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互动装置的价值,不止艺术体验

原创 2020-06-22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XMediART 象美

今天的内容,想用一个简单的互动作为引子。

随机打开一个搜索门户,输入“沉浸”,展示结果可能是这样的:

看到居于联想词组首位的“沉浸式体验”,会联想到什么呢?

搜索引擎这么说:

01

不知道有没有同样的感觉。

近年来,凡涉及文化旅游、线下展览,甚至手游,都会强调“沉浸(式)”。

何谓沉浸?一种状态,一种遗忘时空界限,因专注于当下此情此景而获得了满足感和愉悦感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在专注中获得快乐。一个人,或专注游戏,或专注运动,也可能专注工作。只要能从中获得快乐,都可以视为获得了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不只属于娱乐。在医疗方面,更有针对情绪问题的“沉浸式治疗”——生物反馈(biofeedback)。

生物反馈,也被称为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专业仪器去探查和放大人体生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通过显示系统将信息转变为能被直观且容易理解的视觉、听觉形式。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视听信号,有意识地控制身体,使原有机能得到恢复或向某一目标方向改变。这一疗法可用于治疗多动症(ADHD),缓解睡眠障碍、抑郁情绪等。

2009年,生物反馈设备进入民用消费市场。荷兰媒介艺术家Beer Van Peer购入设备,随后研发出Dagaz。

02

Dagaz是一款以直观的游戏体验来帮助参与者提升冥想能力的应用程序。通过生物反馈设备和程序,参与者所产生的脑电波会被编译成可视的图案——曼陀罗。

曼陀罗图案是一个被多种文化和几乎所有宗教所使用的对称图案。这些图案的用途也很广,比如,冥想工具,宗教建筑,甚至被用作精神障碍或疾病的治疗工具。

游戏从一个处于中心的圆点开始。

参与者透过冥想获得分数。当达到一定分数,会围绕着起始的那点,演化出不同的图案。继而利用这些图案,引领参与者进入更深一层的冥想阶段。

冥想层次越深入,所能获得的分数就越高,能够生成的图案也就越多。

冥想结束后,一幅完整的曼陀罗绘画也完成了。

Beer当年说,Dagaz生物反馈装置的首次尝试,在未来会加入多人模式,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交互和创作之中。

3年后,他做到了,还把装置搬进了建筑当中。

03

2012年,Beer拉上两个小伙伴Jarno Burger、Dennis de Brujin共同开发出BioDome。

参与者进入直径5米、高5米的穹顶建筑后,佩戴好连接装置的传感器,就能与装置互动了。

相比Dagaz,BioDome可互动的内容更丰富了。参与者心跳规律(rhythm),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心跳频次(rate)和呼吸情况,则生成不同的动态纹样,譬如波幅不同的线条。

产生的内容,通过家用投影仪结合镜面球体,360°投射在整个穹顶之上。

现场播放的音乐旋律、节奏也会体现这一系列动态变化。

04

看完这两个作品,似乎跟开头的引子“沉浸”扯不到一块。

偏题了?并没有。

实际上,正是因为在收集资料时发现了“沉浸式”的不同应用,才联想到其实互动装置也存在着很多可能性。

作者Beer Van Peer也是以技术有无限可能的应用为出发点,将原本应用在医疗领域的生物反馈设备结合在艺术作品之中,丰富互动形式;同时又赋予作品治愈疗效,令参与者从参与艺术创作中获得平和。

一时间,似乎说不上是科技成就了艺术,还是艺术拓宽了科技应用。

但,艺术存在的意义,不正是为了引发观者思考吗?

所以,你怎么看?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XMediART 象美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新闻 互动装置 沉浸式体验 作品合集 多媒体互动

2162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