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手机绘画与公共艺术的魅力 | 对话刘毅
-
2020-05-21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TODTOWN
什么样的光影,让眼睛看见星辰
什么样的声音,让耳朵沉醉梦境
TODTIME时间廊第三季《瞳与童》
在初夏与大家会面
向大众展出三个作品:
《herering》(nor)
《泡泡农场》(eness)
《乐园 20152020》(刘毅)
这一次
我们特别邀请了刘毅老师
带领我们走进他的“童趣世界”
刘毅
中国艺术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负责人,作品涉及公共艺术、绘画、雕塑、装置、表演、影像、家具等众多艺术领域,以多元的创作方式表达了个人与公众,身体与空间,通过对不同媒介和主题的探索与表达,突破艺术与设计的边界,曾受诸多艺术机构、品牌项目邀请,为国内外大型展览、艺术节、商业活动等进行创作, 且作品被多次收藏。
本次展出作品欣赏
Q:我们注意到您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以手机绘画的形式来呈现的,您选择手机绘画的起源是什么?
刘毅:选择手机绘画可以说是非常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了每个人必备的交流工具,最初手机绘画只是在和我的学生交流作业时用到,在应用过程中,我发现用手机绘画还是很有趣的,便开始尝试一些创作。2015年4月开始,我尝试每天用手机绘画并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发一些手机绘画的作品,我把这种方式比喻为一个小小的私人展览馆一样,在这个平台上我与朋友们进行创作的交流与艺术的分享,这样的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而我的“创作工作室”也有了重新的定义。从绘画角度来说,这也是我对于当代绘画新的尝试与实践。
Q:您认为这种绘画形式为您带来了什么启发?
刘毅:手机绘画这种创作形式,无论是对于绘画艺术,还是对于新媒体艺术,乃至影像艺术来说,都是一种可以被讨论、被启发的艺术形式,工具与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让我的创作随着工具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工具会影响创作,同时也会让我越来越清晰自己,工具,作品各自的位置和作用。三者之间是不断合作并推进的。
Q:您的创作也涉足了雕塑、装置、动画影像、行为表演等多种公共艺术,您认为手机绘画在您的创作经历当中占据了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刘毅:所有的创作形式,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表现手段,都是我表达自己、表达我的艺术的方式,它们之间并没有高低地位之别,只看哪一个更能够准确表达我的想法。我觉得对于大部分艺术家而言,都会在不同时期有一些表达方式的变化。于我而言,在近5年当中,手机绘画的确已经转变成我近期个人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创作系列,它既让我觉得很自然,很舒适容易的表达,同时也让我对创作有新的看法和挑战。
Q:现在像新媒体艺术、AI艺术等也非常流行,您认为手机绘画与这两类艺术形式的创作区别是什么?
刘毅:这几年新媒体艺术和AI非常流行,但我觉得我的手机绘画更接近于人,手机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具,大家都有,它也许跟画笔和画布没有本质的区别,与您说的新媒体艺术相比,手机绘画更多的主导在于人自身,更有(我)人的味道和痕迹吧。也许应该算是Low-tech 低科技吧,不是通过捉摸不透的高技术,而是更基础、更日常的艺术形式。在这样语境下的创作,会让我能关注到更多技术之外的内容与关联。
Q:对于此次在TODTIME的展览,您主要传递的是什么样的艺术思考或内容?
刘毅:这次的艺术作品整体主题是“乐园”,而我发现我们此次展出的地点是一个位于交通枢纽的公共空间,里面充斥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整体环境是缺乏柔软和温暖的。
因此结合主题,从“软化空间”的角度出发,我选取了一些我和我的家人以及孩子快乐相处的绘画作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真正的乐园。希望来往穿梭于交通枢纽的人们,能获得更多童趣和快乐。
Q:是什么促成了此次您与TODTIME的合作?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TODTOWN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