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林万山丨新媒体艺术界的“禅”意青年
-
2021-04-07
本文来源于:Art Cool艺库

林万山
中国·新媒体艺术家
2014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公共雕塑第二工作室,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系学士,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系硕士。
创意团队ONE艺术实验小组的创始人,作品涵盖装置,影像,雕塑,VR等新媒材作品,以探讨场域与时间、空间、宗教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作品涵盖装置,影像,雕塑,VR等新媒材作品。
丨90后禅意青年丨
这位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系在读研究生,在艺术成就上,已超出同年龄阶段的90后青年活跃在各大前沿展览中。他定义自己是一个酷爱艺术、音乐、机车、蹦迪、 佛学的斜杠青年,他及其工作室一直以探讨场域与空间、时间、宗教的关系作为核心,形式涵盖影像、装置、VR等,“文化、城市、宗教的边界与语境”是他长期探讨的命题。
《回路》



《回路》,生命体概念模型,电流通过器件或其他介质后流回电源的路径,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回馈的基本单位,在空间中构建一悬挂的几何仿生大脑,面朝观众,与观众形成宗教仪式般的视位,是脑,是回路,是神。作为未来宗教形态系列创作第一部分,我的构想中,终极关怀将由一台几何形态的核心人工智能来执行,他是未来那个可能存在的佛,我希望借由此继续试图探求宗教,人工智能与人类自身之间的关系。
《场》





《场》作为未来宗教形态系列创作第二部分,借由空间中心的虚拟数字佛龛,一个打破了既有建筑形式的宗教空间,置于空间中央的虚拟数字佛龛,构建未来寺庙的概念,装置感应面前人像,触发佛像出现,科技完成与宗教的合体技术及信息格局的进一步打破,当下即道场,当个体与数字佛像对峙行礼,个体的场与宗教,空间的场达成和解。
《耕魂乙》




技术物是否有一日能够成为人类的精神导师,即技术物通过自身的迭代成长,是否能够实现终极进化,从而开悟,既成“佛”,《耕魂乙》作为未来宗教形态第三阶段的作品,他期望恢复场域的意义,试图构建一个混合宗教、技术物、生命体的多维作品。装置感应的机制是声音识别以及超声波位置感应,在场地中触发模式是根据感应位置的不同,以及识别不同的语音信息。设置的语音模式是以下几个提示词:色、受、想、行、识、空。根据不同的位置,结合不同的声音,触发不同的动作。他希望装置本身的动作是一个行为艺术,而不是一个人机感应的猎奇摆设。在装置其后,有一背板上是一块小型LED显示器,显示的是:“混沌初始,神创天地。”借此回归神的意义,即高层级智能造物者,而非某个特定宗教的文化符号。
《井》



馒头山社区,杭州最古老的社区之一,坐落于凤凰山脚路,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地理位置,加之人文风貌,使馒头山社区被赋予了许多特别的属性,这里有新旧冲突,发展的遗殇。林万山试图利用新媒体手段完成一个社区公共艺术项目,选择的切入点是一口社区内的老井,这口老井,是一个无法忽视符号,一个载体。什么是时代发展的代价,又是什么去定义代价的范畴,我们选择阔步向前,又似乎执着于某个固守的情怀,那么被摧毁的,不一定是物象本身,而被保留的,也未必是精神,作品内容沿袭了他的实验影像《一》,利用mapping技术,在实地物品上对其进行再创作。
《装置NTDD-CARBON-碳》



《仙人的某三号中央处理器》



仙人在未知名古亭中,使用锦鲤与二氧化硅合成物,引液体而入,锦鲤为生物媒介,进而构建了第三号中央处理器,目前我们不知道前两号的具体位置,我们甚至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
在西历2020年,一种代号COVID-19的病毒席卷全球——于是,仙人令鱼群运作,并实时动态跟踪锦鲤运动,开启第三号中央处理器,坐而面其壁,在空间中制造了一场关于人类、地球生物与人类科技物未来的命运演算,并试图从中获得启示。
《一》




今年11月,林万山携影像作品《一》来到山城重庆,参加2019 iArt青年艺术计划,在原·美术馆呈现了属于他的具有独特禅宗韵味的创作。极简线条、黑白画面、超现实意象,《一》创造了一个被弱化的人物和空间,流动的弱关系中,人物尝试着探索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空间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缩影,也是林万山构筑的“奇幻梦境”。
丨林万山跨界商业作品丨
作为艺术家,林万山希望自己的作品拥有足够的维度与层次,涉猎不同媒介的作品。因此,在公共艺术创作与各类艺术展的同时,对于跨界合作不拒绝,将艺术带到大众的视野,他先后为:吴亦凡、湖滨银泰IN77小广场创作,优秀作品也在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上出现。
《法身》林万山×吴亦凡
烎·2019潮音发布夜






林万山受邀参与腾讯2019 · 烎潮音发布会,与艺人吴亦凡合作,创作混合媒介装置《法身》。
在空间中构建一对平衡的线性空间,以人为媒材,装置内嵌两组人体机动装置,通过影像与人体装置的结合,在舞台上呈现一组数字时代人与技术,空间,生物性的场域,削弱作为人的生物属性的同时,将其数字化,从而制造出两股不同的情绪的比喻,在挣扎与缠绕中,随着音乐表达的演变,最终达成精神,肉体与场域的“悟”。
《十方》
湖滨银泰IN77小广场



林万山在作品《十方》作品展示于杭州市区最热闹的银泰in77,通过脑部传感器生成的互动影像,读取现场观众的思维数值,将即时影像传输到装置中。关于作品的收场,要试着模仿僧人入定的状态,将注意力和冥想值达到某一个平衡状态,从而使影像发生静止与消失。
《耕魂乙》
纽约时代广场

2019年7月,他的作品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上,为纽约带去来自东方的青年艺术。
宗教是他的个人信仰,黑白色彩是他的个人视觉爱好,对于艺术的表达形式,他个人坦言不拘泥于新媒体,科技于他而言不过是一种情感表达手段。或许今天他是艺术届不容小觑的新媒体先锋,未来,也可能是油画届的新锐。
艺库是全球新锐艺术家与艺术形式资源库,
用包容的态度去探索艺术的无界可能!
| 艺术 | 资源 |
| 时尚 | 前沿 | 交流 | 未来 |

版权声明:尊重作品版权,精选作品均已注明作者及来源本,文章图片、视频归林万山所有。
部分文献资料来自于Google。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
如需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须注明来源作者,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若该著作权人对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Art Cool艺库 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第一时间反馈给我们。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 Cool艺库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