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0
- 3
分享
- 【光·建筑】二战潜艇基地,“光之水池”的艺术奇观!
-
原创 2019-12-29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全球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网络
法国领先的博物馆和展览运营工作室Culturespaces将位于法国波尔多的二战潜水艇基地,改造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艺术中心光之水池(Bassins de Lumières),预计于2020年4月17日开始对外开放。

Culturespaces已经计划将主要的展出空间用来展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保罗·克利等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而目前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基地整建的工程,期待在明年春天能够再度惊艳世人。


早在2012年,Culturespaces便将位于普罗旺斯的废弃的采石场改造成光之采石场(Carrières de Lumières),并成功举办了关于马克·夏加尔和希罗尼穆斯·博斯等艺术家的展览。尽管地点偏僻,每年还是吸引到60万人次来参观。


而让全球注意到他们的则是2018年利用废弃铁工厂变身的巴黎光之博物馆(Atelier des Lumières),展出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经典代表《吻》为首、徒弟席勒画作等超过300多幅作品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展览,紧接着由梵高接棒的光影展览,两者延续整年度的展期,不仅好评不断,观展人次仍络绎不绝,2018单年度便已超过4200万的人潮。


经过先前相当成功的改造经验,这回Culturespaces改造的巴尔多二战潜水艇基地,表面积是光之采石场的三倍大,光之博物馆的五倍大,总投影面积12,000平方米,需要动用90台投影机和80台扬声器,更加入了水的元素,是Culturespaces的全新挑战。



艺术中心将利用海底基地的建筑优势,由16米深的水池和其它六个部分组成,每个区域都将凸显项目的不同方面,后者包含了:Le Cube——沉浸式艺术家专区、Le Citerne——介绍数位展览的原始作品信息、Les Grands Nenuphars——水面投影区、博物馆空间专区——介绍潜水艇基地的历史、教育区——介绍艺术家的信息,以及阁楼、舞台和座位区——为游客们提供不同观赏角度。


游客们可以在这些地方漫步,穿过那些通向巨大码头的人行道,获取一个不同寻常的视听视角。


而水中的倒影将为展览,创造出一种漂浮和梦幻般的感觉。


虽然不是真实的画作展出,而是经由投影图像,将作品重新经过拼接设计后,搭配空间的排布高质量投放,仍然保留着细腻的笔触,不仅是360度的墙面上,连地板也都有,而且会随着背景音效不断变换场景。


当然,展览不单单是用投影将影像与音乐配合让画面动起来,而是整个空间规划以及画面的组合与运行方式,将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重新加入脚本与声光效果后的再创作,让观者融入作品其中,产生视觉、听觉的沟通和互动,让艺术作品,不再只是静态呈现,而是成为观者自身感官经验的一部分。

>>>>>延伸阅读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与科技进步,曾经象征经济实力、代表城市工业文明的工厂群落逐渐没有了往日的光辉。可是,难道它们的命运要在尘土掩埋中就此终结?近年来,旧工厂的“废物利用”已经成为艺术界的关注话题,一起看看还有哪些成功的改造案例吧!
=Kraftwerk Berlin=
Kraftwerk Berlin是一座位于米特区的老厂房,原是热电厂,和柏林墙同年建起,为东柏林中部提供能源,直到1997年废弃。2006年,Dimitri Hegemann将部分空间拓展为电子乐俱乐部Tresor,之后又逐步扩建和改建成了如今著名的展览、活动和音乐空间。
Kraftwerk Berlin占地22000㎡,空间以钢铁结构和混凝土构成,青灰色混凝土建筑构成了一种原始美感,室内设有20米高屏幕,“声、光、电”场景一应俱全。



=Chelsea Market=
纽约切尔西市场(Chelsea Market)曾是美国国家饼干公司的肉类加工业区总部。2019年9月,美国前沿数字艺术中心Artechouse接管了会场下方原先未使用的6000平方英尺的地下空间,打造出纽约市第一个专门展示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永久性空间。
Artechouse利用Barco驱动的16K分辨率、1.5亿像素的激光投影技术,以及L'isa沉浸式超真实声音技术,使艺术家能够为现场和录制的作品创造和提供新的多维声音体验。



2019年春分时节,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位于上海市徐汇滨江原龙华机场旧址内的废弃储油罐、消防水池及相关配套设施,在经过工业遗产至艺术空间的转变后,如今以上海油罐艺术中心(TANKShanghai)的身份重新出现于公众的视野中。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占地超过60000平方米,其旧址是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海龙华机场。在经过工业遗产至艺术空间的转变后,这里废弃的五个机场储油罐改造成了美术馆及多功能展览区。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艺术家官网,“全球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网络”整理编辑,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全球数字光影艺术创新网络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