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0
- 2
分享
- 数字媒体艺术,正在改变你我看世界的眼睛
-
原创 2021-04-21
本文来源于:FRAME 构架
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曾说:如果过去20年是互联网从无到有,那么未来30年,互联网将从有到无——无处不在。
而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也正在开启这样的历程。将数字技术,新兴媒介,特定的内容相加,用新颖有创意的方式融合,做起来真的像看上去那么有趣且容易吗?
如果要问,数字媒体艺术究竟是什么?恐怕很多人会联想到夜生活场景中炫酷多彩的电子屏幕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瞬息万变的视觉影像。但其实,在真正的业内人士看来,数字媒体艺术的价值远不止这些。
© teamLab
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上海世博会之后,国内新媒体整体发展进入起步阶段,国内大型展馆展会掘地而起;teamLab沉浸式展览的平地崛起,带来了一波席卷中国的沉浸式观展热潮。
teamLab风格的全方位多媒体互动呈现形式,的确给中国的新一代年轻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新媒体融入各种商业空间和生活场景开始成为日常。
© teamLab
伴随着国外该领域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不少可圈可点的独立创意机构。其中Ether.Studio、CT.LAB、CloneProduction可谓其中的佼佼者。
在CT.LAB创始人Pd看来,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能融入美学与科技,设计与体验的媒介,更是连接人与机器,人与空间,之间的一个桥梁。随着整个社会步入数字化阶段,传统的媒介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多样的沟通和传播需求,数字多媒体对用户进行行为研究,把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放大到整个空间,通过共情场景融合数字媒体、合理表达概念思想的方式就显得非常应景。
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声音交互艺术体验大展/CT.LAB
来自广州的CT.LAB,是一家前瞻性的数字体验设计公司,从原创概念到执行制作,
提供全流程数字内容设计服务。
而CloneProduction的诞生,也源于创始人Irwin QUEMENER从法国到上海的第一印象。在建筑领域和数字艺术方面拥有一定经验的Irwin QUEMENER发现,上海的公共空间有非常多的LED屏幕。那些楼宇间与商业空间中的巨大LED广告牌,影响着城市和空间的照明,深刻改变着公共空间的容貌,但却播放着和电视如出一辙的内容。
“比起把大屏幕单纯用做‘大电视’来使用,不如通过独特的思考和设计,来创造更适合在空间中的数字媒体的视觉内容。”CloneProduction的观点,也道出了数字媒体艺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如何在空间中更好地讲故事。
HOLOFIT 全息团体训练课程/CloneProduction
来自上海的CloneProduction 瞌龙,拥有建筑设计,视觉传达和软件开发十多年的经验。为建筑物的外部表皮或者室内空间提供媒体材料及其内容,还为永久性展览或公共空间的媒体装置,开发定制可靠的系统。
但与此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却是极其宽泛的。外行人可能会看形式大于内容,而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表达什么才是重点。
Ether.Studio创始人冠良用一个例子向FRAME阐释了这个重点。
“甲方希望把喜茶网红店做成艺术馆。所以我们就想以茶叶本身出发,做一件动态艺术装置。我们开始反问自己驱动装置运动的理由。以水为供给茶叶生长的营养物质代表,引出茶园采集泥土湿度数据从而引起钢珠在叶脉流动的想法。”
“这个想法同时连接了茶园与线下店的空间,让观众观察装置的同时能感受到茶园的环境变化。读取湿度数据的实时变化,可以改变叶脉的运动规律。湿度越大整体的运动幅度就越大,钢珠上下滚动、碰撞、回弹,形成波纹和浪的感觉。钢珠碰撞叶脉顶端,引起震动发声,把装置变成悬挂在喜茶空中的乐器。”
交互装置:脉浪/Ether.Studio
来自深圳的Ether.Studio,成立于2017年,以独特视角观察,利用科技手段采集对象的数据,使用数据代码转译表达。运用各种形式和跨界的表现形式,追求更准确地传达概念与作品的中心思想。
那么,为什么这个数字媒体作品没有我们惯常认知里那些炫酷的声光电表现?
冠良的回答切中要害:“不是一定要有屏幕才叫数字媒体,我们一直在研究的其实是承载信息作传递的界面,无论是互动过程、装置表现的艺术感,还是科技手段,都是需要围绕概念表达的。传播的内容和重点才是艺术表达围绕的核心,如果一个作品没有核心、没有针对对象和空间的思考。那就是放烟花一样,‘砰’地一声,观众的感受除了好酷,好帅,没了。”
数艺网创始人洪斌的观点或许更能全面告诉我们,何为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学科与科技领域交融发展的跨领域专业方向;是人类将艺术灵感和理性思维融合为一体,以视频、影像、摄影、综合造型、装置和表演等方式为艺术形态,发挥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命科学等跨领域学科专业知识,对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实验性和创新性进行探索与研究的新艺术系统。
如今的世界,多学科交叉,互为灵感,跨界已是常事。而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这一点尤其突出。
ARTLEAD X CT.LAB最近就将国潮文化,数字科技和国画美学高度结合,打造了一场名为“在地新生”的岭南花鸟沉浸式艺术展。
上图 羊城老九《十分春色》;下图 《在地新生》展项《奇遇》-传统岭南花鸟与广州天际线的结合
© CT.LAB
他们先是对岭南画派的大师作品和论文进行研读,深度洞察学习其中的技法精粹、画派风格、透视原理,以及同时期其他大师的绘画风格,然后透过团队的美学、体验、设计、研发能力,将这些一一整合。
轻轻触碰漂浮岛,花瓣向四周飘散 © CT.LAB
游人踏入空间,晕开地面的水墨色彩 © CT.LAB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不停留于表面,而是建立在深入理解之上,这是让我自豪的。”Pd说道。
而在CloneProduction看来,数字媒体艺术更像是一种艺术家、设计师们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方式,组合了计算机程序、音乐、绘画、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从而把这些原本不同的事物综合到一起。
“全息空间训练”是一款应用于健身俱乐部和体育活动中的媒体空间产品。在健身培训课程中,教练手持一个小型蓝牙控制器与系统进行交互。可以轻松地在动作之间切换,选择不同动作和课程。与此同时还可以自由穿梭于学员中提供支持,极为便利。© CloneProduction
在CloneProduction的设计工作室,每一项作品都经过场景设计、艺术指导、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图形设计、动态设计、3D可视化、视频编辑、项目管理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
CT.LAB也同样组建了跨学科团队。“用其他领域的思维解决我们领域的事情,这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的事情,对于我们是常态。建筑、绘画、电影,动画、音乐等等九大艺术一直是我们获取灵感的来源。新媒体艺术家就是一群试图用一些不为人知的办法演绎故事的一群人。”
d'strict在韩国SM Town楼顶的巨型LED曲面屏幕上打造的最新作品GIANT TOY2
在Pd看来,teamLab沉浸式展览的出现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定义和模式,在整个国内产生了震撼的效果;韩国d'strict的视觉错觉装置则是刷新了观众对新媒体使用场景的认知。在疫情后时代,很多基于线下的体验场景已发生改变,数字体验场景会更快速取代传统销售场景。数字多媒体艺术对世界的改变是必然的。
“人是群居动物,定必会沟通交流,而数字体验场景会为之而改变和增加很多可能性。”Pd说道。
CloneProduction受到1960年代初期浮现的一种被称为“液体灯光秀”的灯光艺术形式的启发,用摄影技术的微距镜头记录下美丽的液体色彩流,来为感官媒体空间创造动态媒体材料。© CloneProduction
CloneProduction艺术总监吕敏总结道:“数字媒体艺术就是在不断试用新奇的、打破常规的效果,探索艺术的新前景。这些前所未见的表达形式,不仅可以动态变幻各种色彩、纹理、亮度,从而模拟任意一种质感,同时也能够传递大量信息,为这个世界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多感官艺术体验。“
”艺术文化从来不会被完成,永远有新的尚待发现,它们可以改变我们对往昔的认识。技术与媒介载体的变革给当下的我们带来了之前未曾看到过的景象——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创造新的现实场景。”
由于实时引擎软件的崛起,以及沉浸式艺术空间展览的革新,加之中国又是LED、数字投影等媒体硬件产品的生产大国,工业上的优势推波助澜,数字媒体艺术的这波浪潮被迅速置于公众面前。
巴黎Nike House of innovation旗舰店,利用数字媒体为孩子们创造更具活力的互动设施,
并设计了更无缝的消费体验。
上海米其林餐厅Ultraviolet的五感全开,凭借彻头彻尾的创意和前卫的沉浸式用餐体验大获成功;运动品牌Nike的House of innovation全球旗舰店在上海和纽约巴黎相继开业,其店铺空间利用全面覆盖的多媒体内容,给品牌方带来的巨大流量和收益,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观众更是体验到前所未见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
哥本哈根餐厅Alchemist Restaurant,吊顶采用拱形设计,配合投影设备,整个空间形成壮观的星空式穹幕。
如今,数字硬件设施已经遍布室内商业空间和户外建筑,这些都加速迎来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历史时刻,产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迅速发展,前景更是令人瞩目。高校普遍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这个新兴行业输送更多人才。
尽管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如今正在如火如荼高速发展,但普遍的观点是:我们的行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Landsky Showroom © CloneProduction
“数字媒体艺术在国际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的诞生,起初是由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来创建,因此国际多出优秀作品的团队基本都具有出色的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目前数字媒体艺术的比较主流的创作软件工具都由国际团队开发,国内过度依靠国外研发技术。”CloneProduction艺术总监吕敏指出了她眼中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由于这是一个新领域,客户对于创意、设计价值的认知与判断有限,加上很多客户不愿意为前期的设计和时间做投入,往往导致在设计不到位时就进入制作阶段,造成了制作与设计脱钩的现象。
关于应对的方式,吕敏认为保留时间与精力去匹配理解认同设计价值的客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始终认为,客户与我们价值观一致,才更适合合作,这毕竟是一个双向的选择。”
互动影像装置《映》 © CT.LAB
CT.LAB创始人Pd认为,数字多媒体艺术主要扮演的角色正在从一开始注重环境氛围,视觉效果,到如今慢慢成为引导观众的主角。这依赖于市场对数字多媒体内容的接受度,是否认可其内容的价值。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商业、文化触觉的开发商承担了关键性角色;对于数字内容艺术家、设计师们来说,是否能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融入作品中活化不同领域非常重要。
对于数字多媒体艺术创意人士来说,如何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准确传达客户想要表达的概念,找到客户接受的恰当表达形式,是最大的课题。
ice Man © Ether.Studio
Ether.Studio有两个指导原则,一是引导客户,二是多体验,以寻找灵感。
“很多客户会找一些其他团队的案例或者拿我们过往的案例去阐述他们的需求。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努力引导他们认识这件作品,寻找到究竟是哪些亮点与他们表达的重点有所交集,他们才会欣赏。让客户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会给出更适合当下传播方案或空间的建议。让客户信任由我们来主导装置的策划是第一步工作。如果客户不信任,不给我们创作的空间,其实很难出好作品。”
Wonderland·朦胧森林 © CT.LAB
CT.LAB在如何引导客户方面也有一些不错的心得。在CT.LAB的工作流程中,第一部分就是“洞察”,让客户列出需求关键词。基于这些关键词,设计团队再去寻找意向的图片和影像,不断问客户“对不对”,“是不是你心中所想的感觉”。
当确定大方向后,对这些概念关键词进入深入挖掘,纵横发掘,从不同背景的观者层面去理解,尽可能得到全方位的认知,再提报给客户。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循环,不断问问题的过程。
研究与试验 © Ether.Studio
与此同时,自己多去体验,增加说服力,也非常重要。冠良带领团队今年开始展开一些对自然植物或者动物的研究,采集各种各样的花瓣,研究纹理和颜色变化,用作之后的参考。“我们也会尝试一些特殊体验,比如潜水到海底听奇特的声音。我们相信只有多去体验和感受,才会获得新的灵感。”
© Ether.Studio
在启赋公司未来100年系列的脑电波奶瓶的案例设计中,视频重点是要表达对启赋100年后产品的猜想。同时也包含对婴儿思考的猜想。于是Ether. Studio团队设计师想到,婴儿每次想喝奶的时候,可能会认为爸妈冲奶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因为他们满脑子都是各种玩具,于是设计师就用各种各样的玩具,搭建了哥德堡装置的连锁反应,以迂回曲折的方法完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冲奶。
Absolut Blank是一个可移动的互动媒体空间,在这里,跳舞的人群可以产生实时视觉效果。
© CloneProduction
CloneProduction告诉FRAME,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兴领域,在项目没有落地之前,没有人想象得到最后的效果,因此维持高频、深度沟通非常重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去解释或展示,比如科普文字或者引人入胜的概念效果示意图,尽可能让客户了解这样做的优势和好处,或许会是不错的沟通方式。
诚然,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利用自身优势形成了热点传播,造就了不少大众喜爱的网红打卡胜地,也让这个领域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到该行业,呈现出分工精细的态势。
但正如数艺网创始人洪斌指出的,分包现象突出、效果达不到预期、产品不稳定性、定制成本很高、多媒体设计人才缺乏、供应商管理难度大、成本不可控等一系列问题,也是身处行业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
teamLab最早爆红于网络的展览,如今仿制作品早已泛滥。
冠良指出,尽管目前一二线城市到处都能见到数字媒体艺术的作品,但大多呈现出重形式轻概念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不少公司还停留在考虑网红效应的阶段,缺乏对数字媒体与表达对象更深层次联系,观众与空间联系的思考。会有很多懂相似技术的人或者工厂,直接复制作品。
此外,国内供应链大部分硬件公司,所做的软件内容配套,主要以卖硬件为目的,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只会将两者对比。“国外公司做的爆款案例,其实是软件和硬件高度结合的产物。”
这些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都有着致命杀伤力。“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原创定制才是大家需要做的。好的想法和概念才是能让人回味无穷并源远流长的根本。”
SPECTRAL KINECT MAURITIUS © CloneProduction
在这一点上,吕敏也持有相同的认知。在她看来,理想的状况是找到或等待那些期待高品质与有抱负的客户,在他们那里得到足够创作空间,并创造出让他们满意的作品。试着用大格局的思维去创造一个项目的开端,使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无疑是创作者更看重的。
“一个艺术设计项目如果一味去追赶趋势下的热词和流行技术,缺少了立意与社会价值,即便那些视觉再绚烂,对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也无足轻重。文化艺术需要时间和努力去沉淀。作为数字媒体从业者,应该多去寻找创意的来源,进而思考内容生产的出发点;也希望即将踏入的新玩家,探索新的创作方法,使这个行业越来越多元。”
CloneProduction团队自2013年起,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数字媒体学院,对“公共媒体空间”这一主题进行研究。通过短期而密集的课程让学生探索时间、空间和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找寻媒体空间的设计创作方法。 © CloneProduction
洪斌创立的数艺网,正是基于对国内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诸多现状和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信息不对称,同时利用大数据系统和手段,匹配合作方和上下游关系,让这个产业链条上的个体,无论大小,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个宏伟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与此同时,整个国内市场环境的完善、甲方的品味和认知度上的提升、劣币驱逐良币不良现象氛围的消失、跨界产业融合的更多机会等等,都是从业者所期待的。
文\MOCA
编辑\MIKI
校对\Daisy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FRAME 构架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