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蒋晟×大悲宇宙对谈:现在佛vs未来仏

原创 2021-03-11

本文来源于:BIE别的

策划这期专题时,我们聊到常驻厦门的青年艺术家,最先想到的是两个在艺术界、时尚界乃至佛像界中都很响亮的名字:为佛造像的青年雕塑家蒋晟,和以虚拟佛像闻名的数字艺术家大悲宇宙 (林琨皓) 。

左为蒋晟作品:锡青铜作明佛母立像,2020,66cm(L)×66cm(W)×86cm(H),锡青铜;

右为大悲宇宙“未来仏系列”作品,2016

 

这不仅因为他们两人的作品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代表着厦门新一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和可能性,也因为他们的创作题材 “佛像” 都和闽南这片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要是能让他们聊聊就好了” ,我们这么想着。

要知道,闽南是一个宗教和民俗氛围浓厚的地方,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制度化的成熟宗教都在这里传播过。他们与本地生长出来的民间信仰汇聚,一起扎根生长。也正因如此,各类宗教已经融入了闽南人的日常,没有圣俗对立的区分。在这里出生的小孩从小就亲近宗教,闽南的艺术家做佛像创作也似乎有了先天的优势。

至于蒋晟和大悲,他们一个是 BIE别的 的老朋友,另一个是 DEALERS 的好友,虽然作品风格南辕北辙,但却又有很多共同点:除了都以佛像作为题材之外,他们还都生于 90 年,而且常驻厦门生活和创作 ——  “他们不会认识吧?” 这个念头突然出现在我们脑海。我们分别(谨慎地)跟他们确认了这个猜测,原来他们不仅认识,还挺熟。于是,就有了这次对谈。

我们预感到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组合。用蒋晟的话说,他跟大悲宇宙是 “两套完全不一样的系统” ,对谈涉及的问题,较少提及他们的个人经历和艺术作品(这些信息可以很快在一些媒体平台上获取),我们更想知道,新一代的艺术家对佛教更深刻的思考会是什么样的。也因为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如此的不同,让我们可以探究更多宗教,艺术表达,宇宙学交织于未来的边界。

以下是对谈的整理。

 

大悲宇宙:未来仏只是一个开始/造物主的可能性/数字艺术

 

蒋晟:为现在的佛造像/给佛一个人间的身体/青年雕塑家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蒋晟:好像是 2016 年,在一个展上认识的。

大悲:我怎么记得在那之前就认识了,具体也记不清了。

你们都在厦门,平时交流的多吗?如何评价对方?

蒋晟:每年会有一两次交流,对我的朋友圈来讲算很多了。

大悲:蒋晟老师,在佛像的成就上真的很厉害,是一个让我高山仰止的,十分敬佩的学习对象。

蒋晟:(我们私底下可不会说这种话。)大悲的方法跟我很不一样,每次跟他交流都会打开我另一种思路,他能够给我完全不同角度的思考跟启发。

 

你们有很多有趣的相似之处,但作品风格,媒介,甚至工作环境都截然不同。你们怎么看待这些区别和联系?

蒋晟:我觉得我们之间的相同点没什么好说的,反而不同点比较多。我跟大悲是两套不一样的系统,从工作方法到最终的呈现,都很不一样。比如我的工作环境就是现在这个工作室,也叫蒋家班。我的创作需要团队的协作,和人的接触比较多。我今年一直在要求自己,做更纯粹的创作,正在尝试一些解放自己时间的方法。

大悲:我的工作环境比较简单,关在一个小黑屋里,跟我的电脑一起,没日没夜进行人机协作。我现在电脑越来越多,快开网吧了。

蒋晟:你就把准备向大悲提的问题拿来问我,把想问我的问题问大悲,想必会得到更准确也更有意思的解答。 

 

哈哈哈,我们也可以通过一样的问题,来对比双方的回答。只要你们不会被对方的回答干扰影响。

蒋晟/大悲:那一定不会的。

左为蒋晟作品:汉白玉释迦牟尼佛立像,2018-2019,20cm (l) x 20cm(w) x 73cm(h),汉白玉;

右为大悲宇宙“未来仏系列”作品

 

现在佛 vs 未来仏

你们还记得一开始为佛造像的初衷是什么吗?

蒋晟:2012 年的时候,当时在想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怎么找到自我,找到 “我”  的身份。做佛像成了我寻找自我的渠道。

大悲:我一开始思考的是科学,科技发展的现阶段,人类有没有可能通过科学达到一种超神的状态,以及我们怎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生产力。

 

可以说你们一个是为了找到 “自我” ,一个是为了 “超神的可能性” ,那你们是如何产生和实现这个想法的呢?

蒋晟:我的思考方法都是漏斗式的,向下向内,不断作减法,趋向最纯粹的表达。我是一个自律的人,但这个方法越到后面,对自我控制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

母亲赠予蒋晟的第一本书《金刚经说什么》

 

大悲:佛学对我来说更像一种思考的传递。我一直在研究怎么通过科学来解释佛学,这就需要很多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复杂学等等。打个比方,我们知道宏观世界由微观粒子组成,现在最基本的单位是夸克,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夸克再往下更小的单位是什么,继而出现了超弦理论,它告诉我们宇宙的基本单元不是粒子,而是一种韵律,万物分解到最后是一片虚无,这不就是佛学说的“色即是空”吗。

再比如我前阵子看的一本书叫《混沌与秩序》,关于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里面的自组织理论,类似一个进化场的概念。讲的是宇宙演化从复杂的混沌中产生秩序,物质本身具有自组织,自我实现的属性。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每一片雪花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单个个体又都是对称的,是什么决定了它们的对称,是不是还有某种不可知的力量,物质为什么被赋予自组织的属性,其实这些问题还是科学问题,只是需要我们更有耐心更细腻的去思考问题。 

《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的作者是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克拉默,全书每一章皆以一段哲理性对话开篇,以一首抒情诗作结。

  

为佛造像,到目前的阶段,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蒋晟:为佛造像是一个完善生命的过程,现在我仍在经历这个过程,它让我看清楚很多事物,也因此接触到了许多新鲜事物(大多跟佛像无关)。同时,痛苦与各种各样的情绪也常常会在我身上发生,这些错综复杂的东西,就好像一块泥,我能感到自己在通过做为佛造像这个行为上把这块泥揉的越来越细。

大悲:其实我现在已经不做佛像了,佛像只是我最开始探讨科学和佛学结合的起点。我通过这套方法进入了一扇新世界的门。这个世界太庞大了,我现在甚至有点应接不暇。比方说,我的蝴蝶项目,通过算法每分钟可以生产 6 只蝴蝶,现在不重复纹理的蝴蝶已经有三十万只了,超过了世界上二十多万的蝴蝶品种的数量。

 

大悲宇宙“数字昆虫系列”部分蝴蝶

 

虽然对比生物界,这只是一个很基础的造物的尝试,但在这套算法里,改变一个小数点,都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我也花了很多精力在做观测跟筛选,这些是无法被机器替代,也没办法找人替代的,我就已经感觉到时间很不够用了。如果自然界真的有一个造物主存在,整个宇宙空间内,他需要调配的东西有多少,无法想象。所以我进入到这个世界后,反而意识到自己作为人的渺小。

 

说到你们的作品,我感觉蒋晟作品中的 “佛” 更贴近 “人” ,而大悲的 “佛” 更像是一个“造物主”的身份。

蒋晟:佛是从人的形象过渡而来的,是我们对于完美的“像”的向往。我关注人,我的表达里很难不把人考虑进来。其实我自身与我的作品里表达情感的东西很多,更像一个娑婆世界的体现,相比下来,我觉得大悲的 “人机状态” 比我更像一个佛教徒。

大悲:对,你们说的没错。如果把一个数学公式放在你面前,你除了觉得自己很笨解不开之外,你很难再对这个数学公式产生情感,这就像我在做的事。

 

为佛造像,你们最注重保留的传统是什么?

蒋晟:相比佛的在外形象,我保留更多的还是精神上所承载的东西,再创作也是基于这一点进行的。 

大悲:我也觉得是精神上的。佛的形象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线条马上勾勒出来。但你们知道吗,圆谷的奥特曼原型,就是佛主的原型。你们可以想一下奥特曼的样子,很容易看出来的。奥特曼的精神是什么呢,是正义,善良,勇气,奥特曼就是光。哈哈哈。

于是我们找到了“奥特曼之父”成田亨对此的解释  

 

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未来的佛可能是怎样的形象?

蒋晟:未来佛的形象关系到未来的人长什么样子,它也受到未来生存居住环境的影响。我之前听说过一个观点,说我们需要通过基因改造再进行火星移民,目前改造的参照是老鼠,所以在移民火星这件事上,老鼠可能是目前唯一能在火星存活的生物,那未来的佛像会不会也是老鼠的样子?当然这个观点去要验证,不能一概而论,只是一个很好的对未来佛的启发,也能说明一种无常。

2015 年一则在国际件流传很广的假新闻就是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拍到了一只火星老鼠(不过后面辟谣说只是类似老鼠的石块)| 图源:globalnew.ca

 

大悲:可能甚至都不是我们认知里的生物的样子,而是一个像《殺戮都市》里面的球体或者立方体,光滑的,趋于对称,趋于稳定的。

《杀戮都市:O》(2016)中 GANTZ 的剧照

 

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蒋晟:我最近在思考佛像形象的边界在哪里,就好像大悲刚刚说的,佛的形象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线条就能表示出来,同时也可以很复杂,它们都能代表佛,我希望在新作品中找到一些新的边界感。我其实每年都会有探讨的主题,很多人对我的认知还停留在 2016 年以前的时候,觉得我的作品还停留在那个时候的样子,其实现在这几年已经有很多不一样的探索了,比如鹿野苑时期的 “没顶寺庙” 的状态、佛与花融合一体的极乐世界、藏传佛像中的虚实合一等等。而关于 “佛像的边界” ,我想探讨的是在于佛像可被认知的边界在哪里,以及佛像存在于这个时代的边界在哪里?

蒋晟的作品和花的融合:朱漆脱胎阿弥陀佛立像,2018,50cm (L) x 50cm(W) x 108cm(H),大漆

大悲:一直在跟算法打交道,目前昆虫项目,蝴蝶,螳螂,甲虫,也开始造人了。我已经很久不做佛像了。科学到最后一定是仿生。我后面做的佛像身上的机械零件也很像仿生生物的结构。我就在想,这样下去不就是在创造生命吗,那我何不从最简单的生命体入手,所以就有了后面的作品系列。

大悲宇宙早期“未来仏系列”作品

 

大悲宇宙“数字昆虫系列”系列作品 

关于厦门

为什么一直在厦门没有去其他城市,厦门的创作环境是适合自己的吗?

蒋晟:没有特别的原因,生活工作都在这里,因为工作的需要,这里也方便取材。我如果是大悲,只跟电脑工作,我可能会去别的地方。

大悲:厦门很闲散啊,适合生活,小城市有小城市的舒适,人际交往也简单,不会有很多人打扰你。

 

你们熟悉厦门/闽南地区的宗教氛围吗?

蒋晟:我的生活圈算是跟宗教比较密切了,我是一个佛教徒,身边也有很多师兄在厦门,同时我母亲也是一位佛教徒,她时常会去做义工,这两年在参与很多关于“临终关怀”的事情,通常整个仪式会经历一整个晚上,甚至几天,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逝者和家属都有很大的改变。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对于生命的关怀是相对比较粗糙的,它会让人很容易处在一种不明不白的状态下,而宗教解决这个问题。

大悲:闽南人生来就跟神明走的比较亲近吧。我突然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闽南这边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会在庙宇门口搭戏台子,有时候预算不多,真人的唱戏会换成木偶戏。但现在的小孩老人都没时间看这种戏了,就变成是木偶单独演给神明看。大家都是木头做的,木质的神明在庙宇里看木质的木偶,跟傀儡一样演戏给他看,感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画面。

(插一句:我们后天将会有一篇关于闽南民间信仰的专题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你们有想过合作吗?

蒋晟/大悲:有,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合作,要合作其实很快,只是不想合作在比较表层的方面,所以一直都有保持交流。

 

以前有人把你们放在一起比较吗?

大悲:好像没有吧。

蒋晟:应该不会,不过之前确实有挺多人给我推荐过大悲。其实我们挺不一样的,没有什么好比较的。

 

期待你们未来的作品和更多交流合作!

#厦门是个好地方# 专题由 BIE别的 联名 DEALERS啲叻 共同呈现,更多内容以纸刊形式 《少年吔,安啦!》 已于 3/10 日特辑发售 ,欢迎扫码购买!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BIE别的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蒋晟 青年雕塑家 数字艺术

5168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
BIE别的

BIE别的

北京

甲方 · 垂直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