的论文解析她们的作品,探讨她们在父权艺术形态主导的超现实主义时期如何从男性艺术家眼中的“灵感缪斯”转变到“独立艺术家”,重建她们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和地位。其实挺不容易的,因为你会发现她们的文献资料真的很少!


项偞婧Cici在Valentino沉浸艺术空间


Q:创立“艺术你我C”的契机和初衷是什么?这样的项目往往需要身体力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那么你又是怎样平衡自己在各个领域不同的工作的?

 

A:初衷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分享给大家,做一个桥梁,把艺术以及艺术领域专业的人和大众联系到一起。Sharing is a good thing,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样对艺术产生兴趣。这个项目确实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我也一直在找寻一种平衡,最终发现平衡的点就是自己要更努力。


“艺术你我C”第五期:央美美术馆Anish Kapoor

 


Q:“艺术你我C”这个项目一直都在做着线上和线下的艺术推广,至今已经有12期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事件?

 

A:挺多的,我真的挺能被感动的。第一个片段是,原来大家都来自不同行业,都很努力,有学物理的观众说“我真的看不懂你说的艺术”,但10分钟后她就来帮我解释了卡普尔雕塑的内部构造原理;第二个片段是,有观众告诉我说,“Cici,我因为看了你的艺术推广,现在拿到了NYU艺术史专业的offer!” ;第三个片段是,有的观众觉得艺术家的作品有隔阂,而在曹斐老师讲话后又觉得作品意义离她这么近......还有好多爸妈老远送来,或者坐飞机来听讲座的观众,让我觉得我不好好准备的话都有愧于他们~我想说他们真的很棒!


“艺术你我C”第11期:对谈曹斐


对这个项目而言,从最初在PSA的双年展到现在的和美术馆“关于安藤忠雄”,我也在调整艺术推广的角度和内容,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观众轻松且自主地进入艺术氛围,主动思考和感受艺术,打破“不懂艺术”这个僵局。

 

Q:你的团队中有多少协助你做艺术项目的同事?他们都负责什么?之后还会有一些艺术方面的计划和目标吗?

 

A:现在是2个实习生,之前是1个,他们负责写一些文案,当然很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同事!现在有不同平台,每个平台属性不一样,所以需要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也不一样。我会领头交代任务,然后讨论、核查和修改,有时我喜欢他们自由发挥,因为很多事没有“范例”,都是初创的行为,比较辛苦,而我本人也是一个比较劳心的人。


计划就是将“艺术你我C”做到定期更发,线下活动定期举行,每次活动后总结好坏——希望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有效实验。目标就是希望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做大做好吧!


项偞婧Cici于Prada荣宅Goshka Macuga展览“我曾为何物”

 

Q:时尚行业如今与其他领域的联结愈发紧密,尤其是与艺术界。平时在两个领域都很活跃的你,认为艺术和时尚的交集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那么最大的不同之处又在哪里?你认为艺术圈和时尚圈需要向对方借鉴什么?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外界对这两个领域是否也存在一些误解?


A:当代艺术圈和时尚圈像两个圈,有重叠的部分,但也有保持自我的地方。借鉴一直在发生,尤其这几年随着“潮流”这个词收到更多关注,更多艺术家变成设计师,更多艺术融入到时尚中,点亮消费产品,让艺术以一种更快和更轻松的方式走进大家的生活中。

 

艺术思想总是先行,但时尚圈的反应速度和能力有时也高于艺术行业。这种借鉴、合作又保持自我的方式挺棒的,依然又闷在家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艺术家,依然有物理学背景的时装设计师。每个行业都有都有每个行业的侧重点,行业内有自家的头号天才,挺好不是吗?


项偞婧Cici与蔡国强老师庞贝爆破现场交流

 

Q:你个人最喜欢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是什么?有没有让你印象最深的艺术展览/事件?

 

A:还是偏执弗里达吧,痛苦、勇敢且自由。当然,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里的作品基本都爱,可以说是“屡去不爽”。没有什么影响最深的,我都挺喜欢,而且特别喜欢去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看古典绘画,因为能感知到人类文明进程的仪式感,会发自内心地感慨。

 

Q:你收藏艺术品吗?会收藏什么样的作品?是去画廊还是艺博会比较多?


A:有一些收藏吧,对新发现、新挖掘出的艺术家和年轻艺术家比较感兴趣,他们有能量、不成熟和纯粹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自己就处在这样一个年龄中。作品还是按照个人喜好和眼缘来选择,也希望能支持年轻艺术家。


至于画廊和艺博会,有时间的话我也会去,但并不是以购买为目的,而是不想落下什么。


项偞婧Cici与艺术家赵赵

 


Q:对你而言,艺术意味着什么?

 

A:艺术有它的“精线”,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懂得艺术的100%,但也不意味它要将群众排除在外。努力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吧,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周遭的种种。艺术中存在的点点滴滴会点亮茫茫人海中无数的人生。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6331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