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关注丨沉浸式旅游演艺未来景区新地标
-
原创 2019-12-09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文化报
人、景、剧
一切都是未知
还有更多秘密等着被发现
你,要加入吗?
随着人们对旅游过程中互动性和参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旅游演艺也从最初简单的观看,向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方向转变。于是,沉浸式演艺近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已成为众多旅游目的地新标配。
沉浸式旅游演艺4大特征
1.环境营造。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及演职人员表演还原故事真实场景,为游客打造“另一个时空”。
2.互动性。没有固定舞台,游客可参与剧情的互动环节,获得差异化的个性体验感受。
3.多感官体验。灵活地调动游客的五感,除了视觉、听觉外,还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演出真实、立体地包围游客。
4.角色扮演。游客可以直接参与戏剧表演,成为剧中人,甚至推动剧情发展。
脉络梳理
要搞清楚沉浸式旅游演艺,得先从沉浸式娱乐讲起。
沉浸式娱乐是舶来品,一类是主打剧情的场景体验,以沉浸式戏剧为代表。起源于英国,受到美国百老汇文化沉淀的滋养,经环境式戏剧过渡而来。它重新定义了观众与演出空间“观看”的关系,以及演员与叙事的“表演”关系。它打破了单方面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舞台下观看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互动式的体验。最出名的是成立于2000年的英国剧团Punchdrunk,其经典作品是《不眠之夜》。
另一类则更注重科技的场景体验。多元化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以TeamLab制作的《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为代表。艺术家利用新媒体技术与观者产生互动,精心营造奇幻世界:娇艳的花朵环绕生长触摸成蕾、闪烁的水晶灯依观众的心意点亮,四周都是花香味。
对于国内逐渐崛起的沉浸式旅游演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一书指出:沉浸式旅游演艺将在未来快速普及并日益成为主流演出。中国旅游从观光消费转向休闲消费、对文化的体验和互动需求大幅度增加,都促使旅游演艺不再停留在舞台上,而是要走下舞台,走到观众中间。国外传来的沉浸式演出形式奇妙地和旅游演艺发生了“化学反应”,诞生了全新的沉浸式旅游演艺,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的体验和互动这两大需求。
2013年问世的《又见平遥》虽没冠以“沉浸式”,但却是目前圈内公认的成功的此类演艺作品。2016年之后,一大批概念类似的沉浸式演艺项目诞生。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沉浸式演出新增11台,演出总台数达23台,同比增长76.9%。
游客心声
“这种演出形式太棒了!演员就在我身边演,还跟我对话,真是身临其境,我入戏太深数度哽咽。”
“太震撼了,看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体验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千年穿越之旅。剧场里,没有固定舞台,边走边看,宛若进入了时间迷宫。”
“这演出的最大好处,是不用担心买不到前排的座。我还参与其中成了‘群演’,勾起了我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极大兴趣。”
山西 《又见平遥》
突然,城墙上亮起了光。忽明忽暗中,墙面上竟出现很多“人影”。他们有的哭、有的笑、有的神色自若,各自诉说着往事。伴着女人们的幽幽歌声,他们慢慢前行。此时,忽闻有人高声招呼:“客官,这边请啊,到里面看看!”演出正式开始——
故事
清朝末期,平遥古城发生的关于血脉传承、可歌可泣的故事。
特点
1.山水实景的布景进入室内,将平遥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机融合。
2.剧场宛如迷宫,空间分割繁复,在90分钟的时间内需步行穿过数个主题空间。
3.角色扮演。游客参与整部剧演出,或为镖师的乡亲,或为赵家的宾客,也可为旁观者。
《又见平遥》是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间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转型跨越的重要旅游发展项目之一。
湖北 《知音号》
换过泛黄的船票,走上码头,眼前好一番热闹景象:卖报的小童穿梭于人群,小贩卖力吆喝着,身穿旗袍的淑女匆匆踏上甲板……轮船浮沉晃动。船上舞池里,在充满年代感的音乐伴奏下,一位西装革履的绅士款款走来,只听他温柔开口:“女士,和我跳一曲好吗?”
故事
借船借景借江水,讲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过往。
特点
1.《知音号》的表演场地是一艘同名真实轮船,它以20世纪初武汉民生轮船公司的“江华轮”为原型,船长120米。演出过程中,它将载着游客在长江上游走。
2.随着船体本身的漂移,观众与演员之间会形成各种互动,自由进出角色。
3.不分观众区和表演区,船上每个角落都是故事发生地。
《知音号》是湖北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重点创新文旅项目及武汉市长江主轴文化轴亮点项目。
四川 《今时今日安仁》
富丽堂皇的四合院内,一群少爷和小姐围坐在院子中央,麻将声、嬉戏声不绝于耳。突然,钟摆悬停,眼前的一切景象像是被按下暂停键,少爷和小姐们一动不动,连同空气也一起凝固了。一位神秘女子从幻境中走来……
故事
以上世纪30年代的安仁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在“爱”与“信念”之间抉择的回忆。
特点
1.将中国最大百年公馆群落——杨孟高、刘元琥、刘元瑄、陈月生四座公馆作为演出空间,“白加黑”打造“动态博物馆”。
2.充分运用裸眼3D、全息、空间成像等多媒体技术,基于实境,创造虚境,拓展游客时空感。
3.剧情设计了很多生活情境的体验,游客可参与其中。
《今时今日安仁》荣获2019中国文旅产业“金峰奖”最佳文旅融合夜游创意奖项。
行业前景
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 邓林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沉浸式”的关键,即游客主动深度参与,体验感极强,而不是搞噱头,肤浅地走过场。有些零距离表演等手段还只停留于表象,并不能让游客真正进入沉浸状态。沉浸式演出的未来发展需要导演、编剧等主创团队对当地风土人情深入了解,对戏剧理论深入研究,设计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优质内容,才能留住游客,拥有影响力,长久演下去。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 江东
作为一种新的表现手段,沉浸式旅游演艺有效拉近了表演者和游客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传统舞台观演模式。实际上,这一步对于剧场艺术而言是一次质的改变,游客能够看到以往不容易捕捉到的许多表演细节。需要注意的是,沉浸式最重要的是情感沉浸,而不应仅仅是场景沉浸。在此过程中,需要设计更多能打动游客的体验环节,让其成为剧中的一分子。
中国歌剧舞剧院舞美部副主任 刘传龙
目前,许多沉浸式演出“形式华丽,内容空洞”,本该为内容服务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反倒成为吸引游客的“噱头”。一些演出的灯光过于炫技抢戏,色彩艳俗、光束突兀等问题破坏了整体视觉、氛围,让游客难以“沉浸”。应根据演出的内容和形式营造独特的灯光氛围,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光位,化解技术的痕迹,与演出环境、游客感官融为一体,实现情景交融,情意相通,打造出令人沉浸的时空。
采写/整理:张婷
责编:卫荣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文化报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