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2020国美毕业展抢鲜看:公共空间艺术系毕业创作揭秘
-
2020-06-28
本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
公共空间艺术——
不必永久地存在;
不必老生常谈的方式投射众人皆知的主题;
必须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期望;
必须依靠其灵活性与适时性反应现状
公共空间艺术系设立于2002年,由公共雕塑、场所空间艺术、景观装置艺术以及艺术工程与科技四个工作室组成。旨在公共空间艺术背景下建立融艺术与人文、造型与设计、传统与当代、公共艺术理论研究与创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当代公共文化精神和公共空间艺术创作与设计能力的高级人才。
公共空间艺术的导师都十分注重学生个人的创作思想,每一位毕业生所要表达出来的理念都不一样,作品的展示十分丰富;但是他们的创作始终不离对于「空间.公众.媒介」的探索。
“公共艺术是一片崇尚自由,创造和幻想的天地,其关键并非在于树立又一座供人景仰的纪念碑,而是去创造一个机会,一种场景,让观众以崭新的角度和明晰的视野回望这个世界”。——帕特里夏 菲利普斯《公共建造》
本次毕业展主题「共同生活」包涵两重意味:作为群类的「共」,以及人之为人的「同」。公共艺术也用自己的艺术语言阐释着这个主题。
公共雕塑
公共雕塑反映出雕塑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一种与公众生活紧密联系的艺术,使艺术品与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互动,公共雕塑创作设计实现了公众从被动接受者到艺术创作过程参与者的转换。
公共艺术强调“我们”,但艺术创作又是很自我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对艺术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是由很多的“我”组成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来定义“我们”。个人与公共的关x系也是公共雕塑思考的问题。
作品正在如火如荼的制作中
作品效果
展览光线测试中
作品组装已完毕
灯光特效加载完毕
作品效果已完成
展厅一角
抢先领略公雕毕设演示视频......
公共雕塑创作以特定的场所空间、环境性质为前提,还要注重公众的审美旨趣和感受。由此,公共雕塑作品成为了一种与公众生活和文化权利密切相关的视觉样态,从而实现了从艺术家强调自我体验和观念表达, 到对大众审美情趣关注和生活审美化追求的转换。
场所 空间 艺术
场所是在这个大众娱乐时代探讨公共空间中艺术导向和实践问题的新课题,它可以探讨世间无形的情感连接,也可以探讨空间中各种能量的多元视觉样式。今年场所空间艺术的毕业创作主题是:场所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是人与自然相处中造就的历史与风俗;人与人相处时所构建的关系;对特定地点的记忆与想象;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文化身份迷失问题之对策,等等。场所·空间·艺术始终站在人的视角,探讨场所的力量所能带给社会转型的启发;场所思考的不只是物理世界的视觉思维问题,也关注精神世界的健康、永续等价值。
作品部件
作品小稿
放大之后的效果
调试是永恒的主题
表面处理
透过表面,能看见什么呢?
作品布置完毕
测试效果
作品最终效果
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人并非只依靠物质世界生存,也需要依靠与自己的心灵相关的东西, 这次毕业展作品表现的有身份、地点、情感、事件、记忆……,这些无不体现着场所感,我们是场所感的构造者也是场所感的体验者。
景观装置艺术
景观装置艺术的感人力量总是通过物质和美学相关法则表达出来的,同时,物质、经济、科技也直接影响着景观装置的发展。我们应将景观装置放在整个人类广阔的空间中作全面的审视,使其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时代性标志的符号。景观装置艺术是装置艺术与景观作品的融合,是诠释景观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强调与人之间的精神行为互动,提升整个景观环境的品质。
制作中
调试组装
人山人海中
大风车吱呀吱哟地转
效果呈现
作品效果
请问,毕业展咋样了?
景观装置工作室的创造研究在景观环境中具有独特作用的艺术装置,是装置艺术与作品的融合,是诠释景观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景观设计与人们思想交流的一个载体。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景观装置媒介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语言,使科技与艺术紧密结合,让公共艺术和景观装置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探索领域。
艺术工程与科技
艺术与当代的发展形势趋于多元融合与跨界,艺术家可以创作比单件作品更大、更复杂的艺术品。综合运用多元、多维的艺术表现语言结合有关科技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有组织的团队系统创作活动,完成创新的文博展馆、主题演绎场馆、大型文化活动等具有社会和公共价值的相关艺术工程。
这次展厅只能用大来形容了
整理线路
组装设备中
局部调试完成
整体调试中
科技感满满
准备好直面未知领域了吗?
作品《未知·维度》是由2020届毕业生围绕未知维度的探讨所引发的十二个话题,从而生成十二件独立综合媒介空间艺术作品,并联合浙江音乐学院毕业生协同创作完成。通过数字系统控制各部分作品在空间中交替隐现,呈现不同话题间整体连贯的诗性叙事。作品尝试突破剧场的三维视觉空间,以沉浸式通感体验呈现超空间的跨维度猜想。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共艺术并非一帖可以解人怀旧愁绪的灵丹妙药。但是,它是一座桥梁,让人以新的观念认识社会,令片段的个人体验和壮观的、戏剧的城市场面共同界定出当代意义上“公共/公众”概念。公共艺术要求我们以严肃而勇敢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时代的种种复杂问题,它要求我们对于艺术和公众生活有着敏锐的理解。
欲知详情
6月28日
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
不见不散
公共雕塑、场所 空间 艺术、景观装置艺术展览场地位于E1-4两层
艺术工程与科技展览场地位于E3-1
资料来源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
摄影 |周鑫
编辑 |邹来旺 廖垣
审核 |徐元 郑靖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全媒体工作室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