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谁说“沉浸式艺术展”只能文艺小众?今秋漫游指南奉上!

原创 2020-10-14



 

今秋看展哪家强


 ▲新剧元秋游小分队 

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现场


今秋看展哪家强?如果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画卷雕塑古董,看腻了一成不变的油画摄影,不妨把眼光放到最近红遍全国的“沉浸式艺术展”吧。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只是文艺青年和网红的一场B格盛宴,普通人无法欣赏。殊不知,它已经深入到了现代城市景观与都市生活各个角落。公园里的景观,商场里的快闪店、艺术区,你大可以溜娃观展,带上老人全家出动,如果猫猫狗狗愿意来凑个热闹,岂不乐哉?


新剧元的秋游小分队就代大家实地参观了一场坐标北京的“沉浸式艺术展”——《万物共生》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坐标位于以樱花出名的玉渊潭公园。该展摒弃了小众、文艺、网红打卡,封闭空间的固有标签,将展区与公园融为一体,面向所有市民大众,终于把所谓的“沉浸艺术”做到了雅俗共赏娱乐为主。我们首先以我们自己的视角来聊聊这次观展体验。





 

现场测评


 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现场照片1


展览入口是一个狭长的通道,配合单面LED屏幕以及三面镜面墙体构成了入口处的光影通道,给予了入场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记忆点。沉浸式的影像也对后续游览上也起到了引导与过渡作用。


 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现场照片2


大面积的灯光装置,带有忽明忽暗的呼吸效果,配合森林场景相得益彰,静谧的森林与灯光搭配效果出色。同时伴随着时间变化,整个场景的主色调也会随之改变,避免了观众对这个场景的审美疲劳。配合着舒缓的音乐让观众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 2020 -现场照片3


互动展区则成为了孩子们的幻想天堂,吸引了大量家庭为单位的游客驻足与之互动,游客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分批进入场地。由此可见交互技术的引入对于空间影像作品的提升相当之大 ,观众的反应是最好的佐证。


 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2020 -现场照片4


用旋转的灯光装置点缀繁茂的草丛,营造出无数萤火虫漫天飞舞的景象,现场视觉效果极佳,随着时间的变化整体“萤火虫”的色调也会改变,整个场景十分唯美。


 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2020 -现场照片5


 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2020 -现场照片6


再好的作品之中也难免有着一部分的美中不足。就我们个人而言,从第一个场景结束之后,整个展览场地中每个作品间的空隙都被悬挂在高处和平地直射的激光灯所填满。确实达到了充实空间与刺激观众视觉体验的目的,但是也对观展游客的视觉刺激过度,容易造成游客视觉上和审美上的疲劳。


 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2020 -现场照片7


在游览过程中,这部分的体验感对我们来说相对较弱。交互体验的过程比较冗长,同时装置的外形与交互逻辑非常像科技馆中的科普装置,与整体展览的风格与主题略微有脱节。



 

展览推荐


最近的气温似乎开始转凉,窗外的秋风也带来了些许的寒意。如果不太感冒秋风瑟瑟的户外体验,新剧元工作室为养生系社畜们再推荐两个同样科技感满满的室内展览:



1.唤醒万物-百度AI沉浸式互动艺术体验展”

展览汇集了跨代际的30余位艺术家,涵盖从计算机艺术先驱,到当下活跃的数字艺术实践者,以及新兴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共计70余件作品。

打卡地点: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期:2020年9月26日一2021年1月17日


 唤醒万物-百度AI沉浸式互动艺术体验展”


2.亚洲数字艺术

展览以“世界处理器”为主题,以“亚洲话语”为语境,用数字科技手段诠释文明,并回应了疫情、科技发展与人的关系等社会议题。展览邀请来自全球11个地区的32位艺术家及艺术团队,带来了32件数字艺术作品,包含虚拟与现实技术、脑科学、生态艺术、沉浸式空间等。

打卡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

展期:持续至2020年11月22日


 “2020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照片


在出发去看展之前,我们也要提前做好攻略,简读艺术史,更加多元化与立体的去了解与体验沉浸式艺术这门魅力四射的艺术形式。




早期沉浸式艺术展览


也许你会问,怎么这些“沉浸式”展览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其实早在60年代间,美国先锋派视觉艺术家约翰•凯奇 这批酷boy与时尚icon等人,在黑山学院时代的实验剧场之中,就已经将这个概念玩出了花。文章的最后我们来聊点理论科普,聊一聊沉浸式艺术展的前世今生与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1、早期的沉浸式艺术展览

所谓沉浸式艺术展这个词的起源已经比较难以考究了。如果我们不局限于以铺天盖地的影像与音乐为局限,再次进行拓展。展览中出现大量的玻璃与镜面装置,同时包含了现场演出,即兴电子乐以及声音与影像的互动。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网红展必备元素都可以在70年代的一场展览之中进行追根溯源。


 Mirror Dome Room at the Pepsi Pavilion, at Expo ’70, Osaka Japan


 Mirror Dome Room at the Pepsi Pavilion, at Expo ’70, Osaka Japan


                                                           Experiments in Art and Technology (E.A.T.) in the opening day.


正是图中的E.A.T小组,做出了这些宝贵的实践与有趣的作品。别看以现在的眼光他们身上的衣着略显古早,当年无论是眼光与审美可都是行业一线潮人。作为先锋在将近五十年前就对于沉浸式艺术进行实践与探索。



 

走进中国的沉浸式艺术展览


在很多艺术从业者的眼中,2017年的夏天是一个属于佩斯北京和Teamlab的夏天。这个夏天对于中国沉浸式艺术展览的历史意义非凡,日本新媒体艺术团队Teamlab携其最新作品中国首展。每当你打开微信,都会惊奇地发现,似乎半个朋友圈都在798参加了这场花舞森林的沉浸式打卡狂欢。


 Teamlab北京展览 2017


  Teamlab北京展览 2017


五个月的超长展期,加上观众出于视觉新鲜感进行的自发宣传,最终使得展览空前成功。Teamlab非常成功的弥补了中国沉浸式艺术的市场空白。中国首秀就斩获了近50万的观展人次。


2017距今不过短短三年,已经有上百场以“沉浸式”为冠名的大小展览在华开幕。自此之后,几乎中国每一家新媒体艺术相关的工作室,在接到甲方咨询电话时都会听到一句富有魔力的咒语“我其实就是想要个teamlab那样的效果”。听者的嘴角会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而说者的语气中充满了羞涩与期待。这样的盛况可见这场展览对于整个行业产生的影响。



  Teamlab上海展览


沉浸式艺术展从独立艺术家的实践至今已逾半个世纪。而随着技术与设备的不断迭代更新,其真正走出象牙塔走进生活的时间还很短,而在中国,不过还处于含苞待放的阶段。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迅猛发展与作品质量提升,而作为从业者,更要跟上行业的阔步,精心雕琢与创造每一个作品。在日益增长的需求下,会有更多更精品的沉浸式艺术展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新剧元工作室也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带来更高质量的作品与大家见面。


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号:XJY-Lab

B站账号请搜索up主:

新剧元Lab

链接:https://space.bilibili.com/503330522


随时欢迎对工作室以及交互项目感兴趣的小伙伴投递简历

和一群有趣的同事,做一些有趣的项目!

商务合作,简历投递联系邮箱:

xjynewmedia@163.com

或直接后台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复!

扫码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新剧元工作室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715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