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专访|《沂蒙四季》艺术总监韩生:《沂蒙四季》山村剧场的诞生·偶然与必然
-
2021-05-08
· “项目开启和过程有许多偶然性,而项目建设方向则具有必然性。”
2017年初,在廊坊参加大厂回族自治县筹建戏剧小镇的研讨会时,韩老师在会上发言,阐述了戏剧艺术的转型,与现实生活和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联等观点,引起了与会的清华大学文产研究院李院长的关注,表示认同并希望在中国文旅小镇建设方面开展合作。两个月后,清华大学文产研究院党委吴书记、沂南县政府党组成员、蒙山彩蒙景区黄书记和广汇集团李总专程到上海,邀请韩老师到沂南,牵头主持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
于是,他带领创作团队多次往返沂蒙,深扎马牧池常山庄,2017年11月正式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这个项目的得到了沂蒙影视基地、广汇集团、沂南县、临沂市发改委及山东省发改委以及组织部、财政厅等党政部门大力支持和指导。沂南县委姜书记从一开始就为这个项目定了基调:要的不是一个演艺,而是要一个小镇,通过演艺项目整体拉动马牧池常山庄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影视基地景区的转型升级。随之,项目组建了来自全国的顶级艺术家组成的创作团队和规划团队。基本方案在2018年5月形成,并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后经反复研讨和和创作深化,对项目的基本方向更加明确,特别是经过疫情的考验,项目确立的项目主题,以及分众体验、露天剧场、与山村融合的理念更加坚定,到了2020秋再次加速,经过沂南县、马牧池乡和广汇集团领导推进“百日会战”等强有力措施,剧场空间建设取得关键突破,与此同时,创作团队在文本、导演、音乐、舞蹈、灯光、音响等环节取得重要的创作成果。按照项目基于长远的规划,广汇集团与沂南县文化馆、临沂大学、山东省演艺集团的合作逐一实现。2021年5月沉浸文献史诗现场《沂蒙四季·红嫂》的第一部分在沉浸式小院成功首演,韩老师也经历了一段非常复杂的心路历程。
“随着越做越深,对项目的核心理念——“体现’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和普世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绝对不是一句口号,真正付诸实践,我们必须对之会遇到的困难、要付出的艰辛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通过作品讲好沂蒙故事,除了经济条件因素,更有观念、理念、认识问题,而这些问题绝不是仅仅在沂蒙革命老区才会遇到,全国各地相似的项目和地方都可能会遇到。韩老师说,正因为项目背后承载的精神太高太深,所以就不只是普通的演艺项目。由此这个项目的意义就更重要。
“这突破了我们之前做艺术创作的定位。以前我们只要需考虑完成艺术作品,可这次我们必须考虑,作品是否能够融入小镇,能否在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中起到拉动作用,能否促进景区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果做好这个项目,对全国的同类资源条件的地区的文旅发展也会具有经验和参考价值。”
关于将戏剧与现实生活融合的实验,韩老师团队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戏剧学院推出了情景展览剧《岁月·1978》,还原了上海70年代的生活场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韩老师接受采访
“当时还只是从实验环境戏剧出发的创作,一个旅游公司的老总看到后说,这是一个旅游项目,问能不能把这个项目交给他来运营。这时我们才开始意识到,戏剧和产业、和社会生活的融合,有着这么深刻和直接的关系。” 所以,当遇到这个沂蒙这个活生生的现实案例,韩老师感到很幸运。
“从创作来说,对于拉动一个景区能够直接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最直接要完成的会是一个艺术作品,但是在创作的时候要考虑到的就不能仅是作品本身了。”
“它是否对马牧池常山庄、对沂南的文旅发展有正向的拉动和影响,是否能深入挖掘出它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内容和精神制高点。革命老区和“沂蒙精神”主题已经使这个项目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从规划上,《沂蒙四季》以四期作品构成对沂南常山庄的文化解读——《沂蒙四季•红嫂》《沂蒙四季•文脉》《沂蒙四季•民风》《沂蒙四季•天地》。
按照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在促进民生发展方面的要求,这一项目整体完成要综合拉动500个就业岗位。让韩老师感到比较乐观的是,从目前项目的推进的趋势,完成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
· “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存在”
现今,随着沂蒙山村剧场建成,与之互文的红嫂家乡沉浸体验小院也陆续开放,那它最理想的状态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呢?
韩老师似乎已经构想过无数遍这个问题。
“一个活态的美丽乡村,同时存在着过去、现在、未来,形成一个时间轴。”
“过去”保留了景区的影视拍摄等项目,“现在”有山村剧场等演艺体验,“未来”有可供度假的酒店民宿。
这一“时间轴”概念来自项目规划,2018年,主创团队的园林规划师虞金龙老师提出的这一理念启发了我们,四期作品的构想也是受之启发的。
对于沂蒙山村剧场的演出,韩老师描述了一幕这样的画面:
这是一个能够看到日落美景的剧场。傍晚演出开始的时候,伴随夕阳,暮色苍茫的山村,正是家家户户做晚饭时分,各个小院烟囱漂出袅袅炊烟,整个村庄充满人间烟火气息。演出在自然天光中开始,随着天色渐暗,灯光渐渐接入……
红嫂家乡沉浸体验小院和沂蒙山村剧场表演是互文互补的。安排游客动线,进入景区会先进入小院,近距离的看到小院里演绎的战争时期识字班、八路军指挥所、妇救会、战地医院等,以及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大家亲身体验当时的环境,像做了一次时空的穿越,然后,小院的演员引导游客观众从各个小院来到沂蒙山村剧场,整体上从“红嫂家乡”到“红嫂故事”,演绎“红嫂”概念的由来、红嫂事迹的传播、红嫂精神的形成、沂蒙精神的凝炼这一跨越70多年的壮阔的历史过程。
· “红嫂:千千万万的平凡人铸就伟大的精神”
在韩老师看来,当代中国文化旅游业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1.0到4.0的阶段,今天的游客已不满足于简单的休闲和观光,度假和娱乐、粗放的文化解读、声光电感官刺激,而是对作品文化和思想内涵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印象”到“又见”到“只有”“千古情“等等,今日游客的审美需求在不断提升,于是,思想表达,社会关切,心灵慰籍等,就成为作品的基本要求。
“游客不是要简单的感官愉悦,而是需要获得一种心灵的震撼。”
“怎样能够让严肃主题与普通游客产生关联”,韩老师说,经过深入的文献学习和考察,包括请沂蒙文化研究院“沂蒙精神”研究专家讲座、临沂文广局和沂南县委宣传部老领导等座谈、沂蒙红嫂后代的走访,沂蒙红嫂墓地的瞻仰等等,逐渐体会到:总书记将沂蒙精神提高到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同等重要的高度,沂蒙精神的重要特色就在于普通百姓与党和军队的关系。
“普通百姓,国家英雄”是沂蒙红嫂的重要特征。
说她们是“普通百姓”,因为她们一生都是一个小山村的普通村民;
说她们是“国家英雄”,则是因为红嫂的名字进入“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个英雄模范人物”,以明德英为代表的红嫂和李大钊、杨开慧、叶挺、董存瑞等英雄同列在内。
令韩老师的团队感到震撼,去瞻仰红嫂明德的墓地,“小小的农家坟包”“普普通通的墓碑上写着明德英的名字”,提起当时看到的画面,韩老师眼眶有些发红:“这正是红嫂的伟大之处”。
关于红嫂的故事,韩老师很有感触,提起来之前团队采访“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于爱梅的故事。在战时,王换于一家抚养了许多将领的孩子,这些孩子回去之后大部分都担任要职。王换于给家里人开会,要求家里任何人都不许去找这些孩子和他们父母。后来,王换于的孙子参军,一次担任中央首长警卫任务,见到抗战时期经常来家里的首长。他记着奶奶的嘱咐,只字未提自己奶奶是王换于。后来复员回到老家……
这种施恩不图报的境界,让韩老师很感动,“这就是红嫂精神、沂蒙精神的伟大”。
“我们在结尾将红嫂的去世表现为“喜丧”,大家欢悦的为两个百岁老红嫂送行。她们人生的圆满和晚年的幸福令我们欣慰,更启示我们每一个人,什么是幸福人生。”
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前不久到沂蒙山村剧场视察,对《沂蒙四季•红嫂》创作体现的政治性、艺术性和人民性给予高度肯定。杨书记说感谢艺术家,韩生说:应该感谢沂南县委领导和企业,感谢沂蒙百姓,是他们感动了艺术家。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能够遇到这个题材是一种幸运 。
·“不担心会吸引不到观众”
在采访韩老师之前,这是我最期待得到回答的问题。在一个旅游业还不够发达的小山村,做这样一个剧场,真的能吸引全国各地的观众过来吗?对这个项目有过怀疑吗?韩老师坚定的给了我答案。
“不会,这恰恰是这个项目本身的价值所在。这里是历史发生的现场。我们为什么叫“文献史诗”,就是说演出的内容不是虚构的,都有历史文献和史实的支撑。这是全国任何地方都无法替代的核心资源。”
这里是历史的原发地,一山一木都承载着过往峥嵘的记忆,这种历史条件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经过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开发,这里已经积累了许多基础,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影视剧组过来拍摄,具备一定的流量条件。
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沂蒙山村剧场更加需要保存本身的乡村魅力,经过内容与精神的升华,曾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的常山庄会真正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活态的“美丽乡村“,实现沂南领导和企业建设“沂蒙红色影视演艺小镇”的目标。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艺术集成转化创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