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沉浸式娱乐行业初探索
-
2020-05-22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关村科技会展
大家好呀,今天小糖给大家介绍一下沉浸式娱乐。
“沉浸式娱乐”其实是个舶来品,它起源于英国、受到美国百老汇文化沉淀的滋养,经环境式戏剧过渡而来;一类主打剧情的场景体验,一类更注重科技的场景体验。2017年是沉浸式娱乐爆发元年。沉浸式娱乐的核心是即时互动,是一种重体验、参与性强的线下娱乐形式,目前大致可以分为基于IP和原创型两大类。
沉浸式是形式的外壳,里面装入的各种元素,戏剧、演艺、展览等内容依旧是根本。
国内大部分的“沉浸式娱乐”更倾向于轻剧情、重场景体验。在封闭的室内空间,通过千百个细节营造的沉浸情景,引导人们在各个小房间之间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动人的瞬间。
根据艾瑞对中国线下娱乐行业的市场规模核算,中国线下娱乐各行业类别均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17 年总体市场规模达到创纪录的 3735.1 亿元,在新生代崛起的助推下,2020年线下娱乐市场总体规模有望达到 5500 亿元。从增长率看,连续多年保持约 15% 的年均增长率,未来线下娱乐也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供市场挖掘。
“沉浸式娱乐”的赢利点主要分为三部分:票房收入、衍生品收入、配套的餐饮/服装租赁等,以票房收入占大多数。而票价基本在数百至数千元之间,其中沉浸式戏剧票价最高,文旅场景次之,商场、艺术区的沉浸娱乐产品价格相对最低。衍生品价格在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在提高票房收益方面,IP 运营方大都会选择 To B 和企业、学校等合作,推广折扣门票。
冬奥会北京八分钟
2019腾讯科学WE大会
国内沉浸式娱乐不足
1、成本高,复购率较低,回本周期长
“沉浸式娱乐”是一个重资本行业,场景布置费用高,导致的结果是同一地方的更新迭代速度相对较慢,虽然相比沉浸式游戏、密室逃脱这一类单店运营的产品,以固定设备巡展的数字互动艺术沉浸式展览相对算比较“轻资产”。但前期在技术、创意研发的成本,加上设备的打造,这类展览的成本同样不算低,单个项目投入基本上都在千万级别。
加上国内的抄袭、模仿等现象也较为严重,以上的种种压力要求入局者需要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并优化体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消费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加之这类项目的票价本就比较高,因此主办方必须拿出互动体验和审美趣味优秀的项目,才能吸引到受众。
2、变现模式单一
在变现模式上,小糖采访的一位投资人认为,目前的变现模式无非就是以票务为主,所有公司都大同小异,上下游的产业链也尚未形成。至于比如说后期的衍生品,加盟等形式目前整个市场的探索都比较少。
3、优质内容稀缺,难以快速复制
对于高质量受欢迎的“沉浸式娱乐”,由于人为因素强,难以标准化、规模化复制。相当一部分更是定制化的,难以复制,甚至无法被复制。但是从国内的现状来看,大部分从业者都认为,目前这个产业还处于初期的阶段,产品互动和体验都比较简单,和国外相比,仍然还有十分明显的差距,很多产品审美和艺术性不足。这导致虽然入场的公司不少,但优质内容仍然十分稀缺。
面临这样的困境,国内沉浸式娱乐行业该如何突破克服自身的枷锁,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下一期,小糖给出答案,还会有几个优秀沉浸式娱乐项目介绍,走过路过别忘了关注啊!
中关村会展与服务产业联盟:
联盟通过搭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会展的共融,关注科技创新、科学思考题,用科技与创意相结合的力量启发、探索未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诸多可能性。
联盟将打破产业、地域等界限,改变纯粹实体展示方式,跨界整合各类资源,构建科技会展全流程创新服务平台,是中关村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同时联盟还在国内首先提出“科技会展”理论体系,并深入实践研究。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中关村科技会展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