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0
- 2
分享
- 28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发展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新业态
-
2021-04-03
本文来源于:深圳市多媒体行业协会
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培育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28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该方案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 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提出四大方面24项政策措施,着力破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其中,在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措施,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举办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活动,促进在线演出市场发展,鼓励上网服务场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参与传统文化和旅游业态改造提升。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优先建设一批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地,加强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艺术展览、沉浸式体验型项目等多种业态集合,等等。在加快以新技术促进新装备新设备应用措施上,提出支持相关企业持续提升智能家居、移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开发能力。支持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系统应用。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产品,推动5G+4K/8K、VR/AR 技术产品融合应用,等等。
具体而言,从文旅行业角度详读方案可研判,在新型消费模式的布局下,文旅产品和服务将呈现四大新趋势:
趋势一:“云游”出圈
基于5G、移动网络和AI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云游”已成为文旅产业业态中愈演愈烈的新趋势,其中,“云游敦煌”的表现尤为出色。
“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自2020年2月上线即广受关注,上线一年来,浏览量突破3500万。今年2月4日,腾讯联合敦煌研究院在“云游敦煌”的基础上又推出“点亮莫高窟”功能,利用移动数字技术,首次线上重现千年前莫高窟的点灯夜景,在网络空间复原了莫高窟燃灯民俗,打造莫高窟“一川星悬”的盛大场面。


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和传统文化展示传承的新风尚,“云游”屡屡出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文旅产业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云游”打破了时空间隔,实现了随时游览、在线看景的便捷化,增强了线上景区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之间的跨时空互动社交,建构了一个可望、可及、可游、可对话交流的云上文旅空间。
眼下,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的“云游”,“云”上展示、移“指”换景、视觉感知、心神领悟、互动参与,为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自然景区提供了一个别样的发展思路和借鉴路径,诸如云冈石窟的“可移动石窟”、数字故宫的“新基建”、布达拉宫的高精度数字化测绘等,都预示着一个“云上文旅”时代的到来。
趋势二:“直播”带游
“直播”这种传播方式,已由资讯传播进而娱乐化,再而商业化,其势力范围愈来愈广,由“带货”扩展到“带游”,影响力也随之愈来愈大。
牛年初一,在“就地过年”政策的号召下,为满足广大观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故宫举办开年直播“贺岁的故宫·冬日的祥和”。据“故宫宣教”不完全统计,该直播在48家网络平台实时播出,总播放量2300余万次。大年初一的故宫,线下观众在现场跟随主播一路参观、友好互动,网络客户端的线上观众频频点赞,互送祝福,线上线下,其乐融融。


对于文旅产业,“直播”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方式的引入,更是一种产品服务的数字化创新,线下场景到线上场景的转换,有限服务到无限服务的质变,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直播”带游也是一种“云游”,但不同的是,“直播”更体现了人的主体参与性,“主播”作为直播主体,与观众主体间的亲和互动产生主体间的张力,影响着观众对景观的接受和感悟,这也是为什么直播带货屡屡创下纪录的原因。
趋势三:虚实融合
5G、云、AI技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可实现更低时延和更高速率,能够体验到更加清晰逼真的数字内容呈现和更加生动有趣的实时交互,打造虚实融合的“数字新世界”。


3月,在北京坊打造的北京市首个“3D实景步行导航街”上线。据介绍,“北京坊”与华为从实际场景业务需求出发,共建5G智慧商业街区,利用华为河图技术+5G,通过华为AR地图应用,为消费者开启了与物理世界无缝融合、不断演化的数字新世界。
“北京坊”是一个将文化、艺术、设计、生活方式、中国元素等相融合的体验型开放街区。“华为河图技术+5G”与“北京坊”的相遇,“科技+”“商业+”文化领域的充分融合,通过一系列创新,提升了“北京坊”所倡导的“中国式新生活体验”。
“北京坊”河图世界打造了全球商用上线室内室外融合定位与3D实景步行导航这一创新功能,全面刷新了信息获取的方式,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新消费体验。

《共境-慢先生》:图片来源高孝午工作室
“数字新世界”的营造,不仅仅只有“北京坊”与华为,艺术家也自觉参与其中。如艺术家高孝午的2020《共境》雕塑作品全新系列发布会在北京司马台长城举行,这是一次通过AR技术实践的新作全球云首发和传播。参会人员集体登上长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随时随地将艺术家新作在手机屏幕上显现,可以任意角度、大小来呈现,还可以动态变化。
高孝午从该系列10余件作品中选择了3件:龟、鹤、鸽子,打破既往雕塑艺术作品有限复制规则,以增强现实(AR)技术数字化无限复制传播的方式邀约全球同时无界体验和传播,阐释和传递“自然”“共生”“和平”“共境”等理念和愿景。

《共境-慢先生》 拍摄地点:司马台长城
本次《共境》雕塑作品的呈现,由公共场景转向虚拟空间,由单件独立作品转向数字化无限复制传播,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与公众间的观看、传播、互动的方式,也是艺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创新融合,艺术家与公众、虚拟雕塑作品与长城实体共同建构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新世界”。
虚实融合的“数字新世界”,将为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新场景、新体验、新传播和新营销,使既有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更加绚丽夺目。
趋势四:创新场景
文旅产业场景不可能永远是传统熟悉的几大样,即使是传统历史文化景区,也要跟上数字时代的潮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重塑城市、乡村的新文脉,注重营造文化个性鲜明、旅游体验独特的新场景,创新文旅产业的新业态、新服务和新模式。
1月26日召开的NEW IN CITY 2021成都新经济共享大会,成都向全球发布了首批1000余个城市场景清单。未来成都每月将持续发布100个新场景,每年共对外输送1000多个新场景。
相关政策措施提出,推进八类消费新场景建设,包括地标商圈潮购场景、特色街区雅集场景、熊猫野趣度假场景、公园生态游憩场景、体育健康脉动场景、文艺风尚品鉴场景、社区邻里生活场景、未来时光沉浸场景。各区(市)县至少实现“一场景一示范”。到2022年底,呈现50个以上蜀都味、国际范的消费新场景。

新芝加哥学派创立的“场景理论”认为,舒适物设施、活动和人群的组合,构成一地的场景,也就是一个地方(社区)的整体文化风格或美学特征。
新场景建设,诸如成都上述的种种场景,关联着新技术应用消费、新物种延展消费、新品类消费、新个体消费等,在线、智能、交互、情感、内容、跨界、价值、新奇、社群、理念等关键词,呈现出这些新消费的内涵特质和表达方式。
来源:中科博道、国家发改委网站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数字创意多媒体协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E5ODU0MjE1NDSEuZdnr4Ogcw.html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