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四个关键点

原创 2020-11-11

本文来源于:中经文化产业

中经文化产业

10月23日,在2020年第三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发布了《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0)》,并对此进行了解读。

文字:宋洋洋

排版:李冬阳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一、站在新起点的文化科技融合

新定位:朝阳产业、大有可为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新格局:“双循环”下的文化科技力量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化科技融合在“双循环”战略格局中能够起到“润滑剂”和“补缺口”的作用。


在国内大循环中,科技力量促进文化产业链加速循环,同时,文化内循环的加速对推动实体经济内循环起到提质、升级、增效的驱动作用。

在外循环中,我国实体经济贸易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而价值观和内容出海则发力不足、长期缺位。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将助推文化出海,使其与实体贸易分别以一里一表构成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填补外循环中的文化缺口。

新焦点:新贸易形势下的文化科技业态“白刃战”

实体经济具有供应链长且复杂、需要多边协作的特点,国与国之间在这一领域即便不是命运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竞争双方都有回拉紧张关系的驱动力。相比而言,文化科技领域,特别是互联网文化领域的供应链短,则无需合作便可独立完成文化产业链(创意——生产——传播——体验)全环节;而在需求侧,超级平台们要争夺共同的市场和用户。因此,其竞争之激烈堪比“白刃战”。

新空间:新一轮爆发性增长和产业变革前夜

当前,文化科技融合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和产业变革前夜,为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诞生和文化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新空间。随着5G商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基建”的布局和完善,新一轮的技术爆发将加速向文化产业渗透,会有更多在实验和设想阶段的文化科技应用转化为面向大众的产品和公共服务。此外,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通将进一步整合文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助推文化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将面对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二、新时代文化科技融合动力模型


五位一体的文化科技融合动力模型

五位一体的文化科技融合动力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的文化科技融合。具体来看,即以产业增长为主动力,以“新基建”为底层架构,以场景创新、民生应用为重点领域,以现代化文化治理体系贯穿文化科技融合全链条。

新增长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主动力——重点行业


网络直播为经济民生各领域全面赋能。

2020年上半年我国网络直播市场规模达843.4亿元,同比上升63.4%;用户规模达5.2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9.8%。“直播+”实现全面赋能,与电商、游戏、教育、助农等领域深度融合。其中,直播+电商增长最快,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力量。2020年上半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561.2亿元,已超过2019全年总交易额,预计年底交易额有望翻倍,达到超9000亿元。

短视频成为互联网底层应用。

截至2020年6月,短视频市场规模达1302.4亿元,同比上升178.8%,是网络视听行业占比最大、增速最快的领域;用户规模达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同时,短视频是用户粘性最高的互联网应用,超六成用户每天看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最长,约110分钟。此外,短视频始于娱乐但不只娱乐,正不断向新闻、电商、旅游、广告、教育等应用场景渗透,已逐渐成为互联网底层应用。

游戏行业成为文化出海排头兵。

2020年上半年,国内游戏行业实现营收和企业数量双双逆势增长,其中,受疫情和长假影响,第一季度营收实现最大增幅,同比上涨26.98%;新增游戏企业超过2.2万家。随着国内用户规模趋于饱和,游戏企业出海抢占赛道已成趋势。2020年上半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营收达75.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3.62亿元),同比增长36.32%。同样是第一季度涨幅最大,同比上涨31.19%,单季度营收达37.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2.54亿元);二、三季度仍维持小幅上涨,总营收均在38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53.81亿元)。

数字营销出海业务逆势上涨,推进营销在线化。

2020年上半年,蓝色光标营业收入达173.75亿元,同比增长47.91%。其中,出海营销业务(客户主要来自于游戏、电商行业)为其营收的主要增长来源,占比62.6%。其次是短视频营销业务,随着各大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此业务有望成为其继出海业务后第二条营收过百亿的业务线。此外,蓝色光标在疫情期间推出了聚焦中小企业智能营销的“蓝标在线”自动投放系统,全面推进营销全链条在线化。

“一机游” 智能文旅平台遍地开花。

随着“新基建”的逐步完善,以及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文旅行业继续深耕数字化进程。“一机游”作为全域旅游的数字化样本,实现了多方共赢、生态共建。继“一部手机游云南”投入实践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各地纷纷兴起“一机游”平台建设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目前已有近50个国家、省、市(县)、景区在推进“一机游”建设。

新基建

国家文化大数据重大基础性工程

2020年5 月26 日,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通知》,指出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也是融通文化和科技,推动文化数字化成果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举措。

国家文化大数据工程通过“三库两场景”的重点建设,打造文化产业数字生产闭环。所谓“三库两场景”,即供给侧的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建设和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以及需求侧的文化体验园建设和文化体验馆建设。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将“三库”中采集的数据存储、传输,链接到需求侧的“两场景”和旅游景区、社区等,同时链接生产端的数字文化生产线,并通过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终端用户提供云服务。

新场景“云模式”成新风尚,传统行业积极拥抱新技术

“云模式”从自救手段到引领风尚。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文化业态造成重创,各行业纷纷借助互联网平台自救,虽是权宜之计,但也让企业意识到线下模式的局限和线上平台的机遇。“云展览”、“云演出”、“云娱乐”等逐渐成为居民娱乐的重要方式。

院线电影转网或成为新方向。据《好莱坞报道者》估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院线票房总损失约达170亿美元,助推线上影院新消费场景。电影《囧妈》打破院线首发先例,出售给短视频平台播出。

音视频领域探索创作新模式。随着5G、VR\AR等技术的普及,以及移动端使用习惯的改变,竖屏剧、互动剧等新形式视频内容应运而生。2019年,国内共上线17部竖屏剧,单集时长多数在5分钟左右。此外,芒果TV、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哔哩哔哩等平台均开始布局互动视频,为创作者提供互动内容生产的⼀站式创作平台。

新民生 文化科技融合赋能就业、扶贫、科普

数字创意业态成为脱贫抓手。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利用平台优势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例如,快手开展了“百城县长、直播助农”系列活动,累计成交额达3.6亿元。

文化科技平台推动网络扶智。疫情期间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人次达到20.73亿,网络打破地理时空限制,为边远地区的学生送去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文化科技新业态创造新就业。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类的岗位需求比2019年增加约13万个,而直播行业的招聘需求同比上涨大约134.5%。 

新治理 推动形成现代化治理体系

文化科技融合有助于推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平台赋能、社会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是数字媒体升级政务服务。截止2020年6月,我国政务机构官方微博共计14.1万个、政务头条号8.2万个、政务抖音号2.5万个。政务媒体平台的普及既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度,也推动了政务治理的高效性。

二是数字平台和社会参与共同发挥社会化治理效能。例如,新冠疫情期间,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短视频新闻等互联网应用加速了人们之间的信息共享;舆情地图、疫情风险等级查询、智能辟谣等信息通过数字平台实时发布,并在用户间实现裂变传播,有效避免了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谣言滋生。

  三、数据、算法、网络、装备未来文化科技四个关键节点


01、数据:从文化资源到资产到权力

数据是数字时代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由于数据处理手段的重大突破以及人工智能领域计算能力的发展,文化数据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资料。例如,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中的女主角阿丽塔由8000多件数字制作的模拟人偶合成,整个影片数据占用磁盘空间是《阿凡达》的三倍多,这些数据成为影片成片的重要素材。

文化数据经过交易和整合成为重要的文化资产。为了真正把文化数据变成文化资产,必须对文化数据进行有意义的交换和整合,让整个数据流通起来,成为真正可交易的产品。各种资源形态的原始文化数据经过标准化标记、解构及逻辑关联,中间产品形态的文化数据即可转化为文化资产。

数据资产化催生垄断,数据从资产演变为权力。海量用户数据通过超级平台的人工智能算法测算后,成为用来预测未来和辅助决策的重要资产。超级平台往往在不告知用户的前提下采集、占有并使用用户的私人数据,形成数据垄断,获得大数据支配优势。数据于是从资产演变为权力——信息推送的权力、价格歧视的权力、任务分配的权力。

一是信息推送的权力。平台根据用户画像主动迎合用户需求进行信息推送,使人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墙,形成“信息茧房”效应。

二是价格歧视的权力。平台算法还会进行大数据杀熟,形成价格歧视。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9年7月公布的调查数据,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网购、在线旅游、网约车、外卖等成为大数据杀熟的高发领域。

三是任务分配的权力。平台算法根据骑手、买家、卖家等信息,极限压缩配送时间,外卖骑手执行任务被算法支配。


02、算法:数字时代文化产业的新流水线

工业时代的流水线是专业分工、批量生产。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以降低成本,成本降低进一步扩大批量,成为工业时代的逻辑。这种生产方式导致能源投入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产出的产品比较单一、固定,难以满足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

数字时代文化产业新流水线是大规模算法。数字时代,文化产业通过大规模算法进行多元化、智能生产以及个性化、精准化匹配。能否拥有精准的算法成为文化企业创新的重要标尺。如今,众多的头部互联网文化企业都有自己的算法,例如,今日头条有智能新闻匹配算法,携程、美团等OTA平台有智能调度算法。

算法匹配大数据形成新竞争优势。大数据算法技术并不独特,微软、甲骨文等任何一家科技巨头都能实现,算法技术演变的关键是需要大量的场景、数据进行应用、测算和迭代。不断迭代的算法匹配海量数据可以构成文化科技新竞争优势。基于此,商务部、科技部在调整之后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增加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


03、网络:透明通证、万物互联的文化新生产环境

区块链技术加速形成透明通证的网络环境,解决文化领域版权难题。

过去,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将人、信息、设备、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消费环境。

但传统互联网下的文化产业生产环境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无法解决可信、评价、反馈等问题。而基于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形成的透明通证网络,将加速版权流通,促进数字版权的开发利用。

万物互联、泛在生存的生产环境下未来文化产业形态巨变。

过去,通过社交软件实现“人与人的链接”,通过搜索引擎实现“人与信息的链接”,通过购物网站实现“人与商品的链接”,通过共享单车、无人驾驶等实现“人与设备的链接”。

未来,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特征的ICT潮流,推动从“物联网”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人置身于无所不在的网络之中,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泛在生存带来全民娱乐和全民IP化,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制作者和消费者,文化产业将呈现升级、融合、重塑三大方向。


04、装备: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参与下的硬件升级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彻底重组传统制作流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参与的影视制作,通过智能拍摄、自动剪辑与生成、虚拟预演、可视化增强等流程再造,将有效节省人力和制作成本,大幅度提升制作效率和质量。

在AI辅助后期制作领域,爱奇艺打造了爱创媒资系统,可以实现身份识别、表情识别、镜头识别、自动剪辑等功能,辅助大型综艺节目制作。

在AI辅助自动生产领域,影谱科技首创推出机器自动化生产视频引擎MAPE,可实现视频自动生成、可视化增强、智能剪辑、辅助安全审查等功能,有效降低制作投入、提升视频生产效率。

在虚拟预演领域,电影《狮子王》采用实时虚拟预演系统,运用游戏引擎和游戏制作方法,实现动态实时渲染,全面提升了电影制作流程、剧组分工,乃至电影的呈现方式。 

新一代科技应用促进文化硬件设备迭代升级。伴随着VR/AR、裸眼3D、全息投影、交互投影等技术的发展,文化体验装备也将不断升级,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展。

在交互体验设备方面,索尼新推出了空间裸眼虚拟显示器ELF-SR1,用户无需佩戴任何设备,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就可以渲染逼真的3D对象。

在新一代投影设备方面,Moment Factory运用全息投影、投影映射、多媒体设备打造定制化、沉浸式夜游体验。

在智能演出设备方面,大型无人机灯光表演秀,通过826架无人机通过控制,组成各式各样的图案,点亮夜空。

四、站在下一个五年的起点展望文化科技重点发力领域

1.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主要方向:标准化采集、存储、标注;大数据关联解构;从生产到体验全链条服务;数据闭环、应用开放 。

2.媒体融合

主要方向:超高清全媒体显示;全媒体智能生产;全媒体精准传播;全媒体内容监测。

3.智慧设计

主要方向:跨学科、跨领域工业设计;自适配生产创作;人机交互设计与决策;群智协同设计创新。

4.智慧制作

主要方向:AI自主创作;AI辅助生成。

5.智能影音

主要方向:动态渲染;数字孪生;虚拟预演。

6.泛娱乐文化体验

主要方向:高沉浸式;强互动式;感官冲击;思维认同。

7.区块链版权服务

主要方向:版权确权;版权交易;版权保护。

8.全域智慧旅游

主要方向:信息集成;资源集成;服务集成;智慧体验。

9.数字文化装备与设备

主要方向:超高清装备;沉浸式音频装备;交互投影装备;智能演出装备。

10.文化安全与文化治理

主要方向:主动预警;安全体系;信息监管;社会治理。

相关链接:

2019《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经文化产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中国文化 科技融合 文化科技发展

2730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