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芝士辩论局] 沉浸式展览=“旁氏骗局”?商业or艺术?
-
原创 2020-08-27
本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
# OF芝士辩论局 #
Of COURSE全新推出的一档辩论交流栏目,在这里我们会和大家讨论有关新媒体艺术的各种有趣的话题,不论你是该领域的从业人士,或是对新媒体艺术感兴趣的人,我们都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
01 今天你有被“沉浸式”艺术展打卡了吗?
昨天是七夕节,在网上看到有的广告的标题为:爱她!就带她去看一场浪漫的沉浸式展吧。(其实吧,女生的心理更期待的是红包不是门票。)
加上各大主流媒体把沉浸式展览宣传的天花乱坠,从多个维度分析出沉浸式展览的优点,甚至teamlab的沉浸式展览还上了微博热搜榜。
(Team lab —花与人谷:迷失,沉浸与重生)
细思极恐后,究竟是我们打卡了艺术展,还是在商业的推动下被沉浸式艺术展打卡?
就拿“全世界都疯狂的”teamlab来举例: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teamlab?它是最初只有4个人的数码技术与艺术跨界公司,没错,公司啊!公司的目标是什么呢?利润!利润也就意味着赤裸裸的商业。正是因为他们成功的将沉浸式展览包装成一个:你不去打卡就out的景点。它的成功刺激到资本,引发了很多完全没有艺术内涵的沉浸式展览的扩展。
当你站在硕大花海瀑布展厅里,你的面前是利用交互投影技术制作的影像,旁边挤满了观众,偶尔还有情侣在那里卿卿我我。
(某沉浸式展览人太拥挤,观展人都在拍照)
观众确实很难在里面思考主体性的交流特质、人与艺术的关系、自我与它者的关系,以及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倒是看着大家争气斗眼凹造型拍照比看展更有趣。
无独有偶,目前“沉浸式”这个概念的爆火也离不开商场的助力,商家更愿意拿“沉浸式”来当做吸引人目光的噱头,更好的吸引顾客。
例如,武汉光谷K11商场,活动现场以及所有的主题都是粉红色的。意思是,陈列的物体都是粉色的,让顾客沉浸其中,缓解了日积月累的焦虑和压力。
(武汉光武K11商场以红色为主题,以此缓解顾客压力)
这就是所谓的沉浸式购物展览吗?就是因为这些快闪店打着“沉浸式”的标语用来营销,让很多普通群众对沉浸式展览产生很大的误解。
02 这就是沉浸式展览的未来?
难道沉浸式展览只能悲催的沦为商业的牺牲品了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家早就已经将自己艺术作品与科技相结合起来,开发出更加“亲民”的艺术品出来。如果说传统展览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观众在被动地接受信息,那么“沉浸式”展览确实可以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其中,并且能让触觉、听觉等一起被调动起来。
《感觉即真实》由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和
中国青年建筑师马岩松联手打造。
(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在制造颠覆性的艺术形式与艺术体验上的惊人创造力。借助光线、色彩、水、天空和气温,他能将空无一物的巨大空间化为能给观众带来神秘体验的人工环境。埃利亚松的作品邀请观众置身其中,以体验引导人们去关注个体的感知变化。)
草间弥生的代表作《无限境屋》
(日本波点女王草间弥生持续创作的 “无限镜屋” 系列几十年来依然是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热门展品,这个作品也以令人眩晕的有限与无限、空间视觉上神秘的延伸、以及自己与他人之界限的混淆而成为许多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的作品。)
兰登国际《雨屋》
(《雨屋》使用3D跟踪摄像头随时监控参观者的动作,并把相应位置坐标传输至计算机,再由控制系统关闭参观者头顶水管的电磁阀。在这场借由科技之力创造的神秘大雨中,人与人、自然、机器之间的联结,显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密。)
沉浸式展览本身没错,随着科技和AR技术的高速发展,艺术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大,艺术家们尝试突破,作品从平面到空间、从单边到双向。
相信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期待的是高质量的“沉浸式”展览,不是打着“互动、光影”的噱头随意圈钱的工具。
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东西走着走着就变味了....不热爱,请善待!
OF做了好多期有关交互投影的文章,因为交互投影与沉浸式展览是息息相关的,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引发了上面的思考。因此,OF的小伙伴主持一场关于“沉浸式展览的商业价值究竟是大于艺术价值吗?”的辩论。
本期辩题:沉浸式展览的商业价值究竟是
大于艺术价值吗?
正方:艺术大于商业
反方:商业大于艺术
以下为OF芝士局成员的内部辩论
????欢迎围观、吐槽????
对于沉浸式展览的价值孰重孰轻,正反方各执一词,甚至还会出现非常片面的观点。因此我们没办法妄下定论,但是小编对沉浸式展览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它的未来一片光明,并不会彻底的沦为商业的附属品!它是未来新媒体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看完这篇文章的你,有什么自己独到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
编辑:Lilian James
审核:Wen.W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https://www.mei-shu.com/famous/25613/artistic-149697.html
http://art.china.cn/txt/2020-08/01/content_41240036.shtml
http://www.cgtiger.com/hynews/0Q411H2020.html
https://sy.house.ifeng.com/news/2019_09_2552331956_0.shtml
OF COURSE与全球顶尖高校合作,集结教育家、艺术家和工程师一起研发科技艺术跨界课程、新媒体艺术展览和科技文创产品。服务于全球科技艺术专业高校师生、设计师、创意程序员和科技艺术爱好者。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