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阴阳两隔的母女3年后在VR中“重聚”,科技背后的伦理也引发争议...

2020-02-18

本文来自公众号:量子位;作者:晓查 郭一璞;ID:QbitAI;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谢谢!

一位韩国妈妈,在女儿去世3年后,终于和女儿在虚拟世界中再次相见。

她还看到了女儿生活的天堂,母亲的泪水终于再也忍不住了。

这本是韩国一部电视纪录片《遇见你》中的内容,韩国MBC电视台把视频上传到了YouTube上,4天时间就获得了800多万的播放量。

视频来自:MBClife

很多人表示,看到视频的第一眼就哭了。这位妈妈何尝不是这样呢?

时隔3年未见,小女孩在VR中奔向母亲:“妈妈,你想我吗?”不仅母亲,连在场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感。

3年前,这位母亲4岁的女儿因病去世。与“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更残忍的是,3年来女儿在母亲的梦中过得并不好,这让母亲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所以MBC团队设计了一场“久别重逢”,为母亲弥补内心的缺憾。

MBC团队想通过VR告诉母亲,女儿在天堂很幸福。二人在相见后不久,女儿带着母亲一起飞向天国。

天国里,女儿有自己的卧室、宠物,餐桌上还摆着生日蛋糕。如果女儿还活着,今年应该是7岁了。

当母亲发现蛋糕上只有6支蜡烛时,她又亲自动手插上了一支。女儿许下的生日愿望是,不要让母亲再哭泣。

在经历了短暂相见后,女儿化作蝴蝶飞走了。

这则视频播出的第二天,有20多万人到这位妈妈的博客中送上祝福。

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音的人都被这样的场景感动,即使他们不懂韩语。因为有些感情已经超过了语言。

背后的技术

为了这次的母女“重逢”,拍摄纪录片的MBC团队耗时8个月,用女儿Nayeon生前的照片重建了她的面容,并找来一名儿童演员,使用动作捕捉技术,将其动作移植到Nayeon身上。

母亲Jang Ji-sung戴上了VR眼睛与耳机,而且戴上一幅具有触觉反馈的手套。这样,她不仅能一睹女儿的音容笑貌,甚至还能伸手去触碰,感觉相当真实。

Jang的另一个女儿说,还原出的Nayeon并不太像自己的妹妹,但这已经足够安慰母亲了。

早在2008年,VR尚未在消费者中普及时,已经有科学家在用这项技术来治疗失去亲人的悲伤。

一篇登在Death Studies期刊的文章中,科学家们制作了一个叫做“EMMA的世界”的VR环境,用CG重建造成心理困难的场景,对一些患者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治疗。

最终患者的恐惧和逃避心理都降到了很低的水平。

外媒Futurism评价说:

过程可能并不简单,最终产品可能也不完美,但是我们现在拥有可以在VR中重现死者的技术,让他们的亲人感动得流泪。其影响是无法预测的。

不少网友也一样深受感动。

有人觉得,这是科技造福人类的一种表现:

但也有人担心,女儿已经离去三年了,再让母亲看到这样的情景会受不了,造成更大的内心伤害:

也有不少人想到了英剧《黑镜》中的情节:

《黑镜》有一集的剧情,就是女主角的男友因意外去世后,她用男友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信息造了一个AI男友,还把他做成了和男友一模一样的实体机器人。

但最终,女主角还是走出了过去的阴影,将机器人男友束之高阁,走进了新的生活。

国内公司也有类似尝试

还原逝者音容笑貌的,国内也有科技公司做过尝试。

此前,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向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求助,希望借助AI技术和自己女儿的形象互动。

这位母亲名叫李杨,她的女儿陈瑾不到15岁就因病去世了。

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拿到了这位女儿生前留下的视频素材,开始用技术还原她的声音。不过,因为许多视频环境嘈杂,声音不够清晰,最终只用两三分钟的语音数据合成了女儿的声音。

另外,为了让“AI女儿”和母亲对话的时候更符合陈瑾本人的兴趣爱好特点,阿里的科学家们针对陈瑾感兴趣的吃播、大提琴、文具、咖啡、美食等领域进行了强化训练,让“AI女儿”的回话和陈瑾生前更像。

最后,当母亲李杨终于听到用女儿的声音朗读的女儿生前写的作文时,李杨说,这条音频开头的语气,和女儿几乎一样。

另一家科技巨头百度,也做过类似的尝试。

在央视的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中,有一期是帮助91岁老兵袁林昌寻找94岁战友周国民。当年,周国民是袁林昌的排长,一直在战场上给予袁林昌鼓励和保护,多年来袁林昌一直思念自己的这位老排长。

然而当节目组找到周国民家的时候,发现这位老排长2004年已经离世了。

不过,周国民生前还留下了少量语音资料,于是,节目组请周国民的孙子代替爷爷写了一封信,百度大脑语音技术团队合成了周国民的声音。

在节目现场,AI合成的声音读出了这封信。当袁林昌再度听到老排长声音的时候,眼中热泪盈眶,像周国民的照片惊了一个军礼。

开源社区的贡献

这项技术如今已经不再触不可及,随着NLP、语音合成技术的普及,只需亲人几秒钟的语音,就可以还原生前的声音,在加上语料资源,就可以像语音聊天一样和亲人对话。

Real Time Voice Clone项目在上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收获了1.5万星,还有一位Reddit网友正考虑用这项技术把患有渐冻症的父亲的声音永久保存下来。

科技背后的伦理争议

Jang不是个例,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出失去亲人的悲痛。德国足球队守门员恩克就是如此。

恩克的女儿因为先天性心脏病于2006年去世,失去女儿的痛苦让恩克患上了抑郁症,即使在接受心理治疗后,恩克依然没有走出阴霾。

2009年11月10日,恩克选择在距离女儿墓地仅200米的地方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32岁的生命。

Jang说,她参加纪录片的制作,“是为了安慰失去像我这样的孩子,或者是失去了父母兄弟的人”。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Michael Graziano在去年12月的一次采访中说:

许多人可能不愿与已故的亲人交流,但是想要保留记忆本身并没有错误。既然知道这个人已经走了,那么就可以接受虚拟的等价物。这没有错或不道德。

但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这样的新技术手段,正在打破旧伦理。

如果利用新技术实现逝去之人的音容笑貌复现,也会导致在世之人可能陷入其中——不分虚拟和现实。这会就造成新的问题和挑战。

所以你怎么看这样的技术?如果人人可用,你会选选择使用吗?

参考链接:

http://www.ajudaily.com/view/202002071751486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lTK8c4w0c
https://www.delltechnologies.com/en-us/perspectives/the-departed-communicating-with-lost-loved-ones-tpough-ai-and-vr/

— 完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新闻 观点洞察 韩国母女 VR虚拟现实 MBC遇见你

2162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