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Lisa Park | 科技与人:技术时代的阴阳共生
-
原创 2021-02-24
本文来源于:FutureTense未來时态
撰文/排版:Luding
校审:Jin
用意念泛起水波、演奏乐曲,用心跳控制画笔,与爱人相拥就能让樱花盛放,这一切听上去像科幻电影一样神奇。但有人让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她就是来自韩国的新媒体艺术家——Lisa Park.
关于Lisa Park
生于1987年的Lisa Park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科班出身的新媒体艺术家:大学毕业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媒体艺术专业,之后又在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s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攻读互动电子传媒(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工作于纽约与首尔两地。
艺术家Lisa Park
2013年,Lisa Park开始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尽管从时间上看,她的艺术生涯似乎还在起步生长的阶段,但在短短的几年中,她已创作了十余件作品,而这些作品大多需要通过生物反馈技术与设备,例如心率和脑电波传感器来实现,将人本身的内在情绪转化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具体表达。
Lisa Park, 《Eudamonia》,2015
由于需要收集心率以及脑电波这样的生物信号,Park的作品往往需要观看者的亲身参与才能呈现完整的效果,具有很强的互动性。Park正是希望通过作品来探索人与人之间“连结”的重要性和价值。
用意念控制水波,这不是科幻电影
看过《阿凡达》的朋友们可能会记得,电影中下身瘫痪的前海军战士Jake Sully躺在密封舱中,头上戴着的复杂设备,通过意念就可以操控阿凡达。而这种像超能力一般的意念操控,Lisa Park通过她的作品中真的实现了。在《Eunoia》和《Eunoia II》中,Park仅凭转换情绪状态就可以改变摆放在她周围的盘子中的水波形态,观看者无不感到惊奇。
Lisa Park, 《Eunoia》, 2013
其实,意念操控的奥秘就在于人的“脑波”,而人类对于脑电波的科学研究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简单来说,人体所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会产生非常微小的电流,例如心跳,眨眼睛,思考问题等等。而通过科学仪器发现,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之下,人的脑波频率会有明显的差异,在精神集中时频率是相对较高的,而当进入放松或者睡眠状态时,脑波频率会相对降低。而所谓的意念操控,就是运用了人在不同情绪之下脑波也不同的原理,将大脑的信息转换成具象的行为。
Park在创作中也运用了相关的技术软件和设备,在用“意念”控制水波时,Park会佩戴收集和传送脑电波的头戴式耳机,随着艺术家情绪状态的变化,高低起伏的脑电波在电脑程序中显现,与此同时,预设好的自定义编写程序会将艺术家实时的脑波进行音乐化的处理,音调和音量都会随着艺术家的情绪状态的转换而变得有所不同。而由此产生的音乐会通过艺术家周围的水盘底部安装的扬声器播放出来,从而使水面振动,产生波纹。
就这样,艺术家通过控制情绪来控制水波的状态。
作品名称“Eunoia”是希腊语词汇,意为“美丽的思维”。Park最初的创作意图是想尝试达到一种抛掉一切情绪的“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盘中的水将会完全平静下来,不再有波纹。
Lisa Park, 《Eunoia II》, 2014
而在作品随后的第二版《Eunoia II》中,Park将盛水的圆盘从5个增加至48个,其中寓意来自于的西方近代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思想,后者将人的情绪一共分成了48种。并且在这一次的作品呈现中,Park不再意图去刻意地“控制”水面使它静止,而是将它作为媒介,用一种看得见的方式让自己的情绪状态自然地流露出来。
Park提到,她一直相信人的情绪是具有某种能量的,而身边的人能够通过这种看不看的能量感受到我们的情绪变化,因此她想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这种能量。
心跳也可以成为画笔
2016年,在纽约举办的《CTRL+ALT: A Culture Lab on Imagined Futures》(想象中的未来文化实验室)一展中,Lisa Park带来了交互体验装置作品《Rhythm》(韵律,小编译)。
Lisa Park, 《Rhythm》, 2016
通过交互装置,参观者的心跳可以被实时转换为抽象图画,而图像笔触的粗细轻重会随着参观者的心跳快慢而变化,当参观者心跳较慢时,绘图的笔触是较细的,心跳加快时,笔触会相应地变粗。
《Rhythm》参与者的部分作品,2016
笔刷的运笔方式灵感来自于美国现代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绘画技法,笔触的颜色是随机的,但是调色板的颜色来自于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著名作品《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杰克森·波洛克两幅、以及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的另外三幅作品中的色彩。
每位参与者都拥有5分钟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心跳在画布上“创作”,反映自己的思想状态。在为期两天的展览中,共有160多位参与者完成了他们独一无二的“心率”绘图。
Lisa Park,《Rhythm II》, 2019
2019年,在苹果公司Today At Apple项目的邀请之下,Lisa Park对于《Rhythm》又制作了一次新版本《Rhythm II》。这次活动面向的是小朋友以及陪伴他们的家长,艺术家会向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艺术生涯,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邀请小朋友和家长们上前亲身体验与参与。笔触变化原理、绘图模式以及调色盘与第一版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但是这次与大众的交互性增强了,艺术的“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Rhythm II》参与者部分作品,2019
阴阳——东方的和谐之道
在东亚文化中,阴阳相生的哲学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和影响,而最初的起源来自于中国的《周易》,其中说到:“一阴一阳之谓道,世间万物,自然孕育,阴阳相生,物极必反。”
Park以“万物起源”和“阴阳”等概念为灵感,创作了《Harmony》(和谐,小编译),作品通过一场互动的视听表演,来探索阴阳平衡。
Lisa Park, 《Harmony》, 2018
表演之初,通过数字投影展示了从宇宙起源、万物生长,再到人文的诞生这一过程。作为意象,光明与黑暗、大地与天空,男性与女性被看作为相生相依的共同体。
扮演“阴”的舞者,象征月亮
引子之后,一位扮演“阴”的女性舞者登场,代表着月亮,跟随数字投影的光影以及音乐舞动;随后,月亮落下,太阳升起,一位男性舞者出现,扮演“阳”;而在最后一部分,代表“阴”的女舞者重新回归视野,与“阳”共同起舞,探索着阴阳的相称性,同时也象征着和谐互补的平衡。
扮演“阳”的舞者,代表太阳
《Harmony》还有一处巧思在于,表演的背景音乐会对舞者之间的互动接触作出实时反应,当两位舞者有肢体接触时,音乐的音量也会跟着增强。Park用听觉感受再一次表达了和谐共生所散发的力量。
只有当我们拥抱时,樱花才会盛开
数字时代,互联网早已悄悄将我们包裹,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Lisa Park认为,尽管科技可以取代许多东西,便利许多事情,但仍然有些东西是不应被遗忘的。这就是作品《Blooming》(盛开,小编译)的灵感来源。
Lisa Park,《Blooming》, 2018
《Blooming》是一件交互式视听装置,意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物理联系的重要性。真人大小的3D投影选择了樱花树的影像,在东亚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中,樱花是一切美好的代表,但同时这种美也是容易凋落的。
看到樱花盛放的互动参观者
当站在树前的参观者进行了例如握手、拥抱,亲吻等肢体接触时,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樱花树就会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而开始盛放,并且根据参观者的心率变化,花的颜色也会相应呈现出白色或红色。当观看者之间没有了肢体接触时,樱花也就随之凋零,回归盛开前的样子。除了视觉响应外,现场的背景音乐也会根据树的不同阶段进行调制:开花前,开花,花瓣掉落。
Park正是想借由盛放的樱花之美来赞美人与人之间这种具有温度的、真实的互动与连结,这种温暖是我们隔着互联网相互寒暄时所无法感受的;但同时这种温暖如果得不到维持与铭记,就会像樱花一样很快凋零。
看到樱花盛放的互动参观者
欣赏了这么多Lisa Park的作品,其实不难发现,她的作品总是由前沿的技术应用作为支撑,但使得作品最终能够得以完整的最重要的部分,还是人本身。脑波技术、心跳绘图,3D樱花树都需要“人”的在场,才能实现交互,才能完成作品。
人与科技,在Park的作品中,就像是一种新形式的“阴”与“阳”,互生共存,相互滋养。
参考文献:
https://www.thelisapark.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743861
https://cycling74.com/articles/an-interview-with-lisa-park
免责声明: FutureTense平台尊重所有作品的知识版权,未经允许禁止一切形式分享转载,侵权必究。如您对本平台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存在争议请邮件联系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Email: hi@futuretense.hk)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FutureTense未來时态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