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BIUartists|装置艺术家许毅博 留给数字时代的思辨

原创 2020-12-20

本文来源于:BIUofficial

许毅博

装置艺术家

留给数字时代的思辨

新锐装置艺术家许毅博出生于辽宁沈阳,年纪尚轻已斩获无数国内外艺术类奖项,并参与了众多国内外展览。丰富的求学经历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媒体装置研究、纽约艾尔弗雷德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到韩国京畿大学Global Art  PHD, 他不断尝试打破单一的创作媒介,探索艺术与智能科技交融的无限可能,引发一系列对人类社会现象以及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作品《透明社会:下一刻》

“数字时代,

我们生活在相对的真实中,‘愉快’地行走在被数字信息所拼凑的坦途上。
我们在社交媒体中窥探他人喜怒哀乐的同时,自己的生活也在被他人咀嚼。

这个时代我们似乎是可以掌控万物的神,却也被万物所掌控。
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博弈。

也是数字时代构建起的奇异景观。”

作品《透明社会:下一刻》以观众可以步入的房间为主空间(第一空间),在对立墙体上各自设置了凹与凸3米高的对应锁孔装置。当观众走进右侧凸形锁孔装置前通过小孔向内窥视,内部影像呈现的是自己站在展览空间中窥视小孔的延时画面(第二空间)。而同时,左侧墙面上大的凹形锁孔会同步出现观众窥视锁孔所露出的眼睛(第三空间)。处在局中的观众永远无法发现自己背后的眼睛,也始终会认为自己在局中掌控着不存在的主动权。这形成了一种不同维度无休止的窥视循环。在这样的结构中,现场观众似乎掌控了三个不同维度,但一旦观众介入作品,便即刻失去了主宰空间的身份,成为窥视循环中无数单元里微小的节点。

作品《透明社会:那一缕光》

“于弱势群体的盲人来说,世界即复杂悲情又单纯可信。

复杂悲情,是由于他们被自身的感知所限,切断了与人工智能时代更多的生活渗透。

单纯可信,是因为他们不像健全人一样过度依赖当下的人工智能社会且尚未被裹挟绑架,反而保有自身的独立性,以及与他人更可信真实的社会关系。

由此,数字时代下盲人群体的生活成为了一曲具有微妙诗意的歌。”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上有了光。”

在人工智能时代谁最终成为上帝,答案留给未来,而人要做的就是将光与暗分开,这种分离正有效地制定一种引导人们进入未来的规则。

作品《透明社会-那一缕光》正是通过将“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上有了光”的盲文转换成使机械装置发声的转轴凸点。这是一种原发性规则所建立的秩序,是由“不可见”到“可感知”的转换,也是盲人群体自然生活与这个时代所形成的思辨。


作品《透明社会:那一缕光》


作品《透明社会:那一缕光》中的盲文源自圣经中上帝创造光的故事,是许毅博在美国求学时无意中翻阅到的。他将无数个不经意,反复斟酌,用一个观者的视角诠释人类社会当下的种种问题与在滚滚洪流中奔赴的那个未来。

作品装置中钢板上面第六行末,第七行开头有一段空白,空白的那句话就是雕塑主转轴上的那些凸起,内容便是“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上便有了光”。

作品《透明社会:自愈功能》


作品《透明社会:自愈功能》通过去中心化的碎片式的身体体征,探讨人类该如何在未来社会中平衡隐私与透明化。

作品《透明社会:自愈功能》


作品中出现的人像是许毅博通过数字软件运算后给予自己的一个新的模样,其面部表情呈现着迟缓变化,非常规且不真实。他在整件作品的运动中穿插或完整或分割的脸,以置入一个具有节奏性的结构。这个结构是对工业化和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影射,亦代表人或自我。

BIU X 许毅博


Q:你丰富的学习经历对现在所形成的作品风格有何影响

A:鲁美是我的母校,懂得思考还是在国内研究生阶段开始的。2012-2015我升入美院雕塑系媒体装置雕塑研究方向,导师是霍波洋教授和陈小文教授。从具象雕塑创作进入媒体装置方向创作,很挑战。两位导师带着不同的艺术气质,一边是霍老师的尚清思想和对动态雕塑的大胆探索,另一边是陈老师的思辨意识和对数字媒体的精准把控。非常大的能量释放。我当时极具热情地去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可能性,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开始尝试打破单一的创作媒介。2015年我拿到了纽约艾尔弗雷德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交互艺术专业的offer,开始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之后是成长最为迅速的两年。创作,展览,假期;导师见面,课程论文,布展答辩,一切都相当流水线。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个工作坊里工作,这是最有效的学科交融与去边界化。也就是这段时间开始将自己真正视为艺术工作者或职业艺术家,归纳属于自己的创作脉络。这也为我之后在京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整理自己的创作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读博迫使我阅读大量文字,也使作品无意中多了几分理性与思辨。其实创作和读了几个学位没有关联,读书不是任务,而要成为你的需要。

Q:你的创作跨越了不同领域,如交互艺术、科技、自然身体等元素,你是如何找到这些领域与元素之间的链接的

A:媒介不需要被限定,你掌握的能力越多,媒介越开放,作品表达的可能性越多,指向性就变得更准确,这种准确不是范围的狭窄,而是观念传达的清晰。

Q:对你而言,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

A:创作如果说需要固定的元素,那就陷入了方法论,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如果说有某个过程必不可少,那么思考和实验是必要的过程。

Q:你的生活态度是

A:对下一刻负责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BIUofficial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许毅博 装置艺术 媒体装置 数字软件

3673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
BIUofficial

BIUofficial

上海

总包方 · 视觉艺术家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