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从创作者到策展人,她和朋友们「徒手」办起了属于创作者的动画节
-
原创 2020-11-17
本文来源于:动画学术趴
作者/朱彦潼
编辑/彼方
“我们可以通过创作、观看和讨论动画作品,连接人与人的内心,滋养我们的精神。”
前言
比起日常生活中占据我们视野的主流商业动画,独立动画总显得有些神秘。这些创作大部分都基于导演个人或小团队独立完成,它们未必符合商业运作的规律,但往往能承载更丰富多元的审美价值、更独特的个性和创作者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
今天文章的作者朱彦潼,是一位知名的独立动画创作者。10年前,她曾留学日本,并师从奥斯卡提名的独立动画大师山村浩二。
朱彦潼
她的个人作品《杯子里的小牛》曾在世界各地的动画节展上收获过一系列极高的荣誉,可以说是青年动画导演中的佼佼者。
《杯子里的小牛》
然而从2018年开始,她转而成为了一名动画策展人。她作为艺术总监,和几位费那奇动画小组的成员一起,共同发起了费那奇北京动画周。
2020年11月,第二届费那奇北京动画周开幕在即,动画学术趴特别邀请到朱彦潼,请她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聊一聊她从创作者转变到活动策划者的心路历程。
文末有抽奖福利哦~
说起费那奇名字的来历,不得不翻开书说一下动画的历史。
有一种古老的动画玩具叫做“费那奇镜”,是1832年由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托和奥地利人西蒙·冯施坦普费尔发明的。它通过视觉暂留原理,在电影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年代里,就可以让人们看到画动起来的有趣现象。
现代人还原的费那奇镜
这个名字最初是由独立动画作者卫诗磊运用在他2015年所发起的费那奇动画小组中。
卫诗磊
费那奇北京动画周是一个从2019年开始举办的动画活动,它由一群频繁出入于世界动画节展的中国独立动画创作者共同发起。
我在初创之际,很有幸地被推举为这个活动的艺术总监。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把自己的工作重点从动画创作逐渐转移到动画策展中去。
费那奇2019北京动画周 闭幕式
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这可能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问题,需要从我的个人经历谈起。
我曾是日本动画的粉丝。上高中的时候,我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把自己浸泡在动画和漫画的世界里。
回忆起那时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几乎都在和同学交流彼此喜欢的动画作品的内容。那时我们看的日本动画确实非常有意思:庞大的世界观、作品背景与编排巧妙的叙事......我至今仍对这些作品充满了感情。
彼时,《NANA》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之一
那时,我会和同学一起结伴去大城市参加与动画有关的各类活动,寻找相似的动画爱好者和更大的群体。(后来我知道,这种动漫活动和国际上的动画节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但参加了几次这种活动之后,我还是感觉到有点失落的。
会场上,大量的商业信息充斥在我们四周,对作品像是一种过度的消费,别说见到作者了,我几乎都听不到什么对于作品内容的探讨。我渐渐觉得,这还不如我放学路上跟同学聊得有意思呢。
最初接触到独立动画则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独立动画这个说法还没有被流传开,只是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不太一样的动画资源。什么“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精选集”,或者“世界著名动画100部”,听起来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标题。
然而点进去一看,第一印象却是,这画得也太糙了吧!
当时在一个巧合之下,我看了唐·赫兹菲尔德(Don Hertzfeldt)的作品《退货》(《Rejected》),几个火柴棍和香蕉人组成的简笔动画,庄严的交响乐之后是傻极了的对话。
《退货》
我心想,这也能算是动画吗?但这一看,就刹不住车了,我越看越想看。因为每一个作品的风格都不太一样,它们不像商业动画那样制作得极其精美,但手工感却很强,粗犷的线条里,好像蕴含了更多“人的味道”。
直到看了山村浩二的《头山》(《 Mt. Head》)之后,我彻底被作品的魅力征服了。
《头山》中,不但有表面上滑稽可笑的人物表演,还有背后深刻的思考和哲学内涵,它几乎包含了我心目中理想动画的一切。2011年,我非常幸运地考上了山村浩二老师任教的东京艺术大学动画专业,并成为了他的研究生。
《头山》
之后,我作为观众,第一次参加了真正意义上的动画节——世界四大动画节之一的广岛国际动画节。在主放映厅的影院里,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了许多高质量的动画作品。关灯之后,一部部的动画作品就像是一个个的创作者的梦境,充满着他们的个人色彩。
其中,《梦绳》(《Sleeping Cord》)是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映后,我遇到了这个作品的创作者:来自波兰的女动画导演玛尔塔·芭耶克(Marta Pajek),她就像她的作品中的女主角一样,有漂亮的眼睛和深深的黑眼圈。
《梦绳》
广岛动画节有很多老铁杆粉丝,他们中有从事与艺术相关工作的,也有完全不相关的职业的人,但是每年都会来参加活动,并且拿着展册到处寻找动画作者。
和他们交流时我发现,对这些作品的喜好,其实是非常个人的东西,每个人喜欢的作品都不大一样。比方说有观众就说他对《梦绳》毫无感觉,那年广岛《梦绳》也没有获奖。
但我至今都没办法忘记观影时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细腻感受,我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与作者之间强烈的精神共鸣,发现他人和自己极为私人的感受是一致的。这种体验恐怕只有在独立动画中才能寻觅到。
那次参加广岛动画节,让我看到了世界动画最新的前沿,实在是大开眼界。当时看到的动画和遇到的动画作者,对我之后的创作有着极深的影响。
2012年摄于广岛国际动画节
2014年研究生毕业以后,我耗时2年创作的作品《杯子里的小牛》入围了多个国际动画节,也让我得以有机会参加这些早有耳闻的动画盛会。
“父亲为了让4岁的女儿囡囡喝牛奶,便对她说杯子里有一只小牛,牛奶喝完后就 会看到。可是等牛奶喝完后,父亲又说,小牛被你喝到肚子里面去了。就这样,父亲每天对囡囡说着各种谎言,囡囡渐渐开始不相信这个撒谎的爸爸了。
——《杯子里的小牛》剧情概览”
我在俄罗斯参加了航船上的KROK动画节,在德国参加了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在奥地利参加了Tricky Women国际女性动画节。
KROK的航船
在放映了自己的作品后,我用不太熟练的英语与外国观众、作者和策展人交流,但似乎我说的东西他们很容易就能明白,好像看过了动画,相互之间的交流就不需要用太复杂的语言。
2014年《杯子里的小牛》在俄罗斯KROK国际动画节获得大奖 朱彦潼(右下)
我曾在Tricky Women动画节上遇到一位本地观众,她非常腼腆地过来跟我分享她和她父亲之间的故事。她说因为我的作品,让她想起了自己和父亲之间多年前的回忆,平时她从不和人提这件事,但实在想跟我说一下。
我很惊叹,与第一次见面的人能有这样深的交流,我之前也从未想过自己的作品能够激起他人这么多内心的波澜。通过直接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创作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交流的形式是无法被取代的。
Tricky Women国际女性动画节现场
而在去过世界各地很多动画节展之后,我慢慢发现,也不是所有的动画节都那么让人称心如意。
有的动画节办得太大了,在比重上会失衡,会脱离动画创作的核心。参与者更关心的话题是作品快速变现的可能性,或者就是一窝蜂地追逐动画界的大腕名流,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参加的各类动画活动,有一种在大市场上的迷茫感。在这种利和名的双重袭击下,刚起步的独立动画作者们会显得无足轻重,其中一些人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
我渐渐感觉到了自己愿意参加的理想的动画节该有的样子:无论规模大小,它都应当是以作品和它的创作者为核心的。它应当是一个观众与作者之间面对面互相交流,探讨作品、探讨创作的很纯粹的地方。初出茅庐的年轻创作者们,能够被这样一种价值观保护起来,能够更加坚定地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
在2014年的广岛动画节上,我结识了中国动画作者陈莲华。他从事动画创作已有十数载,作品屡次在国际动画节上入围获奖。后来通过他的介绍,我又认识了独立动画作者卫诗磊。
陈莲华
2015年情人节,费那奇动画小组由卫诗磊正式发起,邀请了多位独立动画人参与制作特定主题的GIF动画,并在费那奇动画小组的公众号上发布展示。
费那奇的概念与山村浩二“回到动画原点”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东京艺术大学动画专业首届毕业展的封面和后来费那奇北京动画周的LOGO(由伊大伟设计),用的都是费那奇盘的元素。
东京艺术大学首届毕业作品DVD封面
2018年,受到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发起人皮三的邀请,我第一次从事了动画活动的策展工作。我与我的先生,旅法动画作者陈晨策划了“变形的隐喻”第七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并与当时论坛的艺术总监,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动画专业毕业的俞悠洋共事。
俞悠洋
只不过,第一次策展,我们就遭遇了经费和人力的严重不足。在精简规模的同时,我们几乎可以说是“徒手”把活动办起来的。
最终,依托于林象文化的专业放映团队和首创·郎园提供的场地、大量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和观众们支付的入场门票,让那届论坛得以成功举办。尽管还是有很多不周到的地方,但活动结束后,有观众异常兴奋地对我说,这是她参加过的最好的动画活动。这给了我十分大的鼓舞。
“变形的隐喻”第七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 海报
一路跑下来,我发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徒手”也可以操办理想的动画活动的方法。
一方面,前一年活动充分说明了独立动画在北京是有观众的。独立动画的价值并不在于多精美的画面和完成度,更在于其中蕴含的“人的味道”。它可以在精神层面上激起更多的共鸣,也可以包含更多元的审美口味。有这样需求的观众,其实隐藏在各种文化艺术爱好者中,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渠道,把他们找出来。
另一方面,外语对白的翻译和高质量的放映环境,可以让作品以最优的方式呈现。之所以过去独立动画总停留在小圈子内传播,我认为很大原因就在于它的放映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并且很少有人去帮助它跨越语言的屏障,给予观众理解它们的可能性。
在足够好的观影条件下,观众可以体验“共同进入创作者的梦”的感觉,可以更加沉浸地体验艺术作品本身的魅力。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认真和有专业态度的工作得以实现的。
费那奇2019北京动画周 放映现场
把握住这两个方面,再加上对动画创作核心的坚持,即使是只依靠社会资源和热爱独立动画的观众的支持,也可以把活动办起来。虽然它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规模,但是它也因此可以保持纯粹和独立。后来,我们又与后山独立动画放映和展览的策划者刘豪格合作,逐渐组成了日后费那奇北京动画周主力策划团队的雏形。
费那奇北京动画周主力团队
2019年3月3日,为了在中国打造一个理想的动画活动,我们正式决定共同发起费那奇北京动画周。我们吸取了之前各自办动画展的经验,花费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精心打造了首届费那奇北京动画周。
从征集作品开始到现场执行,每一步重要的工作都尽可能地参考着国际精品动画活动的标准,并经过组委会的慎重讨论决定。
费那奇北京动画周奖杯
同时,作为活跃于国际动画节展的创作者,我们有很多彼此信赖的海外朋友,这也有利于让国际最新最优质的动画短片,通过我们和中国的观众见面。
我相信,每个创作者的创作起步阶段,都需要这样一个开拓视野的契机——我的个人创作就是因为参加国际动画节而迅速成长起来的。举办一个国际参与的动画活动,可以很好地影响国内年轻的创作者和学生,让大家了解世界范围内动画的水准,与国际同步、共同成长。
去年第一届举办,我们便邀请到世界四大国际动画节之一的渥太华国际动画节艺术总监克里斯·罗宾逊(Cpis Robinson)作为我们的单元策展人和终审评委。去年他参加活动时不禁感叹:“一个只有一个放映厅的动画节,也可以办得如此有凝聚力。”
评委奥丽希亚·舒奇娜、费那奇奖获奖者沈杰和评委克里斯·罗宾逊
11月18日,第二届费那奇北京动画周开幕在即。因为疫情的影响,海外的入围作者以及评审都无法来到北京参与线下活动。
虽然如此,我们的放映并没有丝毫降低质量。相反,由于去年举办后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一些国际知名的动画创作者,比如山村浩二、西奥多·乌舍夫(Theodore Ushev)、蕾吉娜·佩索阿(Regina Pessoa)、和田淳等,也参加了我们的竞赛,这让今年的竞赛单元格外具有可看性,也让赛事的结果充满悬念。
费那奇2020北京动画周海报 主视觉设计:梁电
同时,我们在小市集上增添了更多可以让观众参与进来的版块,即使是动画的初学者,甚至素人,也可以和我们共同体验创作的乐趣。
小市集将会准备共创用的手翻书,开放给所有的观众自由参与再创作
我想,创作者的灵感就像是黑夜中的火炬,经过传递,可以点亮他人心中的火焰。今年,我们在这个全世界的线下动画活动都遭遇困难的时期,坚持举办第二届费那奇北京动画周,为的就是把创作的火种继续传递下去。
独立动画之于人的作用,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我们可以通过创作、观看和讨论动画作品,连接人与人的内心,滋养我们的精神。今年的终审评委,国际策展人戈本・施默(Gerben Schermer)对我说:“我非常相信你们的动画节的价值观,希望费那奇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费那奇2020北京动画周 黑糖盒子艺术中心 放映厅
抽奖福利
奖品
费那奇2020北京动画周
3张 竞赛单元单场票
(致这个时代的九首小诗丨主竞赛单元 2B场
开场时间:11 月 19 日 16:30-18:30)
+
3套 动画周周边大礼包
(单套价值365元)
开奖时间
11月17日 16:30
注意:赠票和赠品现场领取 建议提前 40 分钟到场。
※点击下方小程序参与抽奖※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