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公共艺术除了“大”还有什么用?
-
原创 2021-01-06
本文来源于:时尚芭莎艺术

Gómez Platero《世界大流行病纪念碑》(World Memorial to the Pandemic) 方案概念图,
2020年,Photo ©Gómez Platero

一提起放置在室外的艺术作品,“造型夸张”和“体型巨大”似乎已成为其固定形容词。其实公共艺术在美化城市空间的同时,也兼具解决社会问题的职责。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与你聊聊如何欣赏公共艺术以及它们到底有何社会功能。

公共艺术是什么?
公共艺术在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还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其英文“Public Art”源于法语“Publicite”,意为公开、宣传。因此相对严谨地说,公共艺术是一种用艺术语言促进公众之间开放性对话,从而解决公共问题的创作方式。
比如在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作品《纽约瀑布》(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中,艺术家将四座巨型瀑布悬挂于纽约东河区域的四个地点,令人震撼又引人深思。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纽约瀑布》,2008年,Photo ©Julienne Schaer. Courtesy Public Art Fund
这些动人心魄的巨大人工瀑布意在帮助纽约政府继“9.11事件”之后重建城市形象、重振市民信心。建成四个月后,该景观就为纽约市带来了高于原造价五倍的额外收入,成功促进了城市的重建与发展。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纽约瀑布》,2008年,Photo ©Olafur Eliasson. Courtesy Public Art Fund
一般认为,公共艺术的形式主要包括壁画、雕塑、装置和景观设计,也涵盖大地艺术、光影艺术和互动艺术等新型艺术形态。从概念上,公共艺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公共性、艺术性和在地性。
简单来说,公共性就是关注公众的参与程度、强调观者感受;艺术性更不必说,作品要在艺术处理、表现方面具有一定审美;在地性则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地点的特殊性进行艺术创作。

大卫·塞尔尼《卡夫卡头像》,镀铬板,高1097cm,2014年,Photo ©Jindrich Nosek
比如捷克艺术家大卫·塞尔尼(David Černý)永不停歇的作品《卡夫卡头像》(Head of Franz Kafka),虽然这座金属雕塑在布拉格传统建筑的衬托下显得有点违和,但艺术家强调扭曲的表现手法正好印证了文学巨匠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的代表作《变形记》(Metamorphosis),在与观者互动的同时,用变形荒诞的形象致敬了布拉格历史上动荡的时代。

大卫·塞尔尼《卡夫卡头像》,镀铬板,高1097cm,2014年,Photo ©Jindrich Nosek
公共艺术的形成
公共艺术的形成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出现息息相关。上世纪6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急速发展,欧美社会逐渐步入新一轮的工业浪潮,传统社会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彻底瓦解,充斥着多元价值准则的新社会直接促成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产生。
后现代主义给西方艺术带来了转折性变化——它抵制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主义,反对高雅与通俗之间的区别,提倡生活化和平民化的艺术表达,呼吁关注大众日常生活的艺术作品,从而孕育了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安迪·沃霍尔《坎贝尔番茄汁盒》(Campbell's Tomato Juice Box),木头、聚合物涂料、丝网印刷油墨,25.4×48.3×24.1cm,1964年,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与此同时,西方政府有关公共艺术的机构设立、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等,都为其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比如美国的“艺术百分比”计划就要求政府在公共建设总经费中划出一定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用于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与建设。

美国费城政府为庆祝实施“艺术百分比计划”60周年所设计的海报,2019年
发展至今,可以说公共艺术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服务于大众。那么作为大众的我们应该如何去欣赏公共艺术作品?
如何欣赏公共艺术?
与其说如何欣赏公共艺术,倒不如说如何享受公共艺术。首先,具有审美导向的公共艺术可以通过美化环境空间来满足大众视觉享受的需求。而感官的满足通常伴随着一种愉悦感,从而改善人们的情绪。这种公共艺术与人之间的有效互动也正是艺术家们所期盼的。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瞭望兔》,混凝土、金属、木头,2011年
荷兰当代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分别为中国台湾桃园和瑞典厄勒布鲁设计了两只兔子,作品以巨型卡通动物形象为主,放置在令人意想不到的位置,带领观者仿若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大黄兔》,钢筋混凝土、金属、木头,1300×1600×1600cm,2011年,Photo ©lasse person
巨大的兔子在赋予观者奇妙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童心。正如艺术家所希望的那样,公共艺术为人们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使其远离现实生活中的不安和烦恼。

LeuWebb Projects和Mulvey&Banani Lighting《热学说》(Thermally Speaking),
2019年. Photo ©Doublespace Photography
由LeuWebb Projects设计并携手Mulvey&Banani Lighting打造的大型互动装置《热学说》(Thermally Speaking),通过运用热成像和红外测量仪器来监测人们身体产生的能量场,并将访客的体热转化为光和颜色变化的灯光展,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行人参与互动。


LeuWebb Projects和Mulvey&Banani Lighting《热学说》(Thermally Speaking),
2019年,Photo ©Doublespace Photography
这个被放置在多伦多要塞游客中心的公共艺术项目除了用一片色彩鲜活的玻璃幕墙美化环境之外,还为观者在喧闹市区中提供了一处自我娱乐、享受生活的创意空间。这一刻,在幕墙前的驻足与互动恰好是欣赏与接收公共艺术的最好方式。

奥拉勒坎·杰伊弗斯《锻造、编织、劳工和遗产》(Wrought, Knit, Labors, Legacies) ,喷涂颜料、金属,尺寸不等,2020年,Photo ©LAURA HATCHER PHOTOGRAPHY LLC
与此同时,单一的视觉体验已不能满足公共艺术所倡导的社会功能,观者在享受公共艺术所带来的视觉盛宴之余也应当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近期,鉴于多起暴力对待非裔美国人案例的发生,艺术家奥拉勒坎·杰伊弗斯(Olalekan Jeyifous)在亚历山大市——一座奴役历史厚重的美国工业城市一角设计了一系列大型金属雕塑《锻造、编织、劳工和遗产》。

雕塑中象征着渔业的图腾 Photo ©LAURA HATCHER PHOTOGRAPHY LLC

奥拉勒坎·杰伊弗斯《锻造、编织、劳工和遗产》,喷涂颜料、金属,尺寸不等,
2020年,Photo ©LAURA HATCHER PHOTOGRAPHY LLC
俯瞰着波多马克河(Potomac River),四个装饰华丽、具有典型非裔特征的金属轮廓拔地而起。构成他们身体的符号——工厂、烟草、渔业和铁路,以及脚下象征着非裔美国人纺织传统的地面绘画,平静地为观者讲述一个个关于束缚和自由的故事。当不同背景的人们相聚在雕塑一旁时,种族主义的长期矛盾仿佛也被削弱了。

观者与雕塑之间的互动
疫情之下,公共艺术的新功能?
从古至今,艺术都推动着人类感性文化的发展。通过成为人类思维和感情的表现媒介,艺术也拥有了治愈能力。作为以服务大众为目标的公共艺术则更加被赋予治愈心灵的功能。因此在新冠病毒的影响下,公共艺术圈也开发了一项新功能——通过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疗愈当地受到病毒折磨的人们。

Gómez Platero《世界大流行病纪念碑》方案概念图,2020年. Photo ©Gómez Platero
拉美建筑公司Gómez Platero计划建成一个为纪念新冠病毒而设计的圆形纪念碑——《世界大流行病纪念碑》(World Memorial to the Pandemic)。它将坐落于乌拉圭海岸,以大型水上雕塑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反思与纪念的安全场所。


Gómez Platero《世界大流行病纪念碑》方案概念图,2020年,Photo ©Gómez Platero
据工作室介绍,这个远离市区嘈杂、位于大陆尽头的庇护所一次可接待三百人,提供了一个被大自然所包围的共情空间:成千上万深受疫情折磨的人们将聚集在这里相互慰藉、缅怀逝者。整座趋于闭合的圆盘雕塑被入口处的裂痕打破,一条长长的人行步道向内延伸,引导着观者来到平台中心一个十米宽的空隙。

Gómez Platero《世界大流行病纪念碑》方案概念图,2020年,Photo ©Gómez Platero
通过洞口,人们就算站在雕塑之上也能够观察到脚下的岩石和暗涌的海浪。而静静躺在海岸线上的纪念碑就像一不小心闯入地球的外星飞碟,将全世界的目光吸引至此,共同领悟生命的真谛。

Escif《这也必将过去》(This too Shall Pass),2020年,Photo ©Emanuele D'Angelo
与此同时,街头艺术家埃西夫(Escif)为西班牙瓦伦西亚火祭节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也必将过去》(This too Shall Pass)塑造了一件以巨大尺寸引发人们关注的沉思女性雕塑。在创作期间,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艺术家为这座雕塑戴上外科口罩来回应当下无处不在的疫情。

Escif雕塑作品的下半部分正在燃烧,Photo ©Escif

Escif雕塑手的部分被烧毁,Photo ©Escif
这座高达20米的女性雕塑身着白衣、盘腿而坐、闭着双眼,成为疫情之下西班牙平静与团结的象征。在艺术家和团队的呼吁下,只有这件雕塑的下半身被焚烧,而戴着口罩的脸庞将被放置在中心广场上直至疫情结束。随着木雕在火焰中燃烧殆尽,似乎由新冠引起的恐慌、焦虑也都付之一炬。这一次,公共艺术成为治愈人心的一剂良药。

Escif雕塑剩余部分,Photo ©Escif
从几十米高如童话世界再现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到创意数据可视化互动装置,再到为观者带去内心平和的世界大流行病纪念碑,公共艺术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与大众发生联系。其实公共艺术的主体从来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推动其发展的政府机构,而是身为普通大众的你。因此,如何欣赏公共艺术也许并不是一个问句,因为你早已身在其中。
编辑、文 党雪茜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