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0
- 0
分享
- 光影助力内容型营地!看中国国家地理如何用科技深挖地理文化?
-
2020-10-30
近日,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打造的全国第一个营地正式开营!《中国国家地理》首个营地选址于淄博,淄博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质构造变迁塑造了其独有的景观,古生代海洋沉积体上发育了喀斯特地貌,形成“溶洞”奇景。火山岩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台地、熔岩被景观,还发育了独特的地貌白色景观。
《中国国家地理》淄博营地总建筑面积900㎡,秉持“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之理念,深入探索与挖掘淄博自然、地理和历史资源,主题聚焦在了齐地风貌和本土动植物,旨在天地的镜相里,以深厚的淄博文化为根基,打造国内独特的文化、自然科普以及户外运动的优质目的地。
营地分为地理文化馆、户外探索基地、系列运营活动几个板块,通过这三大核心板块呈现淄博的“海岱齐风、葳蕤自然”,倡导万物一体、和谐共生的关系,以及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营地自然教育,从而打造一个不设围栏的自然体验地,一个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营地公园,也是国内首个本土营地IP主题公园。
区别于传统展馆,地理文化互动体验馆由中国国家地理专业内容团队,深度挖掘、梳理淄博山河之美、人文之盛,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多媒体声光电以及互动场景支持技术,以创意互动、数字沉浸体验等高科技方式展现淄博之美。
地理文化互动体验馆从淄博三千多年的城市记忆中,撷取齐长城、姜子牙,以及诞生于此的中国第一部农书《齐民要术》等代表性亮点,融汇进 11 项沉浸交互体验。在这里,你可以走进三棱镜空间,换一种视角感受齐地之美。
以“时空隧道”为例,它从文物中提取了齐地独具特色的瓦当纹、陶器纹、雨点釉,以及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字,设计出一组变幻莫测的几何艺术阵列。
时空的另一端,是“齐国往事”。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齐地已经屹立于东方,它是春秋五霸之首,也位列战国七雄之冠。
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孕育出中正平和的齐韶;也是足球的发源地;琉璃如月之照、窑口火光千年不息;《齐民要术》则留下了先民关于因循自然、驯化植物的农事经验。
展馆将《孔子闻韶图》转换成了动态、可触发的体感交互,当你触摸孔子周围的人物,流光浮动中琴、瑟、笙渐渐出现,由三组乐章构成的《风·雅·颂》组曲奏响了。
在“琉璃之城”前,与提取自釉面的数字艺术画面互动;在玻璃砖铺就的“齐长城”前,看齐地历史风云变幻;走进数字光影铺就的星空湖水中,感受自然的静谧和美好。
展馆内容共建方面,项目邀请到了作家马伯庸,作为文史故事讲绎者,共建了“对话古今”板块。将齐地的历史文化知识,转化成趣味、可感的语音导览体验。展厅内扫码即可收听、查看。
除此以外,营地还以不破坏自然为准则,倡导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为目标,开辟了户外探索基地北斗台地,包括野营区、分级别徒步线路、无动力游乐设施以及适合当地的户外运动等,并自主研发了昆虫、植物、化石等相关课程,以期为游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户外体验。
北斗台地入口处的生态鱼塘和垂直花园,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
鱼塘分深浅两层,保证鱼和草的和谐共生,为了给水生物们一个清爽的家,池塘配备了6个物理净化仓,净化后的水,以人工叠泉的形式重归池塘。
营地上帐篷排列组合成的北斗七星,被分别命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与命名为“北极星”的地理文化互动馆遥相呼应。
在考察研究当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台地还从源头规划种植了 300 多种乡野植物,挖掘呈现了花椒和花椒凤蝶、马兜铃和丝带凤蝶、椿和斑衣蜡蝉等华北代表性物种。围绕这些物种,自主研发了昆虫、植物相关课程和趣味体验,及相关衍生品,初步形成了文化体验消费的闭环。
项目团队旨在希望换一种视角和体验方式,让人们在自由观看、交互和探索中,了解到当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在旅行中完成从审美愉悦到知识习得的蜕变。
营地的后期持续运营,将会策划开发与当地文化关联的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倡导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为目标,营地开辟了户外探索基地北斗台地,包括野营区、分级别徒步线路、无动力游乐设施以及适合当地的户外运动等,并自主研发了昆虫、植物、化石等相关课程,以期为游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户外体验。名人、大V 等影响力嘉宾做系列驻场项目及活动,为营地持续引流,并策划系列营地教育内容,为孩子们提供高品质的营地自然教育和完善的营地教育服务。
淄博营地并非独立的营地建设项目,它以营地形态切入颜神古镇文旅市场,为当地文旅景观带来更多亮点,升级游客群体,培育城市的消费新业态。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自然带和最丰富多样的景观类型,因此,中国国家地理营地还将计划根据气候带及生态系统,将中国划分为近50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并挖掘每一个地理单元的本土地域特色在营地中呈现,以科学的视角和科技的手段,梳理、呈现每一寸土地的差异化之美,开创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创文旅IP。
光影家园,致力于成为光影文旅公众平台。我们会从光影文旅行业政策、市场、案例及深度分析等方向,让您全方位一站式看懂光影文旅,读懂我们的光影故事。
信息和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免责说明:本文信息仅供分享,若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光影圈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