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丽水街实景上演《牡丹亭 .惊梦》 是永嘉寻求文旅融合的一种尝试
-
原创 2020-08-05
本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耕读永嘉
编者按:永昆源于南戏,也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作为南方昆曲的一个流派,流行在温州永嘉一带,与苏州昆曲基本相似,但曲调稍紧,节奏较快,其道白多用温州方言。它的表演质朴粗犷,行腔明快流畅,生活气息浓郁,一直保留有南戏声腔的遗韵,是戏曲史上罕见的宝贵遗产。永嘉在此前抢救、传承、发扬可谓不惜余力,此番永昆与楠溪江古村落相融合的独特意蕴更是一种接地气的创新,可谓是:古村韵味风相送,华服声腔绕水飞;熟悉方言多道白,戏中笑泪一同归。
这种创意尝试离常态化有多远?
一袭水袖丹衣,一曲醉人永昆。暮色降临,精巧雅致的丽水街华灯初上,曲径通幽,古树虚掩花窗,古乐奏响处,一场如梦似幻般的沉浸式实景演出在园林深处拉开了序幕。
7月26日晚,永嘉昆剧团联手永嘉旅游投资集团,共同打造了永嘉昆剧团首部实景永昆《牡丹亭.惊梦》,惊艳亮相丽水街,实景演出加上走演的形式,一改往日昆剧在人们脑海中遥不可及、距离感太强的印象,拉近了游客与戏曲的距离的同时,也还给了汤显祖一个最真实、最纯粹的牡丹之梦,更是一种文旅融合的创意尝试。
让戏随人而走,让人因景入戏
安静的夜晚,皓月当空,戏台传来阵阵古琴声,有女子低唱,有游客欢笑,有朋友互道安好,长廊里一溜灯笼倒影也欢跳,漾开阵阵极细的波痕,涟漪潋滟中仿佛映现出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互相依偎的朦胧身影。
在20多分钟的演出中,在丽水街的大美风景中,基于杜柳二人的日后姻缘,花神调皮施法,让丽娘走进自己的梦境中,与翩翩公子柳梦梅相遇。大梦惊醒一场空,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
剧情跟随着演员的步伐层层推进,从接官亭、琴屿移至琴山戏台,走过蜿蜒小径,穿过人群,跨过石板桥,最后乘船至湖心岛,游客的目光一直紧紧追随,前往丽水街不同角落的同时,也走进了杜丽娘的梦里一春。
“游客就站在离她们不到1米处,演员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媒体人小郑叹道,游客一改传统剧场式、厅堂式的观看方式,可随着演员的表演进入演出场景之中,走走停停,沉浸其中,一边聆听永昆的唯美曲调,一边领略古村落的诗意之美。
“我不是第一次来丽水街了,这样的演出氛围好,投入度高,很喜欢这样的体验。现场表演很细腻,展现出一种人文情怀,让我感受到了永昆与楠溪江古村落相融合的独特意蕴。”现场,摄影爱好者老金全程跟拍,他表示,将物质文化遗产丽水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昆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尝试,创造出了更多的文化价值,真正让人体会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
精心编排一月余,自嘲为“一场薛定谔的演出 ”
“这样经典的文本,以实地实景来呈现,将游客从以往的听戏,转变为如今的‘跟戏’,是表演形式的创新。”永嘉昆剧团副团长冯诚彦介绍,为了完美结合古村与昆剧的园趣曲韵,注重古典故事营造和古村景致相契合的整体性,表演团队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编排,导演俞鳗文、执行导演喻怀正根据实地考察丽水街后,选了《牡丹亭》中《惊梦》这一折。“剧情以柳梦梅走入梦境为主轴,让爱情故事和环境融合得更贴切,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地穿越到400年前的世界,既还原了《牡丹亭》中的亭、台、楼、阁等梦幻景致,巧妙利用丽水街的布局规划演出路线,配合灯光音效,使游客沉浸在实景中欣赏表演。
为了排好这一折戏,主创们不记得自己在丽水街走了多少遍,用脚丈量每一处场景,精确到步。来自永嘉昆剧团的青年演员南显娟、黄苗苗分别扮演第一幕和第四幕的杜丽娘,站在古亭里、石桥上、小舟里、轻歌曼舞,一唱三叹。杜晓伟饰演柳梦梅,扮相英气俊朗,唱腔如裂金断玉。
“永嘉昆剧团的《游园惊梦》演过很多场了,但是实景演出还是第一次,虽然唱词不变、角色不变,但和游客距离这么近,还要淡定地穿过人群,对台词和表演都是很大的考验。”南显娟表示,晚上8点开演,团队下午2点左右就要到场,开始化妆。穿上水衣、褶子、对披,包得严严实实,还没开演就一身汗了;不会游泳的黄苗苗则是强忍着不适上船、下船;杜晓伟表演中要穿着2寸半的高靴穿过人群形成互动,一不小心就崴脚。演员们要在多处场景之间奔走,加之要留心脚下的细石、青苔,分分钟是对“不出戏”的考验。
冯诚彦开玩笑说:“这是一场薛定谔的演出”——你永远不知道在现场会遭遇什么样的突发状况。
演出挑战来自方方面面。
风雨天气,只是该戏诸多不可控因素之一。把《惊梦》放置在园林实景中,挑战来自方方面面。“白天不能演,雨天不敢演!”譬如,演员一套演出服动辄上万,裙摆在雨天易脏,还不能洗,一洗就“毁”。
演出没有专门搭建舞台,而是充分利用丽水街的实景。
“因为这里每一处亭台楼榭、每一棵树,都是受严格保护的文化遗产,我们在灯光、布景方面受到了很多很严格的限制……”冯诚彦介绍,前期彩排中,园中不允许搭建脚手架,导致灯光设备无法安装,使得灯光效果欠佳,只能将灯光“伪装”成鸟巢等自然物进行改善。
与传统剧场不同,园林里的演出对于灯光安排颇具挑战。全新的灯光系统,邀请了上海来的灯光师进行操作,剧团灯光师吴胜隆必须在短期内学习掌握,“更好地让游客达到沉浸式的‘入其梦、触其行、感其情’”。
如何契合游客需求,满足喜爱观演人群的愿望,考验剧团的应对智慧和传播创造力,为此,导演将梦神舞蹈进行了改编,一改过去的戏曲程式化,融入现代舞蹈元素,既传承了传统文脉,又融入了现代创意,让戏随人而走,让人因景入戏。
而正是抛开镜框式舞台,摒弃剧场式呈现的演出,凭借唱腔和身段真情演绎,同时结合现代舞美、灯光,虚实相间、动静有度,凸显昆曲的极致美感,最终呈现了一场不负众望的视听盛宴。
寻求常态化方式,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
古人秉烛夜游,今日,游客随着演员一步一入戏,复现当年《牡丹亭》。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激发消费潜力,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丽水街《牡丹亭.惊梦》实景演出,高品质演出给游客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化活动和住宿餐饮的配套体验,提升了古村的文旅价值。深度打造永昆常态化沉浸式戏剧品牌,让优秀文化资源亮出来、活起来、传下去。”永嘉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方雷介绍,接下来,永昆实景演出正在寻求常态化的方式,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搭配美食摊铺和新潮有趣的文化市集,能够为夜间经济注入活力,提供公众别样的娱乐情景。
《孟姜女送寒衣》剧照
永嘉昆剧团团长徐显眺表示,昆剧实景演出作为一种颠覆了传统戏剧里剧目和游客关系的戏剧形式,它的成功可以侧面反映出,相较于以往,如今的游客们对戏剧产生了更多期待和需求。而要实现常态化,还需解决剧团人员与经费的问题。“目前永嘉昆剧团总共48人,为了此次演出,还特地从瑞安租借了6位‘梦神’,两化妆师都是外请的。”徐显眺说,楠溪江与永昆是永嘉的两张名牌,而谢灵运和永嘉山水留下了美丽足迹,如果可能,他们希望将《谢灵运》改编成实景昆剧,挑选更多合适户外实景演出的剧目,带给游客独一无二的观演体验。
“耕读永嘉”征稿启事
“耕读永嘉”微信公众号旨在系统梳理永嘉历史文化,将永嘉历史文化打造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进行呈现,让永嘉文化故事和重要历史人物“活起来”“立起来”。编辑部诚邀各界专家、文史爱好者、市民踊跃供稿,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丰厚稿酬。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邮箱:gengduyongjia@qq.com
邮寄地址: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1710室 永嘉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收)
联系电话:0577-57882206
来源/耕读永嘉
作者/潘益风 陈胜豪
视频素材:徐枫翔 郑光义
编排/小圆
责编/汤海鹏 杨文宾 汤无名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耕读永嘉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