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养分|交互装置: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
2020-12-08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虚拟空间艺术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媒体交互类装置。如果说交互叙事是在认知层面上将作品同观众进行交流,那么交互装置则是为观众带来全面的体验。装置所构建的场域使得观众在其中艺术审美的感觉,思维等方面都有了全方位的升华。交互装置将科技与艺术进行前所未有的结合,并让观众在体验时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呼!
交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空间上与物理上的不足,并将观众同环境联系在一起,着重于受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能动性。观众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诠释方面的地位显著的提升。
图一交互类装置
如图中所示交互类装置往往可以对观众的一些特定动作做出回应,相较于传统装置艺术,互动这一形式为其带来了人性化、协调感、包容性的同时也给作品本身增添了许多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交互装置艺术的自身特点首先就是其多元化的特征。从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到交互手段的多元化。创作者基于文化、历史、自然、哲学等不同的角度赋予作品丰富的内涵,这就导致观众对作品的解读各有不同,衍生出很多不可控因素,恰恰这种不可控因素造就了交互装置作品体验起来是灵活且多变的。同时该艺术形式还具有游戏性的特质。以娱乐的模式成为连接创作者表达情感到受众融入作品中获得感悟这一过程的桥梁。
如图二——图四《Say what I say》中,借由投影技术搭建了机械与观众间的联系,参观者位于房间中心的讲台旁,当观众对着麦克风说话或尖叫时,投射在四个气球上的卡通脸会做出相应的回应,并伴随着声音做出对应的表情。
图二《Say what Isay》
图三《Say what Isay》
《Say what I say》是基于声音检测的交互。主要传输设备为麦克风,检测到的分贝越高呈现的动画愈夸张。如图三所示在没有声音输入的情况下图形以不规则的波纹呈现在气球上。
图四《Say what Isay》
在体验时,我们的视角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对象,而是一群对象在伴随着体验者重复每一个字。该装置中仅有较为常规的输入设备,未辅助其他的感应硬件,这也使得参与者的交互更自然。在过程中,有的观众会产生诸如被时刻关注着,不舒服的感觉,同时有的观众则会产生自己在空间中多了许多随从,有许多附和自己的人。每个人在体验后都会产生与自己相符的独特情感。
交互装置艺术所带来的零距离的体验感(沉浸感)也是其另一大特点,交互装置艺术需要受众的参与,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通过隐性的引导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互动时,创作者传达的信息会潜移默化的浸入我们的思维当中。
图五《Speech Accelerator》
如图五——图十所示。《Speech Accelerator》是作者对人类互动以及人类从客服机器人到“智能助手”的人工智能机器之间奇怪的关系的超现实探索。
图六《Speech Accelerator》
在该装置中,观众作为主驱动力通过声音与作品交互,但观众的自身并未参与“表演”。《Speech Accelerator》主要采用的交互方式以声音识别为主,与《Say what Isay》中采用的声音检测不同。声音识别可以检测到声音存在、高低的同时还可以识别出具体的声音内容。配合投影墙,观众可以观察自己叙述的语句与装置中的机械发生各种的互动。
图七《Speech Accelerator》
图八《Speech Accelerator》
《Speech Accelerator》虽然是以声音为主要驱动力运行的,但是该装置还包含了物——物的交互。投影屏上出现观众拼出的单词仅为瞬时的交互体验,“参与者叙述出的话语或被装置喇叭吸入,或被机械脚踢开。以此种方式给予观众说出的词语肯定或否定,”这一反馈过程才是观众在体验该装置时的主要交互点。
该装置整体被置于一个昏暗的空间中,为参与者营造安静的环境,观众在初始阶段可以随心所欲地叙述一些词语,随着装置中的部件对语句的反应观众则会被逐渐引导向特定的方向。《Speech Accelerator》强调的是观众在外力的参与条件下与自我对话这一过程。
图九《Speech Accelerator》
图十《Speech Accelerator》
由《Speech Accelerator》可以看出,一个交互装置作品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三个交互维度。物物交互、人机交互以及人人交互,其中物物交互可理解为辅助整个装置所完成的装置内机械的交互过程,交互的元素可以是提前设定好在装置中的,也可以类似《SpeechAccelerator》这样从参与者处提取某一元素通过与装置中的机械互动再反馈给参与者。人机交互这一过程则反映的较为清晰,不同的传感器捕捉我们的动态进而由装置显现出来。人人交互则并非所有的交互装置都有体现。部分装置作品会把参与者之间相互的影响也考虑进去,最终呈现的作品是在所有人共同影响下的结果。以《The Planck Universe》为例。
图十一《The PlanckUniverse》
《The PlanckUniverse》通过对声音的频率及振幅的大小解析将声音的艺术延伸为图形互动装置艺术。观众至于不断闪烁的图案之上,并且可以听到神秘的高低频率的声效。 在体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与装置的互动,也可以看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声音)之间的关系。声波的频率在个体不同行为的影响下产生独特的变化。而无数个个体产生的变化又相互叠加,最终通过黑白图形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象征着群体的冲突,又体现了个体的自由。
图十二《The PlanckUniverse》
图十三《The PlanckUniverse》
该装置构建了一个视听联觉的完整的体验场地。主要的交互手段则是以视觉检测与视觉识别为主。计算机通过摄像头捕捉参与者的行动轨迹、行动速率。整个场地的图形变化,取决于现场所有观众,基于不同观众在其上行走的轻重缓急,图形伴随着声波会出现不同的频闪。该装置突破了人机交互的距离限制,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场”一样的独特的体验空间。观众与装置之间的距离是自由可变的,并且在该装置中的体验是受到其他参与者影响的。其自由度较高,感受也较为分散。观众受所处装置的位置,身边参与者数量的影响,体验感是时刻变化的。
图十四《The Treacheryof Sanctuary》
如图十四至图十六所示是 Cpis Milk制作的一组装置艺术《The Treachery of Sanctuary》。该装置中采用视觉跟踪的方法将观众作为参与者投影在屏幕中与装置融为一体,观众的“表演”感会更强烈。视觉跟踪也是交互装置中较为常见的手段之一,通过诸如Kinect一类的体感监控探头和红外线探测器捕捉参观者的轮廓身影并对其运动进行实时跟踪,以此带领参观者体验飞翔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参与者的影子将出现在第一块白幕上,当挥舞双臂,其轮廓逐渐粒子化最终幻化为鸟群飘散。
图十五《The Treacheryof Sanctuary》
第二阶段 白幕上的鸟群会向观众俯冲,并逐渐吞噬观众,直至剩下一双腿。
图十六《The Treacheryof Sanctuary》
第三阶段,观众的影子复位。向上挥舞手臂,就会被赋予一对巨大的翅膀。
该装置利用作品本身将人类与另一生灵相连结,并将“轮回”这一思想体现其中。且就体验感来说更接近电子游戏,强调体验者的直接动作所带来的愉悦感。
除了视觉和听觉,触觉所带给人的沉浸感则更为强烈,借由人体的部位与作品真实的接触完成交互体验感则更强。《STRATA》便是一个基于触觉这一交互形式的艺术装置。
图十七《STRATA》
图十八《STRATA》
图十九《STRATA》
《STRATA》是一个自身构造较为复杂的装置,其采用大约20块高分辨率激光雕刻的玻璃模板组成。由一个led系统将其注入其中,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角色在三位空间中趋向具体化,参与者将手放于装置上时就会发出一束光并穿过雕塑。
隔着玻璃板观众借由触摸后产生的光这一元素同内部飘渺的角色产生交互,产生的结果会被保留直到下一位参与者出现。这一刻观众—装置—新的观众是跨时空且产生情感交流的。观众在其中既是参与者,也是主要的驱动者,借由光这一自然元素去改变装置作品的形态,靠着不同观众对装置的影响最终呈现整个装置的完整形态。
交互艺术是当代艺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将诸如人文、历史、物理、计算机、设计学等各个领域的学科相融合。交互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在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下变得越来越丰富。从较为直观的交互方式,到基于硬件设备的交互形式,再到如今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能化的交互设计。虽然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积淀,但技术所带来的艺术性却是千变万化的。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形式的交互手段,产生更高级的智能交互模式,都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我们也坚信交互艺术装置的发展会远超我们的想象,带给我们更多的可能性!
版式设计:韩碧
电影(电视)虚拟空间设计专业自2006年建立以来,以新技术变革下的电影为核心,拓展到未来视听形态和叙事表达的艺术与科技前沿,强调观念和视野的前瞻性,注重以多学科思维和手段实现艺术创新的聚合能力,为业界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众多国际重要奖项。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